莫建章 何志雄
PPT是用Microsoft PowerPoint程序打開并演示的幻燈片文件,恰當?shù)厥褂眠@種多媒體,對教學效果確實起著積極的作用,在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已經(jīng)普及。
作為教授過多門德國職教課程的職院教師,深刻體會到國內(nèi)外的職教課堂對PPT截然不同的運用。以下通過對比德國職業(yè)技術教育的PPT,給國內(nèi)的同行提供另一種視界。
一 國內(nèi)職教課堂的PPT
在國內(nèi)的職教課堂,經(jīng)??梢钥吹街谱骶馈?nèi)容詳實、樣式華麗、頁面讓人眼花繚亂的PPT,而且在公開課比賽中經(jīng)常得到好評。
然而,在德國職教同行的眼中,這樣的PPT反而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1]。
國內(nèi)職教課堂上PPT應用存在的問題如下。
1 PPT成為文字處理軟件,教師在課堂上“讀”PPT
直接從書里摘下文字,輸入到PPT頁面中。更有甚者,連文字輸入的功夫也省了,連圖帶文字整頁掃描成圖片搬到屏幕中,認為將講授的內(nèi)容改為用多媒體呈現(xiàn)就充滿現(xiàn)代感,是教學效果的飛躍。而且經(jīng)常在一張幻燈片中塞進盡可能多的內(nèi)容,以課件播放演示代替講授。為圖方便,避免失誤,常采用順序式結(jié)構(gòu)的內(nèi)容切換,只需按翻頁鍵,課件就會 “毫無差錯”地按順序“播放”下去。授課時照著屏幕念一遍完事,總是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至課件的既定流程,成為名副其實的“流水課”。
此現(xiàn)象是唯PPT教學才上檔次的看法的悲哀,實則是全盤拋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藝術,當然不會有什么好的效果,反而有反作用,變成“點擊式”課堂。教師的行為變成了照PPT“宣科”,以“讀”“念”的形式把知識呈現(xiàn),大大弱化了授課的實際意義,進入了以“讀、念”代“講、授”的誤區(qū)。
究其根源,實質(zhì)上是教學思想“以教師為主體”演變成了“PPT+教師”為主體,只是更強化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的被動性,不容許學生的想法有半點“跑偏”。這種課堂能讓學生的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嗎?
2 用制作、搜索課件代替?zhèn)湔n
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以及網(wǎng)上共享課件的擴大,教師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PPT課件的制作和搜索上,往往忽略了備課的環(huán)節(jié),轉(zhuǎn)而以課件的制作、網(wǎng)絡共享課件的搜索代替了備課。拷貝課件或上網(wǎng)搜索課件,連續(xù)幾年重復使用一個課件也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許多教師把多媒體教學當作授課的唯一方法,一旦停電,就不知所措,教學無法進行。PPT教學并不意味著課件要成為課堂教學的全部,須知運用多媒體是為了輔助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備課的目的是為了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采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取長補短,合理地綜合運用包括傳統(tǒng)媒體的各種教學媒體和手段,有效地開展課堂,讓學生易于掌握相關知識。這樣才能發(fā)揮各種教學媒體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的效果[2]。
3 “形式大于內(nèi)容”
許多教師以為只要能夠吸引聽眾的眼球,就能達到教學效果。刻意在色彩、動畫和美工等細節(jié)處理上費盡苦心,制作所謂的“樣式華麗,色彩燦爛,動感十足,形象逼真,電影般的畫面切換”的課件,走進了“形式大于內(nèi)容”的技術誤區(qū)。許多職業(yè)院校為了推廣與標榜PPT的教學作用,時常開展課件制作大賽,往往是上述者獲勝。絢麗的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讓職業(yè)教育沉迷其中,忘記了教育的本源。
孰不知這樣的處理常會造成形式掩蓋了內(nèi)容。學生看到了喧嘩的動畫,亮麗的色彩,花俏的樣式??墒且还?jié)課下來,卻沒有記住什么,以至于誤會課堂是在展示PPT制作技術。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所謂的主動學習就是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學生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現(xiàn)成的結(jié)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充滿豐富思維活動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要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獨立思考、主動探索、互相探討,通過思想碰撞擦出新的“火花”,在活動中逐步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與技能的掌握[3]。
二 德國職教課堂對PPT的看法
與國內(nèi)大肆應用PPT相比,德國的職業(yè)教育大大弱化PPT,主要基于以下三點。
1 以PPT為主體的授課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惰性
PPT的畫面就像在家看的肥皂劇,容易產(chǎn)生坐在沙發(fā)上吃著薯條、喝著飲料欣賞劇情,不必思考,你給什么我就看什么的惰性狀態(tài)。或者因“劇情”進展得太快,來不及理解當中的意義。在以PPT講授為主體的課堂,講授者對學生并沒有提出什么要求。只要學生不干擾講授,按部就班講完則可,師生間缺乏互動。教師不希望學生在中途“打岔”,把內(nèi)容引向未知的方向,影響課程進度。學生出于尊重老師的觀念,有疑問也不便于在授課期間即時提出。這樣一來,大部分學生根本不參與課堂的邏輯思考,接受的知識似是而非,當時好像聽懂了,也很簡單,事后一問,模模糊糊,知識點沒有在腦海里留下明確的印象。德國人把這種只靠PPT對著學生猛講的課堂叫做“高精直噴”,意思是你講的可爽了,但苦了下面在用心聽的人。
在課堂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隙ū炔簧现鲃訁⑴c,積極思考,爭取多動手操作的動態(tài)學習,也就是讓學生“動起來”的學習效果好。外國的教育研究表明,動手學習或通過自己的行為學習,效率才是最高的,也掌握得最牢固。
2 以PPT為主體的授課信息量往往過大,對學生要求過高
不管是圖片為主,還是文字為主,信息量往往過大。這樣一來,以PPT講授為主的課堂往往要求學生精神高度集中,自始至終充滿興趣,思想上不能開一點小差,理解能力要跟得上老師的進度,課堂筆記也必須抓緊記下。這樣一來,整堂課就顯得非常緊張,聽明白了就來不及記筆記,顧著記筆記就顧不上聽,經(jīng)常兼顧不了。能跟得上老師的節(jié)奏,這樣優(yōu)秀的學生占整體的比例也不會太大。
另一方面,PPT頁面隨著講授在課堂上一翻而過,學生事后要翻看或在課堂上記錄也極不方便。
3 PPT講授網(wǎng)絡化
如果光靠PPT講授就能讓學生掌握技能,倒不如把PPT播放與旁白錄制成視頻,讓學生反復觀看。那就不存在授課的必要了,可事實上并非如此!
德國的職業(yè)技術教育把課程分成面授與網(wǎng)絡教育兩部分。正式參與面授前,需通過網(wǎng)絡預先學習。通過網(wǎng)絡能把課堂擴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讓學生可以反復多次享受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
只有學習完并通過網(wǎng)絡測試,才能獲得參與面授的資格。學員在面授前已掌握了課程的基礎知識,對面授內(nèi)容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便于面授的開展。也讓教師從講授中“解放出來”,為實際技能的演練騰出充足的時間和資源。基于對課程內(nèi)容的預先了解,學生在面授時能提出“有分量”的問題[4]。
三 德國職教課堂的PPT
1 以展示為主
PPT相當于一幅大海報。畫面簡潔是最基本的要求,切忌花里花俏,切忌電影般的切換樣式,那會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不該去的地方。
為避免受課本尺寸及印刷的影響,需要專門制作、拍攝高清晰度的彩色圖片在課堂上投影放大,并設計與之相應的學習活動,或講述局部細微之處。也便于打印出來作為小組活動的素材,讓學生細看或討論[5]。
2 基于PPT的展示展開課堂活動
PPT頁面切忌堆砌大量的文字。他們認為,文字注釋出現(xiàn)在PPT里是毫無必要的,課本才是文字描述的地方。PPT畫面內(nèi)容的意義、所需的文字解釋或最終結(jié)論應該由授課者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
可以在講解或小組活動展開后,讓學生總結(jié)并呈示在教室所配的諸如翻紙板或噴膠貼板等傳統(tǒng)媒體上。也可以由授課者邊講解邊把預先準備好的重要知識點或技能規(guī)范通過各種方式呈現(xiàn)出來。
這些卡片、翻紙板或噴膠貼板區(qū)別于傳統(tǒng)課堂的黑板板書,不會被擦去,重點內(nèi)容都被保留下來。課后學生可以再翻看或討論,也可以拍成照片,以作課堂筆記資料保存,課后再慢慢復習、消化體會。
所以,德國人的PPT僅起展示作用,授課者以PPT的畫面所提供的信息展開教學活動。可以是分小組討論后各小組做總結(jié)并相互展示結(jié)論和提出疑問,也可以授課者邊講解邊讓學生總結(jié)??傊?,不能對著PPT“干”講,要通過PPT提供的畫面設計合適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
3 提倡禁用PPT
只要存在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如掛圖、實物、場景等條件,德國人都提倡盡量禁用PPT。使教師從PPT的腳本中脫離出來,促進師生互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加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重要性。禁用幻燈片則能鼓勵教師與學生有更多的互動和交流。
綜上所述,德國的職業(yè)技術教育對PPT多媒體的看法和用法可以給我們這樣的啟示: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不能對PPT多媒體技術形成依賴性。在課堂開展上,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采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取長補短。在PPT展示的內(nèi)容中,合理地綜合運用包括傳統(tǒng)媒體的各種教學媒體和手段,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易于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也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各種教學媒體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Robertamp, James D.Russell.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M].臺北:心理出版社,1995.
[2]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PPT與課堂教學”課題組.PPT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狀況調(diào)查[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9(2):44-46.
[3][4][5]莫建章,何志雄. 德國的職業(yè)技術教育教學平臺[J].課程教育研究,2014(1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