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海南黎語量詞研究綜述

        2015-07-30 09:03:26蔡激浪彭明珠
        關鍵詞:類型學量詞語言學

        蔡激浪,彭明珠

        (海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海南 ???71158)

        海南黎語(以下簡稱黎語)屬于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1][2],主要分布在海南中南部的樂東、瓊中、白沙、五指山、保亭、東方、昌江、三亞、陵水等九個市縣,其他市縣也有零星分布,截止1997年,使用人口約110 萬人。[3]黎語可分為侾、祀、美孚、加茂、本地五大方言。自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語言工作者就開始了對海南黎語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量詞是漢藏語系語言一個重要語法范疇,是語言實現(xiàn)計量的特有機制,研究量詞短語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語言的計量方式,也可以窺見人類對客觀事物計量的認知機制。本文首先梳理海南黎語量詞的主要研究,探索在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框架下海南黎語量詞短語研究的一些可能論題。

        一、黎語的研究

        對黎語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92年杰里邁森的《海南島的黎族土著及其語言》、1931年法國薩維納神甫的《黎法詞匯》及1937年德國史圖博的《海南島的黎族》等文獻。[4]國內(nèi)的研究始于上世紀50年代中國科學院少數(shù)民族語言調(diào)查第一工作隊海南分隊對黎語進行的方言調(diào)查。歐陽覺亞和鄭貽青在早期的語言調(diào)查基礎上寫成了《黎語調(diào)查研究》一書[5]。此作中,作者主要對黎語侾、祀、美孚、加茂、本地主要方言及其他一些黎語土話的語音系統(tǒng)進行區(qū)分與描寫,收集了1630 個黎語詞匯,此外,對黎語語法也有所涉及,但篇幅較少。鄭貽青、歐陽覺亞還編著了《黎漢詞典》,以黎語侾方言為基礎,收入詞條6700 余個,為后人研究黎語提供了很好的語料基礎。[6]

        鄭貽青、歐陽覺亞的研究引起學界對黎語研究的極大興趣,后續(xù)的研究逐漸豐富起來。黎語的研究文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對黎語歸屬和歷史演變問題的討論[7][8];二是對黎語語音系統(tǒng)的描寫[9][10][11];三是關于黎語的使用現(xiàn)狀問題的研究[12][13];四是黎語的語法研究[14][15]。整體而言,黎語的研究缺乏語法專題性的研究。量詞是漢藏語系語言區(qū)分于印歐語系語言的一個重要的語法現(xiàn)象,而黎語屬于漢藏語系的侗臺語族的黎語支,同樣具有很發(fā)達的量詞系統(tǒng)。對黎語量詞系統(tǒng)的專題研究勢必使我們對黎語的語法有更為深入的了解,為語法理論建構起著積極的意義。下文梳理有關黎語量詞的主要研究。

        二、黎語量詞研究

        (一)本體研究

        關于黎語量詞的本體研究,學界未有專題研究。早期的文獻有《黎語簡志》、《黎語調(diào)查研究》、苑中樹《黎語語法綱要》,[16]這些文獻只是用較小的篇幅提及黎語量詞,主要是關于黎族量詞的簡單分類。學者們普遍認為,黎語量詞粗略分為名量詞和動量詞兩大類,其中名量詞分為三小類,即一般量詞、度量衡量詞、借用量詞(借用動詞作量詞)。涉及量詞分類問題的還有王學萍的《中國黎族》[17]。文明英、馬加林描寫了一種很有趣的語言現(xiàn)象,即黎語中數(shù)詞“pun2”或“po?2”(“十”)一般不通過量詞而直接修飾名詞。[14]101文明英、文京的《黎語長篇話語材料集》[18]前三章對黎語進行基本的介紹,其中有涉及黎語量詞的用法,如里面提到黎語量詞不能重疊,若要表示周遍義,則要在個體量詞前加上“ran55”(每)。他們還指出,通常某一特定的黎語量詞只能修飾某一事物,而不能亂用。如pan53(只)只能用于水牛,pha11(個)只能用于男性等。此外,他們發(fā)現(xiàn)黎語中新出現(xiàn)的一些語法現(xiàn)象,其中有兩條和量詞有關。一是量詞修飾名詞的語序有變化,原來量詞只能出現(xiàn)在名詞前面,現(xiàn)在量詞可出現(xiàn)在名詞之后,見下例[18]47:

        二是原來黎語的指示代詞(如“nei55”(這))只能放在數(shù)量名之后,現(xiàn)在的黎語也能接受指示代詞置于量詞前面的語序。如下例[18]47-48:

        文明英、文京認為這可能是受漢語影響所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在該作的第四章提供了大量的黎語話語長篇資料,涵蓋故事、寓言、詩歌等方面內(nèi)容。這些資料對今后系統(tǒng)研究黎語提供了很好的語料基礎。

        整體而言,有關黎語量詞本體研究的文獻為數(shù)不多,研究內(nèi)容比較分散,缺少專題研究,語言描寫極為不充分,未能形成量詞的系統(tǒng)研究。

        (二)歷時研究

        黎語量詞的歷時研究主要是探究黎語量詞的產(chǎn)生、來源及發(fā)展演變等問題,這方面的研究為數(shù)不多。梁敏、張均如的《侗臺語族概論》討論了侗臺語族量詞的產(chǎn)生時間、產(chǎn)生方式和發(fā)展問題。他們通過侗臺語族50 個最常用的量詞對照表,從同源詞對比的角度進行研究,從而得出侗臺語族的量詞至少在先秦時代就已經(jīng)處于萌芽階段[8]876-892。他們指出,黎語與侗臺語族的其他語言可能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分離了,所以黎語量詞和其他語言的同源詞很少,因此,他們認為在黎語和同語族其他語言分離時,量詞還沒有產(chǎn)生。他們還指出,侗臺語族的名量詞產(chǎn)生方式主要是通過直接用名詞本身作量詞或者用與被修飾名詞有關的名詞作量詞,動量詞主要是用與該行為、動作有關的名詞或時間名詞作量詞。黎語量詞前置于中心名詞前面的現(xiàn)象是量詞在黎語中的一種特殊的發(fā)展,不屬于侗臺語族語言內(nèi)部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長期受漢語影響所致。蔣穎的博士論文《漢藏語系語言名量詞比較研究》對漢藏語系進行了多視角的深度研究,主要揭示了漢藏語系名量詞起源、產(chǎn)生動因、產(chǎn)生機制等問題。黎語屬于漢藏語系,此作中自然對黎語量詞也有所涉及,但篇幅很少。[19]

        關于黎語量詞的歷時研究,目前仍缺少專題研究。專題研究需要對黎語量詞進行細致的歸類,分析黎語量詞的歷史發(fā)展層次問題。

        (三)對比研究

        學界對黎語量詞的專題研究寥寥無幾,難得一見的文獻有吳艷的碩士論文《漢語量詞和黎語量詞比較》和馮青的《海南黎語與漢語量詞的異同》[20][21]。這兩項研究對黎漢兩種語言的量詞用法進行了對比研究,從而發(fā)現(xiàn)黎語量詞系統(tǒng)的一些特點。

        吳文主要從量詞分類、短語結(jié)構形式和句法功能三個方面對黎漢量詞進行對比,對兩者的差異進行描寫與說明。在量詞分類方面,吳文指出,黎漢量詞的大類劃分大體相同,如都可分為名量詞和動量詞兩大類,但在小類的劃分方面略有不同,如黎語不區(qū)分臨時量詞和借用量詞,沒有復合量詞。關于量詞和名詞搭配問題,吳文發(fā)現(xiàn)黎語個體量詞的表意功能更強,即量詞的語義專門性更強。在短語結(jié)構形式方面,吳文主要從數(shù)詞和量詞組合、量詞重疊、量詞省略、數(shù)詞省略等角度對黎語量詞短語的特點進行描寫。如,黎語不能通過量量重疊式來表示周遍義,但是可以通過“數(shù)-量-數(shù)-量”即“ABAB”的重疊方式來表示。黎語指示代詞和數(shù)量結(jié)構的組合語序比較靈活,可出現(xiàn)在數(shù)量結(jié)構前面,也可以出現(xiàn)在數(shù)量結(jié)構后面。關于句法功能,吳文認為黎語同漢語一樣,量詞短語都能在句中做主、謂、賓、定、補等成分。但在具體的運用上,黎語量詞短語較之于漢語有一定的限制,如黎語數(shù)量重疊式“ABAB”不能在句中充當主語。她還討論了黎語動量詞與動詞的搭配,動量詞與動詞的語義關聯(lián)等問題。吳文對黎語量詞的研究較之于其他文獻關注面比較廣,提供的語料比較豐富,使我們進一步了解黎語量詞短語的語法特點。但是,對黎漢量詞短語一些細微差異仍缺乏深入的分析,缺少理論上的探討。

        馮文的研究除了對比黎漢量詞在量詞分類和語法特征方面的異同外,還探討了兩者在表義功能方面的異同。他認為漢語的量詞數(shù)量要比黎語量詞多得多,換言之,黎語量詞較之于漢語還不是很發(fā)達。接著他指出黎語量詞的類屬性要比漢語強,也就是吳文所言的語義專門性較強,通常某一類事物只能帶某一特定量詞,如下例[21]86所示:

        一般來講,類屬性比較強的量詞系統(tǒng),即某一特定量詞只能表示某一類事物,量詞兼類使用的情況比較少,這似乎也可以說明該語言的量詞系統(tǒng)是比較發(fā)達的。是否真如馮文所說的那樣,黎語量詞的數(shù)量要比漢語少得多?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黎語量詞進行更為系統(tǒng)的描寫和統(tǒng)計方可定論。此外,從上例中可以看出,黎語量詞似乎有“性別”(gender)的語法范疇,如lau11用來修飾男孩,而ha?11則修飾女兒。當然,這種“性別”的范疇在黎語量詞系統(tǒng)乃至整個黎語中是否成系統(tǒng),我們不得而知,需要進一步的考察。在量詞的語法特征方面,馮文對黎語量詞不能重疊等現(xiàn)象也進行了說明,跟吳文總結(jié)的情況基本一致,此處不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馮文發(fā)現(xiàn)黎語數(shù)量詞短語在數(shù)詞為“一”且整個短語作有定(馮文用“特指”的術語)語義解的情況下,數(shù)詞“一”往往可以省略,如下例[21]86所示:

        “這一只雞要死了?!?/p>

        這種量名表示有定的結(jié)構在粵語、吳語等漢語方言中比較常見,但普通話不存在這樣的結(jié)構。

        在量詞的表義功能方面,馮文指出黎語量詞較之于漢語缺乏褒貶的情感表達,如漢語量詞“位”有尊重的感情色彩,而黎語量詞缺乏類似的表達。除了黎漢對比研究外,還有一些學者把黎語和漢藏語系的其他語言進行對比[19]。

        總而言之,以往的研究對黎語量詞短語的用法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描寫,為后續(xù)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黎語量詞的研究還未成系統(tǒng),對語言現(xiàn)象的描寫還不夠充分細致,缺乏對語言現(xiàn)象間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探究,理論上的洞見也不夠。我們認為,運用現(xiàn)代語言學的理論對黎語量詞進行研究更能關注微妙的語言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更多的語言規(guī)律,進而豐富我們對黎語量詞系統(tǒng)的了解。下文我們從理論解釋的角度對黎語量詞的研究思路提出一些新的看法,是為拋磚引玉。

        三、研究論題新探

        自索緒爾以來,語言學的研究真正步入了現(xiàn)代語言學的發(fā)展階段,語言學研究從以往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研究傳統(tǒng)轉(zhuǎn)變?yōu)橹匾晫φZ言的共時研究,越來越關注語言的結(jié)構研究,發(fā)展了描寫結(jié)構主義語言學、形式語言學、功能語言學、語言類型學、認知語言學等理論與研究方法,為語言的研究提供了廣闊的研究視角。但是,以往黎語量詞的研究主要還停留在歷史比較語言學和描寫結(jié)構主義的研究階段,未能吸收現(xiàn)代語言學的前沿理論與研究方法,難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我們認為,對黎語量詞的深入研究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語言類型學的視野

        語言類型學是基于共同的語言形式特征對語言或者語言成分的歸類,它的目標是辨別跨語言的語言形式以及這些語言形式之間的關聯(lián)性。[22]7石毓智指出,類型學的研究就是跨越一個單一語言系統(tǒng)的研究,旨在探求人類語言共性背后的機制以及形成語言結(jié)構多樣性的原因。[23]1Aikhenvald 從語言類型學的角度系統(tǒng)研究了人類語言的量詞①Aikhenvald(2000年)研究的是Classifiers,學界一般把此術語翻譯為量詞,也把漢語的量詞翻譯為classifiers,實質(zhì)上classifiers 只對應于漢語的個體量詞,詳細的說明可參看張赪(2012年)。系統(tǒng),涉及量詞的類型、認知機制、句法功能、以及量詞和其他語法范疇的互動關系等問題的討論。[24]國內(nèi)學者近些年來也越來越重視量詞的類型學研究,專題研究有張赪的《類型學視野的漢語名量詞演變史》[25],陳玉潔的《量名結(jié)構與量詞的定語標記功能》[26],李云兵的《苗瑤語量詞的類型學特征》和《論苗瑤語名詞范疇化手段的類型》。[27][28]我們可以借鑒類型學的研究成果,把黎語量詞放在類型學的視角下進行研究,可以對黎語量詞的語法特點有更為深刻的認識,也有利于發(fā)展語言類型學的理論。戴慶廈、朱艷華指出漢藏語系語言中的量詞問題是有待開墾的領域[29]。我們認為,以下幾個問題是值得關注的。

        一是黎語數(shù)量詞短語語序。Greenberg 總結(jié)出的共性第20 條(Universal 20)討論的是名詞詞組內(nèi)部數(shù)詞、形容詞、指示詞的語序排列問題,并沒有討論量詞在名詞短語內(nèi)部的線性順序[30]87。戴慶廈、朱艷華認為漢藏語系語言多數(shù)都有豐富的量詞,量詞進入后會引起句法結(jié)構的一系列變化。當然,黎語量詞短語及整個名詞短語的內(nèi)部結(jié)構理應納入類型學的討論。

        二是黎語量詞的性別范疇。根據(jù)以往文獻的觀察,黎語量詞有“性別”的語法范疇,如個體量詞lau11(個)用來修飾男孩,而ha?11(個)則修飾女兒。性范疇歷來是語言類型學所關注的一個論題,黎語的性范疇是否成系統(tǒng),我們需要用類型學的研究方法深入考察黎語量詞以及整個名詞短語,此外,還要考察同語族內(nèi)的其他語言,通過跨語言的對比分析歸納出一些類型學規(guī)律來。

        三是數(shù)詞省略問題。黎語數(shù)量詞短語在作有定語義解的情況下,數(shù)詞“一”往往可以省略,如例(4),重列如下:

        “這一只雞要死了?!?/p>

        那么,量名短語表有定語義的現(xiàn)象在黎語中是否常見?黎語量詞的這種表現(xiàn)與漢語南方方言粵語、吳語的有定量名短語有何聯(lián)系?陳玉潔通過對漢語南方方言的考察發(fā)現(xiàn),這種有定的量名結(jié)構是省略中性指示代詞或者有中性用法的指示詞的結(jié)果,總結(jié)出以下兩組蘊涵關系[26]527:

        (6)量詞發(fā)達語言:“一”的脫落>指示詞脫落

        指示詞發(fā)達語言:“一”的脫落>量詞脫落

        黎語是量詞發(fā)達型語言[19]。那么,黎語量詞中是否也存在類似漢語南方方言中的中性指示代詞或有中性用法的指示詞呢?值得注意的是,黎語的指量結(jié)構當數(shù)詞為“一”時,數(shù)詞卻不能省略,如下例[20]28所示:

        “這本書是誰的”

        在上例中,“ts?33”是不能省略的。為何在有定數(shù)量詞短語中,表“一”的數(shù)詞可以省略,而在指量結(jié)構中,表“一”的數(shù)詞卻不能省略呢?我們認為,諸如此類問題的探究能從類型學的角度發(fā)現(xiàn)一些語言規(guī)律,有利于語法理論建構。帶著問題或理論去考察語言事實好比是佩戴一個顯微鏡,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更為細微的語言現(xiàn)象。相信采用類型學的理論與方法去研究黎語量詞會給我們帶來更為廣闊的研究視野。

        (二)認知語言學的視野

        認知語言學是上個世紀80年代興起的,以對世界進行觀察和概念化的方式來研究人類語言的一門語言學理論,近年來逐漸成為國內(nèi)語言學研究的一個熱點。認知語言學研究主要涵蓋范疇化與典型理論、概念隱喻、意象及其維度、框架理論和腳本理論、擬象性、語法化和語用推理等方面的理論[31]。

        從認知語言學理論角度研究量詞較早的文獻有Tai & Wang,Tai & Chao 關于量詞范疇化的研究[32][33]。隨后越來越多的學者加入到量詞的認知語言學研究行列[34]-[40]。量詞研究的認知論視角主要包括維度比的研究和范疇化的研究[37]21。Tai& Chao 認為形狀量詞的語義差異主要在于物體維度的多少,如“條”指在一維上擴展的長形的東西,“張”指在二維方向擴展的平面物體[33]。石毓智的分析與Tai & Chao 不同,他認為物體各維之間的比例是表事物形狀量詞的首要認知基礎,對二維概念來說,“寬維”和“長維”的比值趨于1 時用“張”,趨于0 時用“條”[35]。熊仲儒用范疇化分析方法研究漢語量詞“口”,揭示了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36]。以上的文獻都是關于漢語量詞的認知研究,對少數(shù)民族語言量詞認知研究難得一見。李云兵的《論苗瑤語名詞范疇化手段的類型》是為數(shù)不多中的一篇,該文討論了苗瑤語中量詞對名詞范疇化現(xiàn)象[28]。我們認為,把黎語量詞納入認知語言學框架進行研究,定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通過黎語量詞的認知研究,我們可以了解黎族人認識客觀世界的認知機制(例如范疇化機制)與其他民族是否有不同之處。值得關注的問題有:如何用維度比或者范疇化的理論解釋一些很特別的量詞,如只能用于水牛的量詞pan53(只),只能用于男性的pha11(個)?如何解釋黎語量詞hom53(個)從表圓形物體的專用量詞演變成通用量詞?通用量詞hom53不能修飾有生命度的名詞,這與漢語的通用量詞“個”完全不同,這又是為何?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可以幫助我們對黎語量詞的表現(xiàn)有進一步的發(fā)現(xiàn)。

        (三)形式語言學的視野

        形式語言學是一個講求形式化的研究語言的方向,在方法上,形式語言學采用科學的方式對語言提出形式化的解釋,對語言的規(guī)則、原則等作形式化的抽象性概括[41]7。生成語法學是形式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的語法理論,自喬姆斯基[42]創(chuàng)立以來,經(jīng)過逾半個世紀的發(fā)展,語言學家們把越來越多的語言納入該理論體系進行討論,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形式語言學理論。其中也不乏有關于一些所謂的“邊緣”語言的討論,如通過對非洲班圖語族(Baitu languages)的研究,語言學家們發(fā)現(xiàn)很多奇特的語言現(xiàn)象,為形式語言學的理論構建提供了很好的例證。近年來,國內(nèi)不少學者開始關注漢語方言以及我國境內(nèi)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形式語言學研究[41][43][44],但是關于黎語的形式語言學研究還未能看到。量詞研究一直以來是形式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論題,有關的文獻不勝枚舉[45]-[51]。量詞的形式語言學研究主要關注名詞的可數(shù)性、數(shù)量詞短語的內(nèi)部結(jié)構、量名的搭配和指稱等問題。我們認為,把黎語量詞納入形式語言學的框架下討論,能從理論上對黎語量詞現(xiàn)象作出解釋,也能推動生成語言學理論的構建。如吳文提到黎族中沒有對應于漢語的數(shù)-形-量-名結(jié)構,只有數(shù)-量-名-形結(jié)構。見下例[20]26:

        “一大塊肉”

        漢語中數(shù)-形-量-名和數(shù)-量-形-名結(jié)構的語義是不對等的,如“一小粒米”和“一粒小米”的語義是不一樣的[50]。那么,上例中的黎語量詞短語的語義是否等同于漢語的數(shù)-量-形-名結(jié)構(“一塊大肉”)呢?如何解釋這些結(jié)構的差異?再如,漢語中的指示詞-數(shù)-量-名結(jié)構(簡稱指量結(jié)構)中,若數(shù)詞為“一”,是可以被省略的(如“這個人”),然而黎語中指示代詞不能和量詞直接搭配。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若進一步去探討諸如此類的問題,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值得研究的還有黎語量詞的分配義、量詞與修飾成分的關系、量詞與話題句、量詞重疊等問題。我們還要依托黎語與漢語及其他語言的對比研究,合理解釋黎語量詞短語的一些規(guī)則限制現(xiàn)象,如量量重疊限制、量詞不能帶結(jié)構助詞(如漢語的“的”),量名短語不能出現(xiàn)在無定的句法位置(如漢語中的“(買)本書”結(jié)構)等問題。

        本文梳理了海南黎語量詞的主要研究。這些研究提供了有關黎語量詞的一些基本語言事實描寫,使我們對海南黎語量詞有了很多了解,為后續(xù)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是,以往的研究對語言現(xiàn)象的描寫還不夠充分、細致,缺乏對語言現(xiàn)象間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研究,缺乏理論上的洞見。21 世紀,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得到長足的發(fā)展,我們認為,把黎語納入現(xiàn)代語言學的前沿理論框架下研究勢必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使黎語研究更具生命力,也能讓更多的人關注黎語、了解黎語。鑒于此,本文分別從語言類型學、認知語言學和形式語言學的角度展望了今后黎語量詞研究的一些可能論題。隨著普通話的推廣與普及,講黎語的人口越來越少,黎語已經(jīng)逐漸成為瀕危語言。每一種語言都承載著一種文化,世界上每減少一種語言都是人類的一大損失。因此,為了保護與發(fā)展黎語與黎族文化,我們需要加大黎語研究的力度。

        [1]高澤強.黎語的歷史與未來走勢[J].廣西民族研究,2008(3):106-114.

        [2]黃思賢.六十余年黎語研究述評[J].瓊州學院學報,2014(1):59-64.

        [3]劉新中.海南島的語言與方言[J].方言,2001(1):45-52.

        [4]馮青,李清桓.黎語量詞研究述評、展望及價值[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2011(5):39-42.

        [5]歐陽覺亞,鄭貽青.黎語簡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6]歐陽覺亞,鄭貽青.黎語調(diào)查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7]倪大白.侗臺語概論[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0.

        [8]梁敏,張均如.侗臺語族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9]羅美珍.黎語聲調(diào)芻議[J].民族語文,1986(3):24-29.

        [10]苑中樹.黎語塞音韻尾的演變[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1(2):87-93.

        [11]劉援朝.黎語方言聲調(diào)的對應問題[J].語言科學,2004(4):97-108.

        [12]李枚珍,王琳.海南黎語使用現(xiàn)狀與對策[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20-24.

        [13]張群,鐘宇.黎語哈方言區(qū)語言使用情況調(diào)查研究[J].湖北師范學院(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13-18.

        [14]文明英,馬加林.黎語方言數(shù)詞表示法[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4(3):96-101.

        [15]文明英.黎語虛詞的語法功能[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3(2):85-88.

        [16]苑中樹.黎語語法綱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4.

        [17]王學萍.中國黎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18]文明英,文京.黎語長篇話語材料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19]蔣穎.漢藏語系語言名量詞比較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博士論文,2006.

        [20]吳艷.漢語量詞和黎語量詞對比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07.

        [21]馮青.海南黎語與漢語量詞的異同[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2(1):85-88.

        [22]Whaley.L..Introduction to Typology[M].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Inc.1997.

        [23]石毓智.漢語研究的類型學視野[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24]Aikhenvald,A..Classifiers:A Typology of Noun Categorization Devices[M].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5]張赪.類型學視野的漢語名量詞演變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6]陳玉潔.量名結(jié)構與量詞的定語標記功能[J].中國語文,2007(6):516-530.

        [27]李云兵.苗瑤語量詞的類型學特征[C]∥名詞性短語的類型學研究.劉丹青,主編.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286-305.

        [28]李云兵.論苗瑤語名詞范疇化手段的類型[J].民族語文,2007(1):18-30.

        [29]戴慶廈,朱艷華.20年來漢藏語系的語言類型學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131-137.

        [30]Greenberg,J.H..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M]∥In J.Greenberg(ed.)Universals of Language (2nd edition).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66:73-113.

        [31]文旭.國外認知語言學研究綜觀[J].外國語,1999(1):34-40.

        [32]Tai,H-Y.& L-Q.Wang.A semantic study of classifier Tiao[J].Journal of Chinese Teachers Association,1990(1):35-36.

        [33]Tai,H-Y.& F-Y.Chao.A semantic study of classifier Zhang[J].Journal of Chinese Teachers Association,1994(3):67-78.

        [34]張敏.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35]石毓智.表物體形狀的量詞的認知基礎[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1):34-41.

        [36]熊仲儒.量詞“口”的句法認知研究淺探[J].巢湖學院學報,2003(2):96-100.

        [37]宗守云.漢語量詞的認知研究[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

        [38]宗守云.集合量詞的認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8.

        [39]張媛.現(xiàn)代漢語動量詞層現(xiàn)的認知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12.

        [40]呂風瑞.現(xiàn)代漢語個體量詞的認知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41]鄧思穎.漢語方言語法的參數(shù)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2]Chomsky.N.Syntactic Structures[M].The Hague:Mouton,1957.

        [43]劉鴻勇,顧陽.涼山彝語的引語標記和示證標記[J].民族語文,2008(2):16-23.

        [44]劉鴻勇,張慶文,顧陽.反復體的語義特征及其形態(tài)句法表現(xiàn)[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1):24-35。

        [45]Doetjes,J..Quantifiers and selection:On the distribution of quantifying expressions in French,Dutch and English[D].Doctoral dissertation,Leiden University,1997.

        [46]Cheng,L.-S.a(chǎn)nd R.Sybesma.Bare and not-so-bare nouns and the structure of NP[J].Linguistic Inquiry,1999(30):509-542.

        [47]Chierchia,G.Reference to kinds across languages[J].Natural Language Semantics,1998(6):339-405.

        [48]Li,Y-H.Plurality in a classifier language[J].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1999(8):75-99.

        [49]Borer,H.Structuring SenseⅠ:In Name Onl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50]Cai J-L.The Syntax of Classifiers[D].Guangzhou:Doctoral Dissert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2012.

        [51]溫賓利,陳宗利.漢語名詞的可數(shù)性特征及句法實現(xiàn)[J].現(xiàn)代外語,2002(2):195-203.

        猜你喜歡
        類型學量詞語言學
        以考古類型學視角觀察南宋、金境內(nèi)出土瓷器的互動關系
        集合、充要條件、量詞
        十二生肖議量詞
        量詞大集合
        學生天地(2020年24期)2020-06-09 03:09:00
        論音樂考古學研究中類型學方法的應用
        認知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
        漢英倍數(shù)表達形式比較及其類型學考察
        量詞歌
        類型學視角下的維吾爾語情態(tài)表達
        語言與翻譯(2014年2期)2014-07-12 15:49:25
        語言學與修辭學:關聯(lián)與互動
        當代修辭學(2011年2期)2011-01-23 06:39:12
        无码aⅴ免费中文字幕久久| 漂亮人妻出轨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91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日韩日本国产一区二区| 97精品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免费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亚洲妇女无套内射精|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双腿张开被9个黑人调教影片|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人成在线播放| 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成人av资源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久久| 伊人久久久精品区aaa片| 波多野结衣免费一区视频|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94 | 亚洲日本欧美产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国产美女主播福利一区| 成人高清在线播放视频| 九九综合va免费看| 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 中日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国品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av免费网站|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天天躁夜夜躁av天天爽|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欧美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一片内射在线| av影片手机在线观看免费网址| 性生交片免费无码看人| 国产乱子伦视频大全| 99在线视频精品费观看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调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地址|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