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健
乙肝PreS1抗原及抗體檢測在乙肝感染診斷中的價值評價
熊 健
目的 探討乙肝PreS1抗原及抗體檢測在乙肝感染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乙肝兩對半患者血清樣本290例,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測定,以樣品OD值/陰性對照平均OD值>2.1為陽性,分析檢測結(jié)果。結(jié)果 乙肝PreS1抗原陽性的樣本在大三陽樣本中的比例為91.67%,乙肝PreS1抗原陰性的比例為8.33%;乙肝PreS1抗原陽性的樣本在小三陽樣本中的比例9.09%,在單純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中的比例為4.35%,在乙肝表面抗體陽性、乙肝核心抗體陽性中的比例為16.67%,在乙肝核心抗體陽性中的比例為12.50%。結(jié)論 大三陽患者在非病毒復制期不具有傳播病毒的風險,單純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小三陽、表面抗原及核心抗體陽性患者部分處于病毒復制期,有一定的傳染性。乙肝PreS1抗原及抗體檢測在乙肝感染診斷中具有一定的價值。
乙肝PreS1抗原;乙肝PreS1抗體;乙肝感染;診斷;價值評價
我國作為乙肝流行地區(qū),病毒攜帶者達總?cè)丝诘?0%。預(yù)防和診斷乙肝的主要方法是乙肝兩對半的檢測[1]。臨床常用的方法包括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等,但由于其有一定的局限性,臨床常存在漏診情況。有資料顯示,對于部分“小三陽”患者是否具有傳染性等問題難以準確證明[2]。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乙肝DNA檢測技術(shù)已趨于成熟。乙肝前S2抗原及抗體檢測是一種能夠協(xié)助乙肝“兩對半”診斷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探討乙肝PreS1抗原及抗體檢測在乙肝感染診斷方面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試劑:PreS1抗原及抗體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新新生物技術(shù)研究所);乙肝兩對半檢測試劑盒(購自上??迫A實業(yè)公司)。樣本:選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景德鎮(zhèn)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檢測出的乙肝兩對半患者血清樣本290例,其中大三陽樣本24例(模式1),小三陽樣本66例(模式2),乙肝表面抗原陽性46例(模式3),乙肝表面抗體陽性60例(模式4),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乙肝核心抗體陽性36例(模式5),乙肝表面抗體陽性、乙肝核心抗體陽性42例(模式6),乙肝核心抗體陽性16例(模式7)。
1.2 方法 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測定,所選儀器為全自動酶聯(lián)免疫分析儀。檢測標準:樣品OD值與陰性對照的平均OD值比值>2.1為陽性。
乙肝兩對半陽性常見7種檢測模式共290例,進行PreS1抗原和PreS1抗體檢測。結(jié)果表明,乙肝大三陽患者24例,22例表現(xiàn)為PreS1抗原陰性,表明其體內(nèi)有乙肝病毒攜帶,但無傳染性,無需治療。乙肝小三陽患者66例,6例表現(xiàn)為PreS1抗原陰性,說明這些患者處于感染狀態(tài)。對于同時產(chǎn)生PreS1抗體的患者無傳染性。見表1。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病癥之一,屬世界性疾病?,F(xiàn)階段,診斷乙肝的主要方法是乙肝“兩對半”的檢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導患者的診斷、治療及預(yù)后[3]。然而,臨床多項研究表明,乙肝“兩對半”在關(guān)于患者傳染性方面,難以做出準確的評價[4]。HBV作為一種噬肝組織病毒,其侵犯機體首先要侵入肝細胞,然后才能夠進行細胞內(nèi)繁殖[5]。有資料顯示,PreS1蛋白在HBY入侵肝細胞的過程中有一定的作用[6]。
表1 乙肝兩對半陽性及PreS1抗原和抗體檢測結(jié)果[n(%)]
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是一種DNA病毒,屬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根據(jù)現(xiàn)階段的醫(yī)學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乙型肝炎病毒只對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發(fā)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我國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約60%~70%;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約占總?cè)丝诘?.18%,以此計算,全國有近9300萬人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大約有3000萬人為乙肝患者。
關(guān)于乙肝病毒顆粒,一般可分為Dane顆粒、球形顆粒和棒狀顆粒。在這些顆粒表面均含有HbsAg抗原物質(zhì)。其中,在Dane顆粒表面含有PreS1抗原,在乙肝患者感染后最先出現(xiàn),早于HbsAg和HBV-DNA,更容易被檢測出。有研究表明,乙肝PreS1抗原和DNA、HbsAg等有緊密的聯(lián)系,可用于評價乙肝的治療效果,是檢測乙肝病毒的有效指標[7]。在對患者進行乙肝“兩對半”試驗中,對于“小三陽”患者包括2種結(jié)果:(1)患者HBV復制減少,傳染性消失,其病情相對穩(wěn)定,不需要治療[8];(2)HBV發(fā)生基因突變,盡管檢測不出HbeAg,但機體仍具有一定的傳染性[9]。患者容易發(fā)生重癥肝炎,治療效果較差。
研究表明,對于長期“大三陽”的患者,其周圍共同生活者并未出現(xiàn)感染指標,可見對于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其本身無傳染性,也不需要接受治療[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乙肝PreS1抗原陽性的樣本在大三陽樣本中的比例為91.67%,乙肝PreS1抗原陰性的比例為8.33%;乙肝PreS1抗原陽性的樣本在小三陽樣本中的比例9.09%,在單純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中的比例為4.35%,在乙肝表面抗體陽性、乙肝核心抗體陽性中的比例為16.67%,在乙肝核心抗體陽性中的比例為12.50%。因此,大三陽患者在非病毒復制期不具有傳播病毒的風險,單純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小三陽、表面抗原及核心抗體陽性患者部分處于病毒復制期有一定的傳染性。乙肝PreS1抗原及抗體檢測在乙肝感染診斷中具有一定的價值。
[1] 桂瑞豐,李超偉.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及前S2抗原與HBV-DNA的相關(guān)性研究(優(yōu)先出版)[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版),2014,27(2):124-126.
[2] 李偉健,林長裕,李穎.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失衡在乙肝急性肝損傷中的機制及臨床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4,20(10):46-47.
[3] 王彧.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乙型肝炎病毒PreS1抗原及抗體在乙型肝炎診斷中的應(yīng)用[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13):2002-2003.
[4] 張業(yè)霞,金玉懷.乙肝病毒抗原抗體與HBV-DNA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6):48-51.
[5] 陳宇飛,云華,王馨厚.乙肝病毒前S1抗原檢測在入境人員檢測診斷中的應(yīng)用價值[J].中國國境衛(wèi)生檢疫雜志,2012,35(3):180-182.
[6] 孫連海,郭明月,常世勤.大學新生乙肝疫苗無應(yīng)答者復種效果關(guān)系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4,20(5):158-159.
[7] 張秀梅,武天石.乙肝PreS1抗原及抗體檢測在乙肝感染診斷中的應(yīng)用[J].中國校醫(yī),2008,22(4):437-438.
[8] 張志偉.乙型肝炎病毒PreS1抗原及抗體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29):8-9.
[9] Nguyen V,Levy MT.a(chǎn)nti-viral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perinatal HBV transmission - extending therapy beyond birth and the risk of postpartum flare;authors' reply[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4,40(1):116.
[10] 徐肖丁,張義文,周錦霞,等.聯(lián)合檢測乙肝五項、前S1抗原與乙肝DNA的臨床應(yīng)用[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4):366-3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8.046
江西 333000 景德鎮(zhèn)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