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翠
摘 要:通過對數學課本閱讀和數學題目閱讀的認識,說明數學閱讀能力對學生學習知識以及解題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關鍵詞:課本閱讀;數學題目;聯(lián)想
閱讀能力是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有了閱讀能力,就能掌握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獲取豐富的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學習。而對于數學而言,由于學科特點及傳統(tǒng)方法的影響,學生閱讀能力鮮有人提及,不受人重視。但數學閱讀能力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本文僅從數學課本閱讀和數學題目閱讀做一些探索。
一、數學教師有必要教給學生閱讀課本的方法
1.要改變教學方式
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數學閱讀的教學功能,將數學閱讀納入到課堂教學中。不能像以前那樣“講練結合”,而要留出時間讓學生讀,讀可以是齊讀,重要的概念、公式、定理、結論、典型例題、啟示、人物、科學家的故事等都是我們讀的內容,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課本也是能讀的,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引起學生的共鳴。
2.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雽W生閱讀課本,就必須讓學生對課本感興趣。在北師大版教材中,生活、情景、豐富的圖片比比皆是,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做一做欄目每節(jié)均有,這是為學生擴大知識面,增強數學趣味性而設立的。在讀一讀中,有介紹科學家及人物故事的,有介紹生活事例的,還有介紹知識來歷的,這些都體現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原則。如《勾股定理》這一節(jié)時,就介紹我國著名的《周髀算經》既讓學生了解勾股來歷,又激起學生的自豪感,如《相似多邊形》一節(jié)后就安排有《紙張大小》,體現矩形相似的現實應用。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點,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魅力,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3.指導學生閱讀課本
現行教材知識點比較散,學生閱讀起來可能會感到困惑,抓不住重難點,學生不想閱讀教材,認為只要上課聽懂就行。殊不知,中考很多題目的考查就來源于課本,有些是定義、公式的應用,有些是課本例、習題的拓展,要求我們必須要回歸教材,課本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數學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在每節(jié)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課本,對于重要概念、公式、定理指導學生勾畫,圈點中心詞,對于不易理解的作記號。如預習分式時,對于定義中A/B的形式,B中含有字母就稱分式。關鍵在哪,只規(guī)定B中含有字母,對于A呢?在定義中還有一個規(guī)定,B不能為零,學生注意沒有,又怎樣理解,這就是預習時閱讀課本要注意的,也稱粗讀課本。課堂上認真聽講,把作記號部分在老師幫助下理解透徹,課后做作業(yè)前,再閱讀課本,對知識進行再鞏固,每節(jié)知識都如此,一章后,要求學生再讀課本,對知識做歸納總結,羅列知識板塊。
數學課本能閱讀后,學生能力還應反映在數學題目閱讀方面。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教學中經常會發(fā)現許多學生在解題中發(fā)生錯誤。究其原因,有些是閱讀不仔細,直接看錯的,如選擇題中要求直接選錯的,卻直接選對的,而有一部分是因為對題意理解出現分歧而造成的,這與學生閱讀數學題目的能力有關。數學題目閱讀的過程是相關知識的再現,也是知識的聯(lián)想,有了再現和聯(lián)想,學生才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提高數學題目閱讀能力的方法
1.抓關鍵詞
數學問題的關鍵詞反映數學題目中的核心問題,只有對關鍵詞作出正確理解后,才能確定正確的解題思路。如:分式(a+b)/(a+1)的值為零時,實數a、b應滿足什么條件?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分式值為零,又引導學生想,值為零包含幾層意思?學生會明白分式值為零有兩層意義。分母不等于零,列出式子a+1≠0,第二層意義,分子等于零,列出式子a-b=0,綜合兩個式子得出a=b且a≠1。學生沒有正確理解關鍵詞,很大部分會出現錯誤結論a=b。
2.數學題目閱讀還應進行聯(lián)想,讓學生發(fā)散思維
數學問題的解決實際上就是一種思維活動,而思維的活動離不開聯(lián)想,只有會聯(lián)想,才能讓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有活力。恰當運用聯(lián)想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例如,講到平行線就要讓學生聯(lián)想回憶判定和性質;三角形全等證明時,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判定方法SSS、SAS、ASA、AAS、直角三角形中HL,從中選取恰當的來使用,要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思維的定式,一提起它就想到什么,為解決問題掃清障礙,堅持對學生進行長期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會得到發(fā)展。例如:已知x+1/x=2,求x2+1/x2的值。讓學生觀察發(fā)現所求式子的特點,平方和;平方和在什么公式中出現;完全平方公式,從而找到解題途徑,再思考將條件變?yōu)閤-1/x=2呢?再思考結論改變?yōu)閤4+1/x4呢?既重視了聯(lián)想在解題中的作用,同時又對學生進行整體代換思想方法的滲透,還對學生進行變式訓練,這樣就能使題目的閱讀效果和解答事半功倍。
現行教材中的題目都越來越生活化,題目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有的題目問題長,學生閱讀很困難,有的題目給的是表格、圖形,都讓學生感到吃力,要教會學生篩選提煉,轉換成我們的數學模型來解決。
數學閱讀能力的提高并非朝夕之功,它包括很多方面,要求教師轉變觀念,重視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我們努力,正如屈原所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p>
參考文獻:
袁禹門.中國數學教育論文集.中國科學出版社,1995.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