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
摘要:音樂的欣賞和學習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社會化的活動。音樂教育作為一門藝術,對學生陽光快樂生活氛圍的營造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這樣的目的撇開課堂這個音樂教學環(huán)境,對學校課外音樂學習情況進行了分析探索,進而為更好地促進學生音樂的課外學習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課外 音樂
藝術教育的目的在于豐富學生的視野和陶冶學生的情操,音樂作為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不但和生活聯(lián)系緊密,而且還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功能。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學生接觸音樂的渠道越來越多,例如:手機、電腦、電視、音樂會、音樂選拔賽等等。中學生還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容易跟風和盲從。如何指導學生選擇適合的音樂來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涵養(yǎng)美感,和諧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筆者就以上問題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中學生課外音樂學習情況現(xiàn)狀
通過對某中學150名學生的調(diào)查,筆者發(fā)現(xiàn)當前中學生在課外音樂學習上有以下兩大特點:
(一)中學生音樂審美趣味成人化趨勢明顯
一般來說音樂審美趣味主要是個人審美的一種偏愛,青少年審美趣味容易受社會的影響。筆者通過:最喜愛的歌曲、最喜愛的歌手、會唱什么歌、怎么學會的等四個問題的調(diào)查中發(fā)展,當前的中學生喜歡選擇和學習的歌曲比較偏愛流行和時髦的歌曲。在學習渠道上,有90.20%的學生是跟著手機或者電腦自己學會的,課堂上老師教的歌曲所占甚少,只有7.65%。在最喜歡的歌手這個方面,學生填寫的主要是當前比較有名氣的歌手如:張杰、鄧紫棋、TFBOYS等29位。從這方面可以看出中學生在社會音樂的學習方面空間非常廣闊,社會音樂對中學生的審美趣味有著極大的影響。結合我國新課標關于音樂教學內(nèi)容的改革和蘇州市青少年藝術教育行動計劃實施意見的相關內(nèi)容,引導中學生課外音樂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中學生課外音樂學習環(huán)境不盡人意
雖然中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濃郁,但是中學生在課外音樂學習方面的軟硬件環(huán)境卻不佳。首先是軟環(huán)境,中學生在音樂課外學習上只注重流行音樂,喜愛的音樂浮于表面的熱鬧喧嘩,對于古典音樂、民族音樂類的學習卻沒有太多的興趣,在聽音樂的渠道上雖然多,但是中學生大多選擇網(wǎng)絡,很少去音樂廳接受高雅音樂的熏陶。在硬件上,部分中學生雖然有音樂的特長,但是展示其音樂才華的平臺比較少,參加過學校各類演出的學生只占到10%左右。此外,部分學生家長也不太注重學生的課外音樂學習,一般家長認為在小學階段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就可以了,部分家長往往還帶有功利性的色彩,比如說為了讓學生考級,攀比等。一到初中,馬上把所有精力全部轉向文化課程的學習,很大部分家長都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在中學階段參加學校的藝術類訓練和比賽,唯恐影響學生學習成績。造成的后果是學校藝術團隊人才缺乏,硬是拉拽來的學生也沒有主動積極性。
二、對中學生課外音樂學習現(xiàn)狀的原因分析
(一)音樂課教學未得到學校重視
雖然實施“素質教育”的呼聲已久,但“應試教育”的思想仍根深蒂固,襟錮著教師的思想,左右著教師的教學工作。在農(nóng)村的諸多學校,音樂教學都以語、數(shù)老師擔任,他們?yōu)榱颂岣哒Z、數(shù)教學成績,任意占用音樂課來做練習。畢業(yè)班為了趕進度,把音樂課上成了語、數(shù)課。即使是上音樂課,也是馬虎了事,匆匆忙忙地開場,又匆匆地收場——只是象征性地學唱一首歌曲,至于學生學與不學,會唱還是不會唱,都不會作出什么具體要求。
(二) 音樂專業(yè)教師存在較大缺口
大部分農(nóng)村學校和民工子弟學校缺乏音樂教師,只能由其他科目老師代課,這些老師沒有受過音樂專業(yè)的系統(tǒng)訓練,缺乏音樂知識和音樂素養(yǎng),上音樂課都是“趕鴨子上架——沒辦法”。分課時,有的班級是語、數(shù)老師輪流上音樂課,很少考慮教者能否勝任音樂教學。因此,有不少的音樂老師“五音不全”,發(fā)音不準,對于視唱、發(fā)聲及一些樂理知識也是知之甚少。教學時,只好借助于錄音機,讓學生跟著錄音機唱唱歌曲。
(三)音樂專業(yè)教學設備配置不到位
學校的音樂教室設備不齊,鋼琴破舊,甚至琴鍵不能發(fā)音。投影不清,電腦陳舊,音響設備簡陋,以至于無法讓學生真正享受音樂之美,在沒有配備的音樂教室是無法奏出高雅音樂的。
(四)學生對音樂課的認識缺乏引導
有的學生認為“音樂課是玩的課”,上課時想唱就唱,不想唱就不唱,會唱也好,不會唱也好,全然不放在心上。有的認為“音樂課是副課,只要學好語、數(shù)即可”,上課時要么做語、數(shù)作業(yè),要么看課外書,各忙各的,五花八門。
三、實施中學生課外音樂學習的對策
作為祖國未來的橋梁,學生的健康成長能對祖國的發(fā)展帶來積極的影響,要讓孩子生活在陽光之下,享受到藝術的熏陶。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點,音樂就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陽光,激發(fā)學生熱愛音樂的興趣,主動的去關注音樂內(nèi)容,進行積極的探究和思考,才能讓音樂學習更加生動,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讓花朵在藝術教育的春天不斷綻放。為了實現(xiàn)蘇州市教育局提出的“陽光下成長”藝術教育目標,筆者在課外音樂學習方面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優(yōu)化課外音樂的環(huán)境場景
作為教育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在促使放松、恢復活力和集中注意力方面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為了實現(xiàn)蘇州市中小學課外音樂環(huán)境的優(yōu)化,筆者建議各個學校建立和完善校園音響系統(tǒng),讓整個校園都充滿音樂。目前雖然有些學校建立了音響系統(tǒng),但是由于音質差,使用率低等原因其作用并沒有完全的發(fā)揮出來。在音樂播放的時間段上,可以選擇在上課前、課間等時間。對于音樂的選擇上應該盡量的寬泛。比如說上課前播放舒展放松的音樂,午間播放歡快活潑的音樂,升旗時選擇振奮人心的音樂等等。同時在音樂的選擇上還應該充分展現(xiàn)青春活力,要和學生的生活進行貼近。此外,音樂還要滲透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之中,讓學生在音樂的環(huán)境中陶冶情操。比如在美術課上適當?shù)募尤胍魳繁尘?,語文課上的朗誦選擇合適的配樂,體育課播放振奮人心的音樂,歷史課滲透相應題材電影電視劇的主題曲等等,讓學生處處感受音樂的熏陶。總而言之,課外音樂要滲透到學生各種學習之中,用音樂促進學習的興趣和激情!
(二)突出課外音樂的積極功效
在我們的周圍充滿著各式各樣的音樂,手機、電腦、電視、數(shù)字音樂播放器等等已經(jīng)成為了整個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獲取音樂渠道的便捷性,整個環(huán)境對學生的音樂愛好和審美情趣都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作為音樂教師,應該注重音樂教育從封閉環(huán)境到開放環(huán)境的轉變,積極的去引導學生參加各種音樂活動。在具體方法上首先是要引導學生加深對音樂的認識,在音樂課堂上應該添加和生活相關的音樂內(nèi)容討論,讓學生理解音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其次是結合家長學?;顒樱嗅槍π缘匮堄幸欢ㄒ魳匪仞B(yǎng)的學生家長來談談對音樂課外學習的益處,在具體方法上指導學生家長給自己孩子挑選積極向上的音樂,在家里也營造音樂帶來的輕松愉悅之感。同時教師和學校也應該提供音樂才藝表演的平臺,給學生很好的表演鍛煉機會,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三)凝聚課外音樂的向上能量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對音樂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有很好的描述,他說:“唱歌既能使大腦得到短時間的休息,又使人陶醉在美好的歌詞中和悠揚的旋律里,使身體輕松,使心情愉悅,使人更熱愛生活,更熱愛學習,也使人大腦兩半球更容易溝通?!笨梢娨魳返牧α渴菬o形的,也是無窮的。在班級管理中借助音樂的力量,讓學生在音樂中享受快樂的學習生活,筆者覺得發(fā)揮音樂在班集體中的作用能很好的調(diào)節(jié)管理學生的冷硬措施,營造出一個自律、和諧、有凝聚力以及充滿活力的班級??梢郧捎脛钪靖枨靼喔?,培養(yǎng)一個積極向上、團結合作的班集體。音樂既能陶冶孩子們情操,豐富聯(lián)想、開啟智力、活躍思想,又能鼓舞士氣,奮發(fā)向上,激發(fā)創(chuàng)造,影響世界觀的形成。如《水手》、《陽光總在風雨后》、《我的未來不是夢》、《愛拼才會贏》等勵志歌曲。那些優(yōu)美而又富有教育意義的歌詞,那朗朗上口的旋律,潛移默化中感染了不少學生。更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催其上進,促其堅強,也使同學關系、師生關系更加和諧,育人于歌聲之中。這個時候再宣傳《中學生守則》和校紀校規(guī)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接受了。
隨著國家對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視,傳統(tǒng)的課內(nèi)音樂由于其局限性需要課外音樂進行補充。音樂有著獨特的陶冶情操的功能,如果能充分的發(fā)揮音樂的教育作用,就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快樂成長的環(huán)境。課外音樂的學習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為他們終身享受音樂,學習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蘇]斯托洛維奇.審美價值的本質[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2]音樂課程標準研制組.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曹理,何工.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