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華
傅光宅(1547-1604),明朝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進士,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播州土司楊應龍判亂,傅光宅以一介文官,作為平播副使,在平定播亂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今天,我們品讀他的《平播凱歌》(見鄭珍、莫友芝編撰的《遵義府志》),仍能看見一個活生生的傅光宅站在我們面前。
宅心仁厚
我們先看傅光宅《平播凱歌》中的第一首詩。
六月軍聲動海濤,
轅門令下鬼神號。
錦江浪凈眠鷗穩(wěn),
玉壘云飛舞鶴高。
“六月軍聲動海濤”句,“六月”一詞,出于《詩經·小雅》,序云:“《六月》,宣王北伐也?!薄缎⊙拧菲湓娫疲骸跤诔稣?,以匡王國。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國。此言重耳為君,必霸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衛(wèi)國定亂的正義之師。這一句的意思是:平定播亂的衛(wèi)國定亂之師,吼聲如海濤一般響亮?!稗@門令下鬼神號”句,“轅門”為古代軍營的大門。這一句意思是:軍隊里下達了攻擊的命令,是該叛軍鬼哭神號的時候了?!板\江浪凈眠鷗穩(wěn),玉壘云飛舞鶴高”兩句,“錦江”指的是流經四川成都的一條江,代指成都;“玉壘”即玉壘山,古代多作成都的代稱。傅光宅平播前在四川成都為官。這兩句的大意是:成都錦江風平浪凈,鷗鳥還在那兒安穩(wěn)地打著盹兒,玉壘山上閑云飄飄悠悠,鶴鳥也在高高地飛著,好一派祥和的氣氛。
這首詩采用了倒裝的寫法,全詩的大意是:成都這邊還風平浪靜,一派祥和之景,誰知一支平定播亂的正義之師就要從這里出發(fā),軍隊里已經下達了攻擊的命令,在播州那邊很快就會是鬼哭神號啊。從詩中不難看出,傅光宅是一個向往百姓過上安寧祥和的生活,憎惡戰(zhàn)爭的仁厚君子。歷史事實也證明,他在當平播副使、主管后勤期間,一是“治粟轉輸出納均,平民皆安”,使軍中無后顧之憂;二是主張對叛亂者從輕發(fā)落,主張釋放那些被脅迫的人,因此保全了上萬人的性命,同時他還在海龍囤遺址上修建了海潮寺,以慈悲的大佛超度戰(zhàn)死者的亡魂;三是他在遵義為官時注意提拔才俊,修繕城池和學院,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堪稱“人大治”。(見大明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于慎行撰《四川按察司提學副使傅公光宅墓志銘》)
見識高遠
我們再看傅光宅《平播凱歌》的第二首詩。
三尺龍泉自尚方,
斗牛寒色照蠻鄉(xiāng)。
千年荒服歸王化,
文物初開古夜郎。
“三尺龍泉自尚方”句,“三尺”是劍的代名詞,因劍約長三尺,古代故以“三尺”為劍的代稱;“龍泉”是浙江的一個市,因生產寶劍而著名,所以這里的龍泉也代指寶劍,更代表兵器;“尚方”是古代制辦和掌管宮廷飲食器物的宮署,后把“尚方寶劍”連用,指尚方鑄造的寶劍,后來專指皇帝所用劍,是一種最高權力的象征。這一句的大意是:皇家的大軍開往播州了。“斗牛寒色照蠻鄉(xiāng)”句,“斗牛”原意是北斗星和牽牛星,用以代指天空,有成語“氣沖斗牛”,即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之意;“蠻鄉(xiāng)”指播州。這一句的大意是:播州這個蠻夷之鄉(xiāng)的判亂,引起了皇家的震怒,戰(zhàn)爭的陰云立即籠照下來?!扒昊姆w王化”句,“荒服”即古代“五服”之一,指離京師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邊遠地方,亦泛指邊遠地區(qū);“王化”即天子的教化。這一句的意思是:播州這千年的荒服遠地,終于能接受天子的教化了。“文物初開古夜郎”句,“文物”指禮樂制度;“古夜郎”即播州處于夜郎古國。這一句的大意是:播州這塊古夜郎蠻夷之地,終于要接受中原的禮樂制度了。
整首詩站在歷史發(fā)展的高遠角度來看待播州,指出了平播之后,播州改土歸流,終于能接受皇家統(tǒng)治,接受中原文化的熏陶,這是播州文明大提升的轉折點。這足以顯示傅光宅是一個見識高遠的人。
堅定果決
我們再看傅光宅《平播凱歌》的第三首詩。
海龍囤迥插青天,
飛虎關高入紫煙。
霹靂一聲重險失,
流星忙去捷書傳。
“海龍囤迥插青天”句,大意是:播州判軍楊應龍盤踞的海龍囤高插云天?!帮w虎關高入紫煙”句,“飛虎關”即海龍囤上的一個關隘,海龍囤前后共有銅柱、鐵柱、飛龍、飛鳳、朝天、萬安等九道險關,飛虎關又稱吊橋關,利用半崖上的天然石壕鑿為城門,城門后有開鑿于巖壁上的秘密軍事通道直達建于海龍囤頂東側,屹立在環(huán)形懸崖上,扼守一道窄山梁,下臨殺人溝深谷的飛龍關,飛虎關下有36級天梯,每級階梯60-80厘米高,普通人要非常吃力才能上一級,走完36級到飛虎關時,任誰都會氣喘吁吁;“紫煙”指高天上的紫色瑞云。這一句的大意是:海龍囤上的飛虎關高高聳立著,插入了紫色瑞云之中。“霹靂一聲重險失”句,大意是:僅管海龍囤山高關險,但在大軍圍剿下,還是轟然而破?!傲餍敲θソ輹鴤鳌本?,“流星”指太空中的流星體,古代以流星來形容馬奔跑的速度快,有流星快馬的說法。這一句的大意是:有流星快馬趕去傳遞播州已平定的喜訊了。
這首詩高度凝練,句句擲地有聲,透溢出了不懼艱險、堅定果決的作者形象。這與史實也是相符的。據《明史·戚繼光傳》載,當年抗倭名將戚繼光鎮(zhèn)守北方有功,卻被人獻諂言,說他“不宜于北”,遂被貶到了廣東。戚繼光沒辦法,只有裝病,當時有些人為他說話,也被罷免了。三年后,傅光宅又向皇帝推薦戚繼光,居然被奪俸兩年。據《四川按察司提學副使傅公光宅墓志銘》載,有位姓王的御史因彈駭太宰營私舞弊、任人唯親而被打擊報復,傅光宅即上疏申救王御史,反被貶往了邊遠的陜西。平播之后,傅光宅被派往遵義為官,他到任后迅速埋祭尸骨,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后來安氏又與播州余孽勾結判亂,他果斷出兵,使邊境很快平定下來。這些史實都說明,傅光宅是一個堅定果決,堅持正義的好官。
博學倜儻
我們再看傅光宅《平播凱歌》的第四首詩。
千山萬壑繞渝州,
吟嘯時登庾亮樓。
尊俎閑看戎馬散,
夕陽秋色滿漁舟。
“千山萬壑繞渝州,吟嘯時登庾亮樓”兩句,“渝州”即現在的重慶,過去與播州同屬于四川管轄;“庾亮樓”位于今江西九江,是東晉人庾亮所建,是九江最早的古樓,是古代詩人墨客們最喜歡的地方,這里代指四川某樓臺。這兩句的大意是:在渝州,我登上高高的樓臺,面對周圍的千山萬壑,我詩興大發(fā),高聲地吟詠起來?!白鹳揲e看戎馬散,夕陽秋色滿漁舟”兩句,“尊俎”是古代盛酒肉的器皿。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在樓臺上吟罷,邊飲酒邊閑憶散去的征戰(zhàn)生涯,只看到秋天的夕陽把余輝灑滿了長江里的漁舟。
這首詩描寫了作者在戰(zhàn)后享受著和平安寧愜意生活的情景。同時,我們也可看出,傅光宅是一個博學倜儻的大學問家?!端拇ò床焖咎釋W副使傅公光宅墓志銘》載,傅光宅4歲誦詩,16歲精通四書五經,30歲考中進士,從此進入仕途。他“博聞強志,貫串百家,落筆千言,詞采流麗,詩在唐盛中之間,瑩潔儁逸,書模黃豫章體,蒼郁有致,海內珍之”,現在峨眉山金頂華藏寺中還藏有他的墨寶。他曾經與隱士有詩文往來,還因這件事受到牽連,被降官一級,卻從不后悔。另外他還精通佛學,曾參與《嘉興大藏經刻藏》的刻印工作。他的詩中,充滿了仁厚為民的思想,這也是他佛家思想的體現。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他在吳縣嚴懲貪官,在出任工部郎中時,彈駭胡作非為的稅官及他們在朝中的保護傘,做了許多為民務實的仁厚之事。
傅光宅是明代一位有影響的重要人物,一生做過許多光彩照人的大事,這在史學界早有研究。本文只想透過他的四首平播詩照出他的幾個側面,不想涉及太多,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