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根
淺談琵琶教學
戈根
琵琶藝術教學與其它音樂教育相同都是以特殊方式進行特殊人才培養(yǎng)的技能性教育。做好琵琶藝術教育事業(yè),培養(yǎng)更多的特殊人才,是我們琵琶教師的首要任務和事業(yè)追求。以下就是我對琵琶藝術教育的一些粗淺之見,如有不足之處,望更改,補充。
琵琶教育;練習;曲技法;主導階段
琵琶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樂器之一,在我國門類甚多的民族樂器中,我選擇了學習琵琶,并將其作為今后的事業(yè)追求,因為它有含蓄、淡遠、空靈、深厚、文雅的氣質,同時還具有中國民間淳樸的品格,輕快活潑、熱情奔放。達官貴人,平民百姓雅俗共賞,皆可奏之。又極富表現(xiàn)力,具有演奏多聲的廣闊前景,文武雙全。兩千年的歷史練就了琵琶這只樂器開放的氣派、廣闊的胸襟。那些流傳下來的極富欣賞價值的樂曲使琵琶演奏藝術越發(fā)的獨特、富有韻味、久留于心。它站立于古老的東方面對世界、面對未來。
資料記載,琵琶作為課程進入院校不滿百年,最早是由上海國立藝專引入高等藝術院校的,平湖派代表人朱荇菁先生就曾在這里任教,他為琵琶的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奠定性的貢獻。
琵琶教學屬于技能教育,大多以一對一的授課方式進行特殊人才培養(yǎng),這是因學生的個異性而產(chǎn)生的必然形式,是音樂教育的特征之一。盡管這樣的授課方式很特殊,但它延伸涉及到了教育學中教與學兩個方面的關系,教師和學生都要充分發(fā)揮各自的作用,教師要正確把握住教育原則,能夠正確的運用兩種以上教學法,使學生由強制性學習轉變?yōu)橹鲃有詫W習,學而不厭。
琵琶藝術教育在教學法上還沒有一套規(guī)范的教學體系,但“因材施教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舉一反三”、“溫故知新”等教育家們從實踐中總結出的理論,不僅對整個教育事業(yè)有著指向性作用,對琵琶藝術教育這種特殊技能教育也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在琵琶教學的初期,“以曲代練”遠遠不能達到院校的教學任務和要求。劉天華先生為此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開了民族樂器教育現(xiàn)代化的先河,編寫了一定數(shù)量二胡及琵琶的練習曲。近年來也有許多琵琶教育家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練習曲。這些都是對傳統(tǒng)教材的有力補充,不能因為傳統(tǒng)琵琶曲中沒有半音階,我們就不去教授學生半音階的演奏和練習。練習曲是琵琶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我們必須重視練習曲,加強練習曲的學習和演奏,鍛煉學生基本技法的演奏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更大范圍的開拓琵琶演奏藝術的表現(xiàn)力。
口傳心授,師徒間口頭傳授,內(nèi)心領會。運用到我們琵琶教學中就是教師身手示范、音傳曲陶、面授機宜的一種教學法。
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愚昧的舊時代的教學方法,但我認為不然,它畢竟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實踐的產(chǎn)物,與中國傳統(tǒng)和文藝立論是相通的。
在后期的實踐中我們得出,這種教學法不僅可以使學生發(fā)揮悟性,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還適應了“音樂要用心靈去感悟”的藝術特性。
口傳心授教學法不僅為表演藝術增添了活力與靈性,更重要的是為藝術的二度創(chuàng)作提供了有力依據(jù)和廣闊的空間,所以它無疑是一種科學的、突出的教學法,應當繼承和推廣。
我認為在教與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非常重要,一首樂曲教學的效果如何是由學生的演奏來體現(xiàn)的,因此,學生的課外的練琴時間就成了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個部分。例如基本功的練習,盡管是最基礎的、簡單的、枯燥的,但是練習時也必須有目的,有要求,思路要清晰,一彈一挑都要知道自己的手指在做什么。指尖的觸弦點、力度、角度、入弦深淺等我們都要考慮到。練琴的過程要先慢后快,在準確的演奏所學內(nèi)容后,再進行分段熟練練習,再加入強弱及情感的變化。練琴不能只是單純的重復,而是要不斷修正,在每一遍的練習中都要發(fā)現(xiàn)問題,每一遍都要有提高,這樣才能達到練琴的效果,達到事半功倍。
民間有句話“千日琵琶百日箏”,可見琵琶與其他樂器的不同,他的演奏技能存在著難度要求高、技法不易掌握的特點,琵琶演奏技法繁多,他要求我們的左右手能夠同時在不同位置上運用各種復雜多變的技法進行演奏。學習琵琶將是時間長度和技藝難度的一個考驗。
在學習琵琶的三個階段中,高級階段的學習提高較為緩慢,課上課下的表現(xiàn)都很平淡,學習毫無進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練琴“停滯狀態(tài)”也有人叫“高原狀態(tài)”。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往往會減退學生的信心和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的心理會有一定的影響。那么,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作為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鼓勵和幫助學生,讓他不要因此失去學習的信心。讓他明白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這種狀態(tài)是事物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幾乎每個學樂器的學生都會經(jīng)歷。我們應該變被動為主動,細心的、有耐心的分析一下,放寬思路從各方面找原因,再制定計劃,最終解決問題??蓮募夹g上入手,也可將教學難度酌情降低,也要看看教師本身有無“拔苗助長”等心理。我們要戒驕戒躁,一點一滴的消化吸收。
以上是我對琵琶教學的一個粗淺的理解,通過查閱資料和實踐,從教育學的角度對現(xiàn)代琵琶教育做出一些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
琵琶藝術的繼承與發(fā)揚要靠所有琵琶人的努力,作為一名琵琶教師,我感到很驕傲,今后我要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提高專業(yè)技能、豐富個人修養(yǎng)、不斷研究琵琶藝術教育、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琵琶藝術教育及民族音樂貢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希望琵琶藝術發(fā)揚光大,開花結果。
[1]李民雄.民族器樂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
[2]鄺宇忠.琵琶演奏技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
[3]任鴻翔.琵琶曲論選[M].
[4]林石城.琵琶名曲淺說[M].人民音樂出版社.
[5]莊永平.琵琶手冊[M].上海音樂出版社.
[6]朱荇菁,楊少彝傳譜任鴻翔整理.平湖派琵琶曲13首[M].人民音樂出版.
[7]劉德海.劉德海傳統(tǒng)琵琶曲集[M].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