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姣 林小萍 趙 京 孫艷萍
膳食干預對白血病患者化療的影響
程國姣 林小萍 趙 京 孫艷萍
目的 探討膳食干預對白血病患者化療的影響。方法 選取100例白血病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2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n=50)。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飲食干預,給予觀察組患者膳食營養(yǎng)支持干預,然后對2組患者干預后血紅蛋白減少和體質量下降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干預第2、3、4周的血紅蛋白減少量(0.86±0.07)s/l00mL、(1.23±0.14)s/l00mL、(1.51±0.08)s/l00mL和體質量下降程度(1.20±0.12)kg、(1.83±0.13)kg、(2.00±0.07)kg均明顯比對照組(1.20±0.12)s/l00mL、(2.09±0.12)s/l00mL、(2.52±0.12)s/l00mL和(1.30±0.13)kg、(2.09±0.12)kg、(2.52±0.11)kg?。≒<0.05),但2組患者干預第1周的血紅蛋白減少量(0.62±0.06)s/l00mL、(0.61±0.07)s/ l00mL和體質量下降程度(0.75±0.06)kg、(0.79±0.59)kg之間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膳食干預能有效維持白血病化療患者的血紅蛋白和體質量,效果顯著。
膳食干預;白血?。换?;影響
白血病患者在采用化學藥物治療的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如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刺激胃腸道,產生腹瀉、惡心嘔吐,導致患者抵抗力進一步下降,繼發(fā)各種感染。而采用膳食營養(yǎng)支持治療,可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 減輕化療藥物對機體的損害程度[1]。本研究對收治的100例白血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探討了膳食干預對白血病患者化療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桂林市人民醫(yī)院營養(yǎng)科收治的100例白血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白血病的相關診斷標準[2]。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2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n=5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13~69歲,平均(33.7±4.3)歲;疾病類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38例,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1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15~68歲,平均(35.1±4.0)歲;疾病類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35例,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15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方面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運用HAC治療方案對2組患者進行治療,即給予2組患者靜脈滴注3mg三尖衫+15mg阿糖胞苷+ 400mg環(huán)磷酰胺,時長分別為1周、1周、2d[3]。
1.2.2 干預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飲食干預,即讓本組患者隨意飲含,每天熱量供給和蛋白質分別為25~30kcal/ kg和0.6~0.8g/kg,不對維生素及礦物質進行額外的補充;給予觀察組患者膳食營養(yǎng)支持干預,依據患者的實際體質量、身高和營養(yǎng)狀況將有針對性的營養(yǎng)計劃制訂出來,從化療前1周開始到完成化療整個期間(2周左右)均依據所制訂的營養(yǎng)計劃指導患者膳食。每天熱量供給和蛋白質分別為45kcal/kg和1.2g/ kg,補充維生素量是正常人的2倍,同時對一定量的鐵鋅等礦物質進行有效的補充[4]。
1.3 觀察指標 開始化療前1天和完成化療后1天分別對2組患者的體質量進行測量,同時對其血紅蛋白水平進行測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干預第2、3、4周的血紅蛋白減少量(0.86±0. 07)s/l00mL、(1.23±0.14)s/l00mL、(1.51±0.08)s/ l00mL和體質量下降程度(1.20±0.12)kg、(1.83±0.13) kg、(2.00±0.07)kg均明顯比對照組(1.20±0.12)s/l00mL、(2.09±0.12)s/l00mL、(2.52±0.12)s/l00mL和(1.30±0.13)kg、(2.09±0.12)kg、(2.52±0.11)kg?。≒<0.05),但2組患者干預第1周的血紅蛋白減少量(0.62±0.06)s/l00mL、(0.61±0.07)s/l00mL和體質量下降程度(0.75±0.06)kg、(0.79±0.59)kg之間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后血紅蛋白減少和體質量下降情況比較(s)
表1 2組患者干預后血紅蛋白減少和體質量下降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
3.1 對白血病化療患者進行膳食干預的必要性 消化道癥狀是白血病患者化療的主要不良反應惡心嘔吐、免疫功能改變等是其主要表現,為了將被化療藥物損傷的正常細胞恢復過來,通常需要白血病化療患者攝入比普通飲食多很多的熱量和蛋白質,應該分別多于普通飲食的20%和50%左右[5]。但是,由于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極為強大,白血病化療患者所攝入的熱量和蛋白質通常無法正常進倉,造成機體必需的能量無法有效抵達機體,從而繼續(xù)惡化本來就極度衰竭的身體,形成惡性循環(huán)。同時,白血病患者的靜息能量消耗在白血病本身的消耗及化療的影響下會顯著升高,約高于正常人30%[6]。臨床觀察發(fā)現,機體熱量和氮量攝入會在化療誘發(fā)Ⅱ度消化道不良反應的作用下顯著減少,約為通常攝入量的50%,同時該消化道不良反應還會降低氮源質量;機體熱量和氮量攝入在化療誘發(fā)Ⅳ度消化道不良反應的作用下幾乎為零[7]。但是,由于化療藥物破壞了癌細胞機體的生長旺盛細胞,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對熱量及其他營養(yǎng)素的需求量,從而造成機體攝入熱量更加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8]。因此,對白血病患者進行膳食干預顯得尤為必要。
3.2 膳食干預對白血病患者化療的影響 在對白血病化療患者進行膳食干預的過程中,應該保證每天供給的熱量和氮量至少分別為40~50kcal/kg和10~12g/kg,同時有效供給菜汁、果汁等,并對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進行積極有效的補充,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白血病化療患者的營養(yǎng)需求,為患者病情好轉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9-10]。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干預第2、3、4周的血紅蛋白減少量和體重下降程度均明顯比對照組?。≒<0.05),但2組患者干預第1周的血紅蛋白減少量和體重下降程度之間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充分說明了膳食干預對白血病患者化療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能顯著縮小患者的血紅蛋白的減少量,并極大減輕患者的體質量下降程度,從而幫助患者順利完成化療,減輕患者病痛、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總之,膳食干預能有效維持白血病化療患者的血紅蛋白和體質量,效果顯著。
[1] 凌鋒.論醫(yī)療實踐中的人文關懷[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10,31(1)∶23-25.
[2] 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2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68.
[3] 王瓊.白血病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與護理[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2(3)∶82.
[4] 李長順,鄭莉,林月橋.CAG方案治療老年急性髓細胞自血病療效觀察[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08,12(6)∶629-630.
[5] 林寧,呂欣,馬冬.急性白血病患者粒細胞缺乏期的臨床護理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6):47-48.
[6] 盧艷霞.護理干預對白血病化療病人惡心嘔吐的影響[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9,4(1)∶127-128.
[7] 黃彩娟,冀玉霞,劉瑞,等.白血病患兒父母的心理干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35):59-60.
[8] 吳艷軍,李風華,劉銳.護理干預對白血病患者化療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8)∶105-106.
[9] 賈宜,李紅.白血病化療后心理干預的重要性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3,19(22)∶29-30.
[10] 雷博.熱休克蛋白HSP60基因在耐藥白血病中的表達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1,17(3)∶44-45.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5.13.011
廣西 541002 桂林市人民醫(yī)院營養(yǎng)科(程國姣 林小萍 趙京 孫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