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摘要:在古箏演奏中無論是運用現(xiàn)代的古箏彈奏技巧還是運用傳統(tǒng)的古箏彈奏方法,大拇指都充當著重要角色,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在古箏教學中,對拇指技巧及肌能的訓練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區(qū),也沒有逐漸形成一種科學的訓練體系,從而影響到音樂風格的表現(xiàn)和音樂技巧的發(fā)展。在實際教學中要重視拇指技巧和技能的訓練采用科學的教育學手段,提升古箏教學成效。
關鍵詞:古箏教學 拇指技巧 肌能訓練
無論是傳統(tǒng)的古箏演奏方法還是現(xiàn)代的古箏演奏技巧的運用都離不開拇指技巧的有效運用,只有充分發(fā)揮拇指的作用才能夠有效提升古箏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目前在教學中拇指的訓練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也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訓練體系,這樣會影響到古箏教學音樂技巧體系和風格的形成,因此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拇指技巧和技能訓練,有效提升古箏教學水平。
一、重視拇指技巧和肌能訓練的必要性
在彈奏古箏的過程中拇指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進行拇指技巧的訓練并對其肌能進行有效訓練十分必要。在彈奏古箏的過程中,拇指的彈奏會影響到音樂作品的曲調和旋律,若不能夠掌握拇指的使用技巧,就會影響到古箏音樂作品的演繹。早期的古箏彈奏中,大拇指是最先被使用并且承擔著重要彈奏任務的手指,增強大拇指和其他手指的相互配合,有效地豐富了古箏的彈奏技法,并且逐漸形成了以拇指為主體的彈奏體系。在現(xiàn)代的古箏彈奏中同樣也是以拇指作為最為主要的彈奏部分,現(xiàn)在常用的“四點彈法”就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彈奏技巧,例如:在演奏古箏曲《漁舟唱晚》時需要拇指和中指,用八度跳進的方式進行交替性的彈奏,將同度音進行代替,從而完成作品的完整演繹;在演奏《瀏陽河》時,需要多指配合依次彈奏弦中和琶音,在這部作品的演奏中,拇指就承擔著旋律主音的角色,并且不能代替。而且在運用拇指進行演奏時必須要保證拇指具有很好的肌能,否則會影響到彈奏效果。
綜上所述,在古箏演奏中無論是運用現(xiàn)代的古箏彈奏技巧還是運用傳統(tǒng)的古箏彈奏方法,大拇指都充當著重要角色,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拇指技巧的運用程度、熟練程度、拇指肌能以及科學彈奏與否直接影響到整體旋律的流暢度和完整度。隨著音樂教育改革的推進,如果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拇指訓技巧和技能訓練方法,就不能夠適應教育改革的推進,而且當其余的手指大量介入后,拇指技巧和技能訓練體系必須要進行創(chuàng)新,使其更大程度地適應古箏演奏的需要。
二、古箏教學中拇指技巧及肌能訓練方法
(一)基本技巧和肌能訓練
對初學者進行技巧和肌能訓練時要從基礎開始,首先要引導學生注意使用基本的手型并要學會保持手半握形狀,虎口部位自然的打開,其他的小關節(jié)自然彎曲,有效調整觸弦的角度,避免發(fā)出較大的摩擦噪音或者是避免發(fā)生動作幅度過大,影響到演奏音色和速度。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手部的肌肉以及肩膀、肘關節(jié)等進行放松,然后逐步將力量傳遞給指尖,將大拇指的指根作為彈奏的支點,如果小關節(jié)的運動幅度變小那么彈奏速度會相應加快,這時就要保證小關節(jié)要有彈性。手指在迅速的爆發(fā)過弦之后必須立即放松,這時拇指要回到預備位置。如果學生不能夠做到收縮自如,就會造成肌肉僵硬和緊張,進而影響到彈奏的速度,同時會對彈奏的清晰程度和音色等產(chǎn)生不利影響。在對學生進行技巧和肌能進行訓練時,教師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生理條件,進行相應教學手段的調整。教師可以讓這些初學者練習一些基礎曲目,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彈奏習慣,再對速度和音量等提出較高要求,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對初學者的手指技能進行系統(tǒng)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彈奏方法,提高音樂的表現(xiàn)力。
(二)針對傳統(tǒng)古箏曲目的技巧和肌能訓練
古箏傳統(tǒng)曲目的彈奏分為幾種不同的派系,不同派系對于古箏曲目的彈奏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因此需要教師針對傳統(tǒng)古箏曲目的不同要求對學生進行拇指技巧和肌能的訓練。例如:浙派箏曲演奏的主要指法是勾托抹托指法,其他的主要作用是醞釀情緒、快速彈奏和制造高潮。在彈奏此類曲目時,學生必須保持彈奏時的平穩(wěn)狀態(tài),有意識地放松小臂的肌肉和手腕,拇指要放在食指的外側,將虎口自然打開,避免彈奏過程中發(fā)生手指之間的碰撞和出現(xiàn)錯誤。在訓練彈奏這類曲目時,要緩慢入手,注重培養(yǎng)手指的控制能力,增強大拇指的配合控制水平,確保力度和時值的均勻。山東箏曲的演奏主要強調的是大拇指的運用,因此在彈奏這些曲目時需要將拇指的技巧,進行單獨的訓練,緩慢入手,先劈后托,確保音質干凈。在訓練過程中要注意采用小指扎裝方式,保證手型的穩(wěn)定和拇指的活動部位的靈活,確保演奏的順暢。
(三)結合多種訓練方式提升拇指技巧和肌能
在現(xiàn)代箏曲的彈奏中,音樂藝術和彈奏技術的要求更加嚴格,重點表現(xiàn)在力度、速度、音色的變化以及手指的獨立與配合上。在古箏教學中,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要加強手指的獨立能力,也要加強對力度和速度的把握以及不同手指之間的相互配合能力,同時也成為提升拇指技巧和肌能的重點。多種訓練方式相結合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拇指關節(jié)的靈活度訓練。拇指要和箏弦保持45度的夾角,使小關節(jié)微微彎曲,虎口自然打開,用指尖輕觸箏弦,在發(fā)力的同時也要立刻將手指退回原位,音量無論是大是小都要保持平穩(wěn)。這樣能夠有效提升拇指小關節(jié)的彈性,提升彈奏的靈敏度。第二,訓練配合能力。拇指與其他手指相比彈奏的力度較大,它的生長方向也和其他的手指不同,在長音的輪奏時需要鍛煉拇指的平均性和連貫性,增強對拇指的把握能力,確保連續(xù)彈奏時呈現(xiàn)的音樂效果。第三,用拇指彈奏不同音色時的不同處理方法和訓練方法。當需要彈奏不同的音色時,對拇指的訓練首先要將重點放在最佳弦點的選擇和基本位置的彈奏方面,使學生學會在不同的弦段上選擇不同的音色,會增強彈奏的表現(xiàn)力。在彈奏不同的音色時要選擇不同的彈奏方法,從而使音質更加干凈,彈奏效果更加明顯。
三、結語
古箏教學中的拇指技巧和肌能訓練對于學生彈奏水平的提升和音樂知識的掌握具有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拇指在古箏彈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拇指技巧訓練和肌能訓練,從基本技巧和訓練開始,逐步深入到多種訓練方式相結合的訓練,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掌握古箏彈奏的方法,更好地呈現(xiàn)每一部古箏作品。
參考文獻:
[1]陸媛媛.古箏教學中拇指的技巧與肌能訓練[J].藝術百家,2011,(11).
[2]萬方春.古箏教學中的拇指技巧訓練[J].中國音樂教育,2013,(15).
[3]李禮輝.古箏教學中拇指技巧訓練的重要性[J].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