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介子平
?
論則文論 書則文書
文介子平
《觀滄?!?馬俊青/作
馬俊青先生書法長,書法理論也長。教學之余,思索書道,時有疑惑,與余偶有交流,往往絞思不得其脫。
馬先生之書同其論,論則文論,書則文書,即文人書法。文人書法與一般書法區(qū)分者何?看似學術問題,實則文化歸結(jié),見仁見智,眾說紛紜,未見定論,也不可能有定論。發(fā)于內(nèi)而形于外,文人書法之首要特征,在于以文化表述文化內(nèi)涵。陳師曾所著《文人畫之價值》中為“文人畫”下了這樣的定義:“何為文人畫?即畫中帶有文人之性質(zhì),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功夫,必須于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謂文人畫?!蔽娜水嬛畠r值在于畫外的“文人感想”,而非畫中格局技巧等“藝術上之功夫”。文人畫如此,文人書亦然。文人書法的價值亦不在書法本身,而在書法之外的文人氣象與寄托。
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馬先生立于案前,未見其脫于法矩,筆墨多內(nèi)斂。以學養(yǎng)書,以書娛性,情之所至,前有雷池。與之小坐,論及意在筆先,還是筆后,未果。三杯下肚,話題信馬由韁,轉(zhuǎn)而“書卷氣”之聊,這一點倒是共鳴。楊守敬云:“一要人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一要學問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于行間。”所謂的“書卷之氣”,乃文人書法的內(nèi)在氣質(zhì)。李瑞清云:“學書尤貴多讀書,讀書多則下筆自雅。故自古以來學問家雖不善書而其書有書卷氣。故書以氣味為第一,不然但成乎技,不足貴也?!卞2粗?,鎮(zhèn)定之操,皆自讀書而來,讀書不獨養(yǎng)精神,且能變氣質(zhì)。
《道德經(jīng)句》 馬俊青/作
今人有一誤區(qū),以為書法為一單立學問,可剝離學術而獨存。龔鵬程《文化符號學》云:“書法本身乃是一種文字的藝術,作為文字的藝術,其線條固然能顯示律動的美,可是文字的組合,也必顯示為詩的美感?!彪x開詩文,書法似可獨存,卻理路行悖,遂少了幾分書卷氣質(zhì),而添了幾分俗格濃味。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此書卷氣質(zhì)之喻也。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書外功夫與詩外功夫類,不僅指學識眼界,見聞履歷,更指其氣度宇量,胸襟涵養(yǎng)。有了此般造詣,方不至于知筆意而法不備,知其形而韻不達。據(jù)此仍不夠,理論支撐行為,手雖不能至,意思已達,不至困惑無著,也為成長騰出空間。馬先生早年著有《中國古代書法理論分析》一書,今早已溢出其外,可出續(xù)集矣。
馬俊青
1961年4月生,號不息行者,過凡人。山西襄汾人。1984年畢業(yè)于山西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yè)?,F(xiàn)任太原師范學院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所所長、文學院副院長、書法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書畫家協(xié)會副主席、學術委員會主任, 三晉書畫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山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學術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書法教學、研究與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