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蘭蘭
【摘要】目的 觀察依達拉奉聯(lián)合神經節(jié)苷脂治療出血性腦梗死的療效。方法 將223例出血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112例和對照組111例。對照組給予依達拉奉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神經節(jié)苷脂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兩組療效。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的77.4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依達拉奉聯(lián)合神經節(jié)苷脂治療出血性腦梗死,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較少,為目前臨床上治療出血性腦梗死的一種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出血性腦梗死;依達拉奉;神經節(jié)苷脂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B
出血性腦梗死是在腦梗死的基礎上由于梗死區(qū)內血管血流再次恢復灌注,從而導致梗死區(qū)內再次出血,為腦梗死嚴重的并發(fā)癥。為中老年患者常見的一種疾病,其臨床發(fā)病率、致殘率及致死率均較高[1]。臨床上經腦CT或MRI檢查顯示腦部原有低密度區(qū)可見局限性或散在的高密度影,為腦梗死的自然轉歸過程。本病的發(fā)病原因通常有:①腦梗死范圍及其周邊的血管因缺血缺氧,而顯著降低機體的調節(jié)功能,在血流恢復正常后,血管因過度充血而擴張,最終導致血管滲血,甚至破裂出血;②發(fā)生腦梗死后會導致栓子及血栓自然崩解,患者可因溶栓治療而發(fā)生碎裂或溶解,在血管痙攣得以緩解后,栓子可向動脈遠端移動,使得閉塞的血管再通,而引發(fā)腦出血;③尚未發(fā)育健全的新的毛細血管在常壓下,也可造成腦部血管滲血或破裂出血[2]。本文采用依達拉奉聯(lián)合神經節(jié)苷脂治療出血性腦梗死,療效令人滿意,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出血性腦梗死患者223例。治療組112例和對照組111例。治療組男65例,女47例,年齡51~73歲,病程4~15 h。對照組男59例,女52例,年齡53~76歲,病程1~14 h。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依達拉奉治療,將30 mg的依達拉奉溶于250 mL0.9%的氯化鈉液中,靜脈滴注,1次/d。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神經節(jié)苷脂治療,40 mg的神經節(jié)苷脂溶入250 mL的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
1次/d。同時所有患者均給予速尿、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脫水治療以降低患者顱內壓,給予控制血糖、血壓及其對癥治療等方法。21天為一療程,1個療程后觀察兩組臨床療效。
1.3 療效判定方法
①痊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對其進行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無病殘發(fā)生;②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對其進行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病殘等級在Ⅲ級以下;③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改善,對其進行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④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見任何改善,甚至致殘[3]。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的77.4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出血性腦梗死最主要的發(fā)病原因為腦梗死,本病存在著兩種不同類型的中風,即:梗死與出血,因此也可稱之為混合性中風,增加了治療的困難。但由于本病早期無典型的臨床癥狀,對小的出血點檢出率低,因此,在疾病的早期無法進行準確的治療。對于此病無論采取止血劑還是擴張血管藥均可加重梗死或出血。臨床上一旦出現(xiàn)出血性腦梗死,應及時停用溶栓與抗凝治療,雖溶栓治療可有效地恢復缺血區(qū)的血流再灌注,但其有顱內出血的風險。同時降壓與抗血小板聚集藥也應停用,在采取血液稀釋療法時應慎重,必要時也應停用[4]。
依達拉奉為一種自由基清除劑,因其具有親脂性基團,約有60%的本品可通過血腦屏障,以使腦部的藥物濃度達到有效劑量,同時還可抑制半暗帶面積的擴大。其作用機理主要為:能夠抑制梗死區(qū)因腦缺血而造成的遲發(fā)性神經元的死亡;抑制脂質過度氧化,明顯減小梗死面積,降低因血腦屏障而引起的破壞;清除缺血一再灌注后腦內高細胞毒性的羥基基團及降低腦水腫的發(fā)生幾率[5]。神經節(jié)苷脂為糖神經鞘脂的一種,其主要成分為唾液酸。本品可通過血腦屏障而進入到神經細胞膜中,從而發(fā)揮生物學的作用,起到保護神經細胞膜中Na+-K+-ATP酶活性的作用。同時還可糾正Ca2+紊亂,預防鈣聚積于細胞內,增強腦局部血流,改善腦組織的缺血于缺氧狀態(tài),增強機體的能量代謝,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6]。
綜上所述,依達拉奉聯(lián)合神經節(jié)苷脂治療出血性腦梗死,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小,為目前臨床上治療出血性腦梗死的一種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曾素琴,陳小芳,吳金飛,等.出血性腦梗死相關危險因素及預后分析[J].東南國防醫(yī)藥,2012,14(5):422-424.
[2] 張 薇.100例出血性腦梗死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4,01:216-217.
[3] 鐘旭東.舒血寧配合依達拉奉治療出血性腦梗死50例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4,1:66-67.
[4] 劉艷麗.神經節(jié)苷脂治療出血性腦梗死療效評價[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6):44-45.
[5] 袁 峰.依達拉奉治療出血性腦梗死30例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9,19(05):378-379.
[6] 散興忠,趙 俊,江 艷.神經節(jié)苷脂治療出血性腦梗死40例[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1,38(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