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朝 (河北省平山縣溫塘鎮(zhèn)北馬冢小學 050402)
上好小學語文課,應做到以下幾點。
中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和教育家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多媒體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色彩亮麗、聲音清晰、生動形象的感知材料,可以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學習內(nèi)容通過圖片展示、情景再現(xiàn)、動畫演示等表現(xiàn)形式,變得直觀而形象,可以使我們的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愉悅的視聽效應,讓多種感官同時受到刺激,進而引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比如在教學《瀑布》一文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播放廬山瀑布的視頻。僅僅那屏幕上的飛天之瀑的氣勢、聲響與壯觀,就足以讓學生感到震撼而嘆為觀止。這樣,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不僅將無聲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有聲有色,而且還化靜為動,把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帶入了課文的情境之中,既激發(fā)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又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個人走向成功,常常是從自信開始起步的。一年級新生剛剛從幼兒園畢業(yè),對于自信沒有概念,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特點——喜歡在集體中表現(xiàn)自己,喜歡在競爭中贏取勝利,進而讓教師與學生都能賞識自己。為此,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充分地利用小學生的這種心理,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閃光點,并且在適當?shù)膱龊辖o予表揚與鼓勵,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他們向著更高的目標奮進。特別是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尤其需要教師的安慰與鼓勵。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哪怕是僅有的一點十分微小的成績,只要教師一句“你真棒”或者“回答得很棒”,也許就能將其沉睡的心靈喚醒,讓其變得更加自信,使其獲得更大成功。當然,給予“表揚、賞識、鼓勵”有時需要吝嗇,比如,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過分地表揚,會使其驕傲自大、自以為是、飄飄然。
好教師,往往注重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他們常常在導語中巧妙地設置一些“懸念”,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誘導學生的好奇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學習新知的強烈興趣。譬如在新授《日月潭》一文時,我就根據(jù)課文的意境,設置了懸念:“同學們,本節(jié)課老師要帶領大家去一個地方游覽與觀光!”學生一聽游覽觀光,頓時來了精神,紛紛交頭接耳,小聲嘀咕著:“老師會帶領我們到哪里呢?”接著我就在黑板上寫出了大大的三個字“日月潭”,說道,“就是這個地方——日月潭!”學生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疑問:日月潭?在哪里?有什么可供游覽?又能看到什么風光?這時,我便順勢引導:“同學們,臺灣寶島是我國領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物產(chǎn)富饒,人杰地靈,景色優(yōu)美,風光秀麗,是世界旅游觀光的好去處。而‘日月潭’就在我國臺灣省境內(nèi),我們要想飽覽其壯麗的景色,體會其風土人情,就要跟隨作者來一番‘日月潭’的旅游與觀光吧!”這樣的導語,一方面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更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水、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美好愿望,同時也在愉快、熱烈、興奮的情緒中投入到了學習活動中。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開拓,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要讓學生突破原有的知識圈,通過多方推測、假想,尋求一種新設想的發(fā)散思維方式,并通過這樣的思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一旦掌握了這種方法,就會主動而自覺地進行學習。例如,在學生深入地了解了《烏鴉喝水》一文的內(nèi)容后,我這樣對學生進行啟發(fā):“我們班的小朋友一定比烏鴉聰明,肯定能想出比烏鴉更好的辦法讓烏鴉喝到水,大家說說看!”就是這小小的一個啟發(fā),猶如一塊石頭丟向平靜的水面,頓時激起千層浪花,經(jīng)過短時間的沉默后,學生像炸開了的鍋:“要是能找一根吸管,烏鴉就能像我們喝娃哈哈那樣,喝到水了呀!”“烏鴉為什么不把自己的翅膀當作手臂,把瓶子抱起來喝?”“烏鴉要是能摘下一片樹葉,做成一把小勺,不就能從瓶子里舀出來喝了嘛!”……聽著學生富有想象力的主意和辦法,我十分欣喜。
猜字謎不僅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生的無限想象,還能通過謎面的前后聯(lián)系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一開始的識字教學,尤其是形近字的教學,我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給學生解釋半天,學生聽得無精打采,懨懨欲睡。然而,一節(jié)有趣的低年級猜謎識字公開示范課,讓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我在教學“請、情、晴、清”這四個形近字時,首先用小黑板出示了這樣一則謎語:“言來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動,日出萬里無云,水到純凈透明。(打四個字)”讓學生猜一猜。只見學生有的低頭沉思,有的用筆在紙上寫寫畫畫,有的口中念念有詞。不一會兒,學生就猜出了謎底。就是這么一個巧妙的猜謎游戲,我看到了課堂氣氛的活躍,學生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均表現(xiàn)出極大的樂趣,他們猜出了字謎,記住了生字,弄清了偏旁,理解了意思。這一堂示范課,使我深深地認識到:在識字教學中,引入謎語游戲,讓學生通過猜謎的活動來學習與記憶一些形近字,能夠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學得津津有味。這樣做,不僅加深了對形近字的印象,又鍛煉了他們說話的能力,還使他們的想象力發(fā)揮得無窮無盡,這比起簡單的解釋、講解效果好很多。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熱情與興趣都是學習積極性的心理成分。教學實踐也證明,一旦學生對某一事情產(chǎn)生了興趣,便一定會表現(xiàn)出熱情,而且興趣越濃,熱情越高,熱情越高,完成得就越出色。小學生生性好動、愛玩、有強烈的求知欲,而這些都是他們潛在的興趣傾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因趣利導,采用一些不落俗套的教學方式、不拘泥古板的教學程序、頗具探索性的教學活動,積極地把學生潛在的興趣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的行動。比如,教學語文課本第二冊中《松鼠和松果》一文,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程序:讀故事——講故事——演故事——談故事(談體會)。整個的教學過程都是讓學生動起來,這完全迎合了學生愛動的天性。特別是在演故事的環(huán)節(jié),有的學生將小松鼠的神態(tài)與靈動,演得活靈活現(xiàn)。在談故事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圍繞“你喜不喜歡課文中的小松鼠?喜歡就大聲說出來!”這一問題,隨意地、盡情地發(fā)揮。整個課堂氣氛活躍、熱烈,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這種新穎的教學設計,有效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