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鋒
在多年的歷史教學中,我們每每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頭疼不已,這與語文、英語等學科難題不同的是,我們的歷史科目以及我們的歷史教學都得不到來自家長及學生個人的重視,例如,教學課時安排得隨意改動、教材的改動等。我覺得若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認知問題,我們就很難把歷史學科的知識傳授于學生。對于歷史認知現狀的改變是勢不可擋的,我結合多年的歷史教育經驗以及對歷史那種尊敬和熱愛,談一下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靈活教學,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是,要想學好什么,只要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就會變得很容易,要讓學生能自主地學習,首先我們就要能用我們歷史教學的藝術性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開始教學時,我們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課時導入,歷史中的小故事是最不可少的,或者引用古詩詞式的導入等都是可以的。這樣既能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又能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二、靈活掌握,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與熱情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務必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情況,采用多種手段,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如在課堂上開展“比一比誰知道關于本課時的歷史小故事”的方式,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在課堂上變得積極,也會在課前自主做足課前充分準備,也會在課后去自主地復習,然后通過一系列的課堂互動形式來介紹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這樣就會讓所有學生全部參與進去。課堂中的死記硬背消失了,出現了生機勃勃的課堂氛圍。
讓學生對歷史學科有了學習興趣,且我們也能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熱情,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還會有學習不好的歷史知識嗎?勇于創(chuàng)新,以歷史為基點,抓住實際,讓學生學習,與此同時,我們作為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就要更加熟悉教材,不僅僅是停留在歷史課本上。自主地去擴大自己對歷史信息的知識面,提升自己的自身素養(yǎng),來更好地報效學校和祖國多年的栽培。
參考文獻:
趙燦東.中學歷史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2(1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