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中 莊雷
摘要:把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的實際勞動報酬水平和以我國農村為標準的勞動力價值水平、以城市為標準的勞動力價值水平,與在私營工業(yè)企業(yè)就業(yè)的勞動者的勞動要素的貢獻水平加以比較,可以分析出私營工業(yè)企業(yè)勞動報酬水平的具體位置。同時,以勞動要素的貢獻為依據,并結合勞動報酬的社會功能,即以企業(yè)正常的盈利水平和企業(yè)的正常運營發(fā)展為約束,可以測算出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報酬的提高幅度。
關鍵詞:私營工業(yè)企業(yè);勞動報酬;工資性收入;勞動力價值;勞動要素;要素貢獻水平;盈利水平;工資水平
中圖分類號:F24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101(2015)04-0045-06
一、引言
關于目前我國勞動者報酬占比是否偏低問題的討論,絕大多數學者認為近年來我國勞動報酬偏低。表現為:(1)近年來我國勞動報酬占國民收入比重呈下降趨勢。李稻葵等(2009)的研究表明,1999年我國勞動收入份額比重約為54%,但到2006年時已經下降到了50%以下。白重恩等(2009)的研究表明,我國勞動報酬2004年以來下降趨勢明顯,2006年這一數值已降至47.31%。張車偉(2012)的研究同樣證明了自2003年以來我國工薪勞動者的實際工資水平下降,勞動者分享經濟增長的程度不足。(2)我國勞動報酬低于勞動貢獻。荀關玉等(2010)提出,我國勞動收入比遠低于勞動貢獻比,如2008年我國勞動對國民收入的貢獻為42.48%,而勞動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只為36.2%。(3)中國的勞動報酬低于世界大多數國家。羅長遠等(2009)的研究發(fā)現勞動報酬占GDP的份額已從1995年51.4%的峰值下降至2003年的46.2%,并在2004年加速下降至41.6%。他們指出,與世界大多數國家55%~65%的勞動收入占比相比,中國的這一比重太低。這些學者同時認為,我國勞動報酬偏低,產生了一系列負面的經濟社會效應,應引起重視,并提出應提高勞動報酬水平。
也有研究認為當前我國勞動者(雇員)薪酬比重并不低。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課題組(2012)以國內和國際統(tǒng)計資料為依據,選出人均GDP、經濟開放程度、城鎮(zhèn)化水平、投資率、經濟增長率、政府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6個變量來確定我國雇員薪酬水平的期望值,并把這個期望值與雇員薪酬比重的實際值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是,我國當前雇員薪酬比重的實際值高于期望值,實證結論不支持當前流行的我國雇員薪酬比重偏低的觀點。
我們支持我國勞動報酬偏低的觀點,但有關研究應進一步深化:(1)雖然從總體上來說,我國勞動報酬偏低,但從提高勞動報酬的具體操作上來說,我國政府公務員、事業(yè)單位職工、國有企業(yè)職工的工資水平相對并不低,真正相對或絕對較低的,是私有制經濟中的勞動報酬水平。因此,應具體對私有制經濟中的勞動報酬水平做出分析研究,以具有操作上的針對性。(2)目前的研究,主要從總體上,從我國勞動報酬在GDP中的占比,從勞動報酬在GDP占比的國際比較,從勞動報酬與勞動要素貢獻的比較,來證明我國勞動報酬占比偏低問題。我們認為,這些研究方法,雖然從總體上是沒有非議的,但是,從考量我國私有制經濟中的勞動報酬水平來說,應具體為把我國私有制經濟中的實際勞動報酬水平與以我國農村為標準的勞動力價值水平,以城市為標準的勞動力價值水平,及私有制企業(yè)就業(yè)的勞動者的勞動要素的貢獻水平加以比較,才更能切合實際地說明私有制企業(yè)勞動報酬水平的具體位置,才更有利于做出切合實際的判斷,才更具有操作意義。(3)對于我國勞動報酬提高的幅度,特別是處于低中之低的我國私有制經濟中的勞動報酬提高的幅度問題還沒有人做出具體的實證研究。
對于我國勞動報酬并不低的觀點,筆者認為,勞動報酬是否偏低,取決于期望值的確定及其與勞動報酬實際值的比較。而選擇好這個期望值的決定因素,則是確定好這個期望值的關鍵。國家財政部課題組作為確定勞動報酬期望值的6個因素,并不是決定勞動報酬的最直接的因素,筆者認為是有偏頗的。決定勞動報酬的最直接因素,也是衡量勞動報酬的最直接尺度,應該是勞動者的勞動貢獻。同時,勞動報酬水平的評價,還應該結合勞動報酬的社會功能,即勞動報酬水平的高低在微觀上直接影響到企業(yè)的利潤水平和生存發(fā)展,在宏觀上影響到勞動者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差距,影響到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等。因此,筆者認為,勞動報酬水平的期望值,首先應該以勞動者的勞動貢獻為依據,同時參考勞動報酬的社會功能等因素綜合確定,而不是選取一些影響勞動報酬的間接因素確定。
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和匹配性,筆者選擇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勞動報酬作為樣本,說明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的勞動報酬水平的具體位置和可能提高的幅度,為我國整個私營經濟或私有制經濟中勞動報酬水平的提高提供參照。
筆者以勞動報酬的社會功能理論為依據。所謂勞動報酬的社會功能,我們界定為勞動報酬水平對于勞動者自身和家庭及整個經濟社會運行和發(fā)展的影響作用。即勞動報酬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勞動者及其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關系到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而且還對整個經濟運行、社會發(fā)展、社會公平以及社會和諧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勞動者報酬水平之所以具有社會功能是因為,勞動者的工資性收入是勞動的基本收入,普通勞動者總是一個社會成員的絕大部分。這決定勞動報酬的絕對水平和相對水平的高低形成了一個社會最基本的利益格局,決定了一個社會處于矛盾、和諧或公平等不同的社會狀態(tài),決定了一個社會的最基本的運行和發(fā)展的質量。而在經濟運行實際中,收入分配關系是由社會經濟關系決定的,由社會經濟關系決定的收入分配關系,往往不能使勞動報酬發(fā)揮正面的積極的社會功能,這就要求政府根據勞動者報酬的社會功能,對現實中的收入分配格局進行校正。筆者以勞動者的勞動要素的貢獻為依據,以企業(yè)正常運行和發(fā)展為約束,來確定勞動報酬提高的幅度,以保證勞動報酬發(fā)揮正面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筆者選擇了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1998—2011年的數據,把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的實際勞動報酬水平和以我國農村為標準的勞動力價值水平,以城市為標準的勞動力價值水平,在私營工業(yè)企業(yè)就業(yè)的勞動者的勞動要素的貢獻水平加以比較,說明私營工業(yè)企業(yè)勞動報酬水平的具體位置。同時,以勞動要素的貢獻為依據,并結合勞動報酬的社會功能,即以企業(yè)正常的盈利水平和企業(yè)的正常運營發(fā)展為約束,測算出了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報酬的提高幅度。endprint
二、勞動力價值水平測算
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的就業(yè)人員大多數是農民工,他們來自農村,但在城市就業(yè),因此,在測算勞動力價值水平時,應該考慮以農村和城市兩個不同標準的勞動力價值水平,以農村為標準的勞動力價值水平應該作為他們工資水平的最低參照,因為他們來自農村,他們的工資水平不可以低于農村就業(yè)的勞動力價值水平,否則,他們就不會到城里就業(yè);而隨著城市化的逐步推進,農民工市民待遇問題的不斷解決,在城鎮(zhèn)就業(yè)的農民工的工資水平,要求達到以城市為標準的勞動力價值水平,才能在城市站穩(wěn)腳跟,成為市民。因此,有必要把以城市為標準的勞動力價值水平作為他們工資水平的基本參照。
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力價值由勞動者及其家屬的必要生活資料價值決定的理論,筆者選取了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人均居住投資、人均生存保障支出和每個勞動者負擔的家庭人口比例等主要指標,構建勞動力價值模型,測算勞動力價值水平。
勞動力價值水平模型:w1=(C+H+S)×N(1)
w1代表勞動力價值水平,C表示居民人均日常消費支出;H表示人均居住支出;S表示人均生存保障支出;N表示每個勞動者負擔的家庭人口數。
可以看出,我國私有制工業(yè)企業(yè)的實際勞動報酬(見表3中的實際人均工資)雖然高于以農村為標準的勞動力價值水平,但卻低于以城鎮(zhèn)為標準的勞動力價值水平,表明工資水平偏低,有提高的必要。
三、勞動要素貢獻測算
筆者采用普遍使用的C-D生產函數形式,構建勞動要素貢獻模型來測算中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勞動要素的貢獻。
(一)模型假設
1. 不考慮科學技術對產出的影響。在企業(yè)生產實際中,科學技術要由資本和勞動所投入、承載和所有。因此,科技對于產出的貢獻,也要由資本和勞動所分享。
2. 企業(yè)以利潤最大化為追求目標,以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為行為規(guī)則,要素貢獻等于其邊際產出。
3. 不考慮每個勞動者人力資本差異對產出的影響,即將每個勞動者標準化為無差異的勞動力,其生產效率相同。
(二)模型建立
根據C-D生產函數建立模型:
Y=F(K,L)=K?琢L?茁(2)
lnY=?琢lnK+?茁lnL(3)
勞動要素貢獻:w2=?茁×y(4)
變量說明:w2表示勞動要素貢獻;Y表示總產出;y表示人均產出;L表示勞動要素投入;K表示資本要素投入。?琢表示資本要素產出彈性,?茁表示勞動要素產出彈性。
(三)數據描述
選擇1998—2011年中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的產出、資本投入、勞動投入為主要指標測算。
(四)實證結果
采用計量軟件測算,得出下列結果:
lny=-1.409 118 819+0.379 968 698 3×lnL+0.733 853 795 6×lnK
T=(-3.143 666)(2.277 990)(4.491 506)
R2=0.998 417 DW=1.152 416
從中可以看出,勞動的產出彈性系數為0.38,資本的產出彈性為0.733 9,兩者的系數之和大于1,說明目前私營工業(yè)企業(yè)還處在規(guī)模報酬遞增階段。同時可以得出勞動貢獻份額為0.341 14,資本貢獻份額為0.658 86。
下面,筆者將在表3數據的基礎上,測算出勞動和資本的產出彈性系數及要素貢獻份額(見表4)。
下面,筆者把測算出來的人均勞動貢獻和實際人均工資水平比較,表明我國實際工資水平低于勞動要素的貢獻(見表5)。
由圖2分析可知,2002年之后,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的人均實際工資與人均勞動要素貢獻的差距逐漸拉大,前者低于后者。
四、勞動報酬提高幅度測算
上述分析表明,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的勞動報酬雖然高于以農村為標準的勞動力價值,但卻顯著低于其勞動要素的貢獻和以城鎮(zhèn)為標準的勞動力價值。根據勞動報酬的社會功能,考慮到工業(yè)企業(yè)的勞動者絕大多數在城鎮(zhèn)生活的需要,勞動報酬應該以勞動要素的貢獻為依據,以企業(yè)正常運營發(fā)展為約束,有所提高。而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完全有能力讓渡一部分利潤,作為分享利潤來提高勞動報酬水平。這里我們將對勞動者能夠分享利潤的量作出實證研究,以確定勞動報酬的提高幅度和社會功能工資水平。
(一)模型建立
筆者的研究是把企業(yè)利潤的一部分用來追加工資,從而使工資水平得到提高。這樣企業(yè)的利潤就被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留給企業(yè),用于企業(yè)的運營和發(fā)展;一部分作為分享利潤由勞動和資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根據勞動報酬的社會功能,考慮到如果把分享利潤全部作為追加工資由勞動者獨享,可能會使企業(yè)在達到一定利潤額后,便不再有進一步盈利的動力,這樣便會影響企業(yè)的正常運營和發(fā)展,這也不符合我們力圖使勞動報酬發(fā)揮正面的積極的社會功能的初衷。因此,我們把分享利潤按一定比例在勞動和資本之間分配,以保證勞動報酬得到適度提高和不影響企業(yè)資本盈利的積極性。
進一步地,我們把企業(yè)在經營中實際獲得的利潤稱之為實際利潤(這里是指凈利潤,它等于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把留給企業(yè)保證其正常運營發(fā)展的利潤稱為充分利潤;實際利潤減去充分利潤的差,我們稱之為分享利潤,它由勞動和資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享;把適度提高后的工資水平稱之為社會功能工資水平。根據我們目前的數據資料,我們通過下列關系來進一步測算出勞動報酬的適度增加額、增加幅度和增加后的社會功能勞動報酬水平。即:分享利潤等于分享利潤率乘以所有者權益(企業(yè)的自有資本);分享利潤率等于企業(yè)資本的實際利潤率(凈利潤率)減去資本充分利潤率(與資本充分利潤的概念相對應,資本充分利潤率是指能夠保證企業(yè)正常運營發(fā)展的利潤率);工資增加額等于分享利潤乘以勞動得到分享利潤的比率;工資增加幅度等于工資增加額除以原有的實際工資水平;增長后的工資,即社會功能工資水平等于原有的實際工資加上工資增加額。由于我們這里在工資增加額和工資增加幅度用的是人均的概念,因此還要除以就業(yè)人數。根據這些關系我們建立:endprint
人均勞動報酬增加額模型:?駐w=[(ic-ib)×q×?姿]/N(5)
人均社會功能工資模型:w3=w0+?駐w(6)
人均勞動報酬提高幅度模型:■=?駐w/w0(7)
模型中,w3表示勞動者參與利潤分享后的人均社會功能工資,w0表示人均實際工資,?駐w表示人均工資增加額,■表示人均工資增加幅度,ic表示企業(yè)實際利潤率,ib表示企業(yè)權益資本充分利潤率,q表示所有者權益資本,?姿表示勞動得到分享利潤的額度,N表示就業(yè)人數。
(二)企業(yè)資本實際利潤率和充分利潤率測算
1. 企業(yè)資本實際利潤率即凈利潤率測算。根據勞動要素貢獻模型分析結果,筆者先用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算出企業(yè)凈利潤,再用凈利潤除以所有者權益即企業(yè)自有資本算出凈利潤率即企業(yè)資本實際利潤率(見表6)。
2. 企業(yè)資本充分利潤率測算。資本充分利潤率由作者參考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測算。其以工業(yè)良好利潤率為基礎,參照平均利潤率、貸款利率的關系算出后,再根據經濟增長率加以調整確定。模型為:
Ri=Lg+?茁×(La-Rd)+?著(8)
式中,Ri表示企業(yè)的充分報酬率;Rd表示年貸款利潤率;Lg表示工業(yè)良好利潤率;La表示工業(yè)平均利潤率;?茁表示風險系數,即工業(yè)平均利潤率與利率的協方差與方差之比。(?茁=0.923 1);?著表示經濟增長率與報酬率之間的調整系數,盡量使充分利潤率大于經濟增長率。工業(yè)良好利潤率已經是能夠保證企業(yè)正常運營和發(fā)展的利潤率,再考慮到保證經濟增長的需要,使留給企業(yè)的利潤率等于或略高于經濟增長率,就能夠保證宏觀經濟正常運營發(fā)展的需要(見表7)。
(三)勞動報酬適度提高幅度測算
根據上面發(fā)揮勞動報酬社會功能及勞動報酬適度提高的要求,這里的具體做法是,分享利潤在勞動和資本的分配中,隨著分享利潤額增加,按照一定的級距劃分勞動和資本分配的比例,勞動分享的份額采取累進制,資本分享的份額采取累減制,但當分享利潤額達到一定高度的級距時,勞動和資本分配的比例不再變化(見表8、表9)。圖3中,我們設定了勞動和資本參與分享利潤分配的比例。
經計算得知,從2007年至2011年連續(xù)5年間,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勞動報酬的適度提高幅度的最小值為0.076 8,最大值為0.549 9,平均值為0.301 9。
五、結論
上述實證研究表明,筆者把中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勞動報酬高于以農村為標準的勞動力價值水平,低于以城市為標準的勞動力價值水平,也低于勞動要素的貢獻水平,說明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的勞動報酬偏低,根據目前學者們的研究,勞動報酬偏低引發(fā)了一系列經濟社會后果。為了發(fā)揮勞動報酬正面的積極的社會功能,勞動報酬有必要提高。在此,筆者以勞動要素的貢獻為依據,以資本正常盈利和企業(yè)正常運用發(fā)展的約束,對這里的勞動報酬提高的適度幅度做了研究。結果表明,從2007—2011年5年間,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勞動報酬提高的適度幅度的平均值為0.301 9。這說明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的勞動報酬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見表10)。
由于受到數據的局限,筆者未能就我國整個私營經濟單位研究勞動報酬提高問題。但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我國城鎮(zhèn)私營單位就業(yè)人員平均工資,2009年18 199元,2010年20 759元,2011年24 556元。3年平均值為21 171元。其與2009至2011年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職工平均工資21 124元大體相當(見圖4)。這說明筆者對于我國私營工業(yè)企業(yè)勞動報酬提高幅度的研究,對于我國整個私有制經濟中勞動報酬的提高具有普遍的參照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稻葵,劉霖林,王紅領.GDP中勞動份額演變的U型規(guī)律[J].經濟研究,2009,(1).
[2]白重恩,錢震杰.國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統(tǒng)計數據背后的故事[J].經濟研究,2009,(3).
[3]張車偉.中國勞動報酬份額變動與總體工資水平估算及分析[J].經濟學動態(tài),2012,(9).
[4]荀關玉,白妍.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例判斷的實證研究[J].商業(yè)時代,2010,(31).
[5]賈后明.論收入分配改革的主體、對象與目標[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3,(6).
[6]羅長遠,張軍.經濟發(fā)展中的勞動收入占比:基于中國產業(yè)數據的實證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9,(4).
[7]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課題組.影響收入分配關系的五個問題與八點建議[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2,(2).
[8]白重恩,錢震杰,武康平.中國工業(yè)部門要素分配份額決定因素研究[J].經濟研究,2008,(8).
[9]呂冰洋,郭慶旺.中國要素收入分配的測算[J].經濟研究, 2012,(10).
[10]常進雄,王丹楓,葉正茂.要素貢獻與我國初次分配中的勞動報酬占比[J].財經研究,2011,(5).
[11]王云中.社會功能依據:當前中國勞動者報酬的界定[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12).
[12]岳希明,任若恩.測量中國經濟的勞動投入:1982-2000年[J].經濟研究,2008,(3).
[13]馬艷,等.我國現階段勞資利益關系的理論與對策分析[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2,(1).
責任編輯、校對:艾 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