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田乃俊
?
人如秋水玉為神 紅絲石上走云煙
文田乃俊
《海天浴日硯》 馮曰寶/作
抬眼望,天色更替得真快,夜幕籠罩下來,蒼茫的幕布上一鉤彎月、星辰寥落,被秋云似煙又似霧地蒙著,下過雨的、起伏的、青黛色的公路連著曼妙迷人的夜空。云自無心草木自閑,歲月靜好。
冬太迷茫,春太青澀,夏太坦白。秋才夠特別!秋天是個美麗而可愛的季節(jié),它謙遜、成熟、壯美、冷峻卻也飽含熱情。人們在秋天,收獲,嘗甜頭,喝甜酒,露甜笑。秋天,屬于每一個人;收獲,屬于每一個人。對,收獲,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收獲,每一個秋天的收獲。秋天不會漏掉哪怕是最小的角落,收獲的秋天也不會忘記任何人。然而,人們的收獲千差萬別,竟也有霄壤之距,耕耘與勤勞從來不虧待努力的人。只有經(jīng)過冬的醞釀、春的萌發(fā)、夏的瘋長,才會有秋的豐碩。人也一樣。今天落筆寫下這些話,蓄念已久,實則是想私拙筆書一位讓我今時今日如此喜秋的制硯大師—馮曰寶先生。作為小輩,我的膽子夠大,未曾謀面拜會卻來賣弄,不說出個一二是不成的。
我曾有幸得見先生自書的一篇個人小結(jié)。先生為小結(jié)取名“走在紅絲硯雕刻藝術(shù)的道路上”,開頭講道:“從藝二十余載,對硯雕的熱愛不言而喻?!睒s譽盛名當?shù)?,先生卻談及“熱愛”一詞,這是何等情懷,不由讓人心生敬意。爾后,先生談起一路走來與紅絲硯的淵源,簡單的四個字“勤學(xué)苦練”字字傳神,透著山東人特有的憨厚??上攵瑥?0世紀80年代末到2000年,十多年間先生韜光養(yǎng)晦,潛心修持,及至2000年首開個人工作室后才會厚積薄發(fā),漸得業(yè)界肯定、大師提攜,2011年更是被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劉克唐先生收為入室弟子。晨曦暮晚,靜守己心,先生迎來了收獲的金秋。一切水到渠成,所以先生很平和,只說“隨著制硯技藝的不斷進步,也獲得了一些榮譽稱號”“也有些作品被刊物征載”。“也”,說得懇切而謙遜。2014年先生再獲殊榮—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shù)大師。秋實也是對春花的肯定。仔細看過秋水嗎?“秋水清無底,蕭然靜客心?!鼻锼吻濉⒚C爽、淡遠。仔細去見一見先生吧,定是“人如秋水玉為神”。
《梅紋紅絲硯》 馮曰寶/作
“一方紅絲硯,幾代顫栗心?!奔t絲硯是中國傳統(tǒng)名硯之一,歷史上以其質(zhì)地嫩潤、護毫發(fā)墨、色澤華縟、瑰麗多姿而在唐宋被列為“四大名硯”之首。宋蘇易簡在《硯譜》中盛贊道:“天下之硯四十余品,青州紅絲石第一?!币环剿琉B(yǎng)一方人。紅絲石產(chǎn)于山東省臨朐縣(古代臨朐縣隸屬青州府)。馮曰寶先生是山東省臨朐縣冶源人。紅絲石紋理細膩、硬度適中、易于打磨,是制作硯臺的上等石材。馮曰寶先生愛硯、勤勉為人、砥礪制硯,成就了一方方巧奪造化、獨具匠心、如詩如畫的紅絲硯。記得年前在朋友處初識馮先生的“梅紋紅絲硯”,細端詳,硯額數(shù)筆梅花古韻生香,硯堂闊朗云煙裊娜,我一時語塞,訝異良久,一件器物竟惹人生出如此多的憐愛,魅力得有多大。天空是云的舞臺,愛看云的人總能看到云的精彩。先生以硯為耕,眾多贊譽實至名歸,卻道“會一如既往工作、探索”。大概只因先生愛在“紅絲石上走云煙”。
心心念念地寫,此刻終于成文。但對先生謙遜淡泊的感慨仍在心中翻騰,先生實乃真秋水。
《夔龍紋長方硯》 馮曰寶/作
馮曰寶
文房四寶制硯藝術(shù)大師,山東省工藝美術(shù)大師,中國文房四寶協(xié)會理事,魯硯協(xié)會理事,紅絲硯協(xié)會副會長。
2000年,自己建立個人工作室。2011年被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劉克唐先生收為入室弟子。2009年被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shù)大師”稱號。2013年被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shù)名人”稱號。2014年被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shù)大師”“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shù)大師”稱號。其作品《歲寒三友》紅絲硯被中國濰坊民間工藝品陳列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