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良
(荊門市屈家?guī)X管理區(qū)五三高中 湖北 荊門 431821)
數(shù)學作為一種工具,普遍應用于各種學科之中.數(shù)形結合這種數(shù)學思想方法用在高中物理電學實驗誤差分析中,可以減少大量的運算過程,使問題簡單直觀,易懂,好理解.
“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實驗是高中物理電學實驗中的一個重要實驗,也是高考考試說明中要求較高的一個實驗.《物理·選修3-1》教材中提供了3種測量方法:第1種是采用伏安法進行測量;第2種采用U,R 測量;第3種是采用I,R 測量.以下用數(shù)學中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分析這3種測量方法的誤差情況.
伏安法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實驗中有兩種實物接法,教材中沒有選擇圖1所示的電路進行測量,而選擇了圖2所示的電路進行測量,這是為什么呢?
圖1
圖2
利用圖1測量:設電流表的內阻RA,電壓表的讀數(shù)為U,電流表的讀數(shù)為I,利用閉合回路的歐姆定律得
然后根據(jù)數(shù)學函數(shù)關系,描繪出U-I 數(shù)學函數(shù)圖像,如圖3所示
在實際操作中測量多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值,描繪出U-I 圖線,用縱截距代表所測電源的電動勢,斜率值的大小代表所測電源的內阻值.
從數(shù)形結合來看,縱截距能代表所測電源的電動勢,但斜率值的大小是(RA+r),由此可知此實驗中電源內阻的測量有誤差,主要是由電流表的內阻不能忽略而引起的.
如果用此方法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只需盡可能地減小電流表的內阻值,這樣實驗中的誤差才盡可能的小,所以在實驗中應盡可能選擇小內阻的電流表進行實驗.
理論分析:本實驗中電源電動勢的測量值是準確的,但內阻的測量值是(RA+r),所以測得內阻值偏大.
利用圖2測量:設電壓表的內阻RV,電壓表的讀數(shù)為U,電流表的讀數(shù)為I,利用閉合回路的歐姆定律得
式(2)可化為
根據(jù)數(shù)學函數(shù)關系,描繪出U-I 的函數(shù)圖像,如圖4.
圖4
在實際操作中,多測幾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值,描繪出U-I 圖像,用縱截距代表電源的電動勢,用斜率值大小代表電源的內阻值.
理論分析:本實驗中電源電動勢的測量值是偏小的,電源內阻值的測量也是偏小的.
通過以上數(shù)形結合分析可知,無論是利用圖1還是圖2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值,理論分析都會有誤差,第1種是電流表的內阻不能忽略而產生的誤差,第2種是電壓表的內阻不是無窮大而產生的誤差.但是就實際情況而言,電源的內阻一般不會很大,與電流表的內阻比較接近,電壓表的內阻值遠大于電源的內阻值.所以選擇第2種測量方法的誤差比第一種測量方法的誤差要小得多,所以教材中選擇了第2種測量方法.
《物理·選修3-1》中還提供了U,R 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思路(如圖5),其中R 為變阻箱.
如圖5,設電壓表的內阻值為RV,電源的電動勢為E ,電源的內阻值為r,變阻箱的阻值為R ,由閉
合回路的歐姆定律得
式(4)可化為
圖5
圖6
理論分析:電源電動勢的測量值偏小,內阻測量值也偏小.
《物理·選修3-1》中也提供了I,R 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思路,如圖7所示,圖中的R 為電阻箱.
圖7
設電源的電動勢為E,內阻值r,電阻箱的阻值為R,電流表的內阻值為RA,由閉合回路的歐姆定律得
式(6)可化為
圖8
通過此方法則得電源電動勢的值是準確的,但是內阻值偏大,原因是電流表的內阻不能忽略,為了盡可能地減小誤差,只能讓電源的內阻值遠大于電流表的內阻值,所以實驗中只能盡可能選內阻較小的電流表.
理論分析:電源電動勢的測量值是準確的,內電阻值測得偏大.
1 張大昌.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