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君 鄧卉
2014年的北京金秋,是侯莉敏的記憶中最閃亮的時光——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聯(lián)合主辦的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侯莉敏與另外6名廣西優(yōu)秀教師代表受到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并合影留念,她主持申報的《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兒園綜合教育課程創(chuàng)新與實踐》獲得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隨后,自治區(qū)黨委書記、自治區(qū)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在南寧會見了從北京載譽歸來的優(yōu)秀教師代表。
“我至今仍記得,彭書記對我們說:‘為人師表、以德育人,通過言傳身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給下一代。老師用仁愛之心對待學生,學生才能學會用仁愛之心回報社會……現(xiàn)在處于知識和信息爆炸的時代,教師也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學識,拓寬視野,潛心鉆研業(yè)務,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水平,努力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焙罾蛎羯钪约杭缟系呢熑?,在廣西幼兒教育事業(yè)的廣闊天地里,她躬耕不止。
潛心幼教課改,把廣西學前教育經(jīng)驗推向國際
作為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主任,兼任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世界學前教育組織OMEP中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侯莉敏主要研究領域為學前教育基本理論、幼兒園課程、幼兒園教師教育,自治區(qū)級精品課程《學前課程論》主持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課程與教學理論》主持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西部地區(qū)農(nóng)村幼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支持性環(huán)境研究》主持人,先后發(fā)表論文60余篇,編寫著作10余部,主持和參與20多項研究課題與項目。代表作為《兒童的生活與教育》。
多年來,侯莉敏潛心于教書育人和學術研究之中,樂此不疲。
“廣西有12個世居民族,多民族文化對兒童的發(fā)展會產(chǎn)生影響,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焙罾蛎魻款^組建研究團隊,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起,對廣西學前教育實施綜合教育課程后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基于調研現(xiàn)狀的分析,挖掘和整理多民族文化的課程資源,開發(fā)出以主題活動為載體的課程內容,構建和創(chuàng)新了適合不同區(qū)域幼兒園、不同幼兒發(fā)展需要、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兒園綜合教育課程,通過游戲和其他多種富有廣西民族元素的學習活動,幫助幼兒獲取與多民族文化相關聯(lián)的學習經(jīng)驗。
為了此項研究的深入開展,侯莉敏帶領團隊建立了集“開發(fā)—實驗—示范”為一體的實踐聯(lián)動機制,即選取了多所幼兒園的教師參與課程內容的開發(fā)并在教育教學中實驗,以檢驗課程結構及其內容對不同區(qū)域幼兒園和不同幼兒的適應程度。為了帶動更多一線教師的成長,侯莉敏研究設計了不同層次教師的培養(yǎng)培訓、課題研究方案,采取“點—線—面”的輻射方式,從市、縣到鄉(xiāng)鎮(zhèn),層層指導、層層帶動,貫通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課程實踐機制,實現(xiàn)了幼兒園教學研究與指導的機制創(chuàng)新。10年來,共有約200名骨干教師參與了課程創(chuàng)新的實驗工作,通過課題研究等方式,輻射了100多所幼兒園的課程園本化實踐,成果在廣西所有地(市)的幼兒園中推廣使用,惠及幼兒幾十萬人,教育教學研究與指導活動惠及教師上萬人次。2014年,侯莉敏受邀到美國哈佛大學教育論壇演講,成功地把廣西學前教育經(jīng)驗推向了國際,她成為廣西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科帶頭人與幼兒教育改革的領軍人物。
十幾年來,侯莉敏一直參與國家和廣西學前教育政策的制定,2003年起用課題引領的方式帶動幼兒園教師進行課程改革與課題實驗研究,2011年參與了廣西縣域農(nóng)村學前教育的機制體制改革,為廣西學前教育的發(fā)展與推進起到了重要作用。2014年,其作為主持人申報的《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兒園綜合教育課程創(chuàng)新與實踐》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這是國家在基礎教育領域首次設立的獎項。
力求學以致用,用心鋪平學生的“求知路”
“大學教師之所以進行科研,是為了使自己始終站在學科前沿,惟此才能有源源不斷的新知識傳授給學生,才能正確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進行學科研究和把握知識的能力?!边@是侯莉敏的教學之道。
從1988年開始,侯莉敏在母校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系擔任公共課教師,教授學校各系的心理學和教育學,但她并不滿足于自身的授課效果,總想探尋新的教學方法,用心鋪平學生的“求知路”。
20世紀80年代末期,基礎教育改革并未全面鋪開,教師上課的形式主要為講授模式,公共課知識傳授的有效度因為課程的性質而受到影響。當時,有學生向侯莉敏反饋她教學理論性強,具有現(xiàn)實意義,但不適用于中小學。從那時開始,大學的科研如何與中小學老師的實踐研究相對接的問題一直縈繞在侯莉敏心里,她想“突圍”。
1997年,侯莉敏到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yè)訪學,這是她從教路上的轉折點。
“當時,我對學前教育的認知不多,在南京師范大學訪學時所接觸到的一切都是新鮮的,我讀了很多關于學前教育的書籍,參與了學前教育的專題研討,徹底愛上了這個學科。”侯莉敏找到了自己的學科“突破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年訪學結束,侯莉敏明白自己需要更多地“充填”學前教育知識,她選擇到英國留學,并選修了與學前教育有關的課程,打牢了學科技能與研究基礎?;貒?,她全心投入到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教學與科研中,并寫成《兒童的生活與教育》一書,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曉東為侯莉敏所著作序時曾這樣形容她:“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將軍?!边@是侯莉敏學術生涯以及教育生涯的真實寫照。
一位侯莉敏所帶的研究生在跟隨導師開展調研之后,感慨地說:“侯老師帶我們參觀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幼兒園,要求我們的研究能解決社會問題,要求我們要敢于嘗試、敢于出錯,要接地氣,腳踏實地做研究?!?/p>
學生帶出來了、專著出版了,但侯莉敏依然重視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成長,在繁忙的教學與研究之余,她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她說:“教學不能是照本宣科,應該對人的生命、人的創(chuàng)造有所裨益,學前教育關系孩子的成長、涉獵諸多學科門類,我必須閱讀、獲取更多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傳授給學生。”
導師的刻苦向學,同樣感染學子。一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研究生記述他對侯莉敏讀書精神的理解:“侯老師教導我們對于知識的學習要深刻,不能只求廣度而不求深度,不能為了看書而看書,每次看書之后要有所感悟。她這種注重自身學習的態(tài)度,深深地影響著我?!?/p>
教書育人塑心,立志做成“人師”
司馬光曾說:“經(jīng)師易遇,人師難遇?!焙罾蛎粽沁@樣一位難遇的“人師”。
高校里莘莘學子云集,青春歲月里正確的人生指導,關乎每一個學子的未來。因此,如何做一個“經(jīng)師”,如何從“經(jīng)師”做到“人師”,是大學教師都曾努力的方向。
關于“大學人師”的定義,侯莉敏這樣說:“一個大學老師如果只有學術功底,無法教會學生認識和解決問題,他只能是所謂的‘經(jīng)師。而要成為大學‘人師不僅需要專業(yè)知識、科研能力,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引導。他首先是一個學者,再是一個研究者,之后才能成為一個引導者,而且要精益求精?!?/p>
“經(jīng)師”是“人師”的基礎,大學教師必須掌握扎實的學科基礎知識。多年來,侯莉敏憑借扎實的理論功底、風趣的上課風格以及靈活的授課形式,在學生中備受好評,在學校的課堂教學評價中一直名列前茅。
但侯莉敏并不滿足于僅僅做一名“傳經(jīng)布道”的老師,她立志要成為影響學生的“人師”——對于學生,她因材施教,用欣賞的眼光看他們、鼓勵他們;對于知識,她嚴謹鉆研,把原理與現(xiàn)實問題相結合;對于獲得的獎勵,她平常心對待,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侯莉敏熱愛學術,同樣熱愛生活,并把美好的生活情趣傳遞給學生。
“侯老師時常讓我們去家里,她做各種好吃的食物讓我們品嘗美妙的滋味。”
“侯老師家的小花園種著各種花草,她會告訴我們許多關于植物的秘密?!?/p>
“侯老師教我們餐桌禮儀、衣著禮儀,她告訴我們,研究生不僅要懂得搞科研,還要有為人處事的能力,她很關注學生做事的心智成熟度。跟侯老師在一起,我們覺得幸福、更覺得幸運” ……
這是侯莉敏的學生的心里話,她在一點一滴中、在一日一歲中,把知識與生活粘連,讓學生掌握學識、穩(wěn)步人生路。
謙遜的侯莉敏平日里為人低調,但她一直熱心關注國內、國際學前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她一直熱心引導、鍛造學生的心智,矢志做一個“人師”。
從選擇到熱愛,學前教育事業(yè)給了侯莉敏奮斗的無窮動力,現(xiàn)在,她要把這份對事業(yè)的熱愛傳承學生。侯莉敏說:“學前教育事關億萬兒童健康成長、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們有責任做好這件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