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尺巷
在安徽桐城,曾經(jīng)有一個(gè)很有名望的家族,出了張英、張廷玉父子兩代宰相,聲名顯赫。清朝康熙年間,張英在朝廷當(dāng)官。老家桐城的宅院與吳家為鄰,兩家宅院中間有一塊空地,供雙方來往交通使用。后來鄰居吳家建房,要占用這個(gè)通道,張家不同意,雙方發(fā)生糾紛告到縣衙。因兩家都是官位顯赫的名門望族,縣令左右為難,遲遲不能判決。
張英家人眼見有理難爭,就給在京城當(dāng)官的張英寫了一封信,想求他出面干涉此事。張英收到信后,認(rèn)為鄰里之間應(yīng)該寬容禮讓,就在給家人的回信中寫了四句話:“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睆埣胰耸盏叫藕?,深感愧疚,毫不遲疑地讓出三尺地基。鄰居吳家知道后,覺得張家有錢有勢卻不仗勢欺人,深感慚愧,于是也效仿張家向后退讓三尺,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六尺巷由此得名。
六尺巷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它彰顯著中華民族包容、禮讓的美德。
聞名遐邇的安徽桐城“六尺巷”已按原貌修葺一新,游人漫步巷內(nèi),追古思賢,感悟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