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性學習是學生提高自己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而高中語文對學生自學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對學生的自主性打造高中語文高效課堂進行研究有著非常大的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學生自主性的概念和特征,然后以高中語文教學為例,分析學生自主性學習在打造高效課堂中的實際運用,以供廣大讀者參考。
【關鍵詞】學生自主性;高中語文;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學生自主性的概念及特征
(一)學生自主性的定義
學生自主性的概念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從前者來分析主要是指學生進行自我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過程,而從后者來分析則是指學生經過獨立做出與學習相關的活動,并成功獲得相應的能力。學生自主性近年來在我國教育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這種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自變量,而其學習效果成為直接受其影響的因變量,能夠進一步喚起學生對學習的參與意識和決策意識。
(二)學生自主性的特征
學生自主性的價值在于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通過長期的教學經驗反映,如果學生能夠自主地解決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成功后的喜悅心情會激勵自己繼續(xù)學習。另外一方面,如果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所選擇的學習任務比他人多出很多那么好勝的動機會強化他的冒尖心理。學生自主去學習也是擴大人際交往范圍和與他人協(xié)調的過程,能夠從中感受到交往的樂趣,同時獲得他人的欣賞。
學生自主性是由多元素構成的,目前學界普遍認為學生自主性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元素:第一,信仰和愛好代表的感情和意志,能夠反映學生在情意方面的自主性;第二,學生所具有的知識、技能和認知活動等智力因素,也是反映學生認知能力的自主性;第三,學生在實踐過程所表現(xiàn)的行為自主性。這三個要素互相作用,從而形成一個整體。首先情意可以引導另外兩者,促進人們進行認知活動和評價反思;其次是認知可以提升前兩者的理性程度,能夠讓人們在備選項目中比較相互間的利弊。
學生自主性還具有層次性的特征,有學者認為學生的自主性主要包括四個層次:首先是行動者可以實現(xiàn)自我控制的目的,也不需要太多的反思能力,這是最小自主性;其次是行動者在外界聲音的驅動下進行行動,但是并不會追問如此行動的原因,這是過渡自主性;再次是行動者經過外界的影響進行評價和反思,并能夠對行為策略進行選擇,這是常態(tài)自主性;最后是行動者拜托各種暑促,超越常規(guī)去自主形式,并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這是超常自主性。以上自主性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存在很多重疊的可能性。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性的運用
高中語文相對于初中語文來說具有更大的難度,不僅在學習的量上有很大的增加,而且在難度方面也有比較大的跨越,這樣就需要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加強自主性學習,從而提高整個語文教學的效率。本文結合筆者參與的高中語文教學,分析學生自主性學習在其中的運用。本文對高二某班的30人進行了一個學期的自主性學習模式教學嘗試,并與在成績和規(guī)模都有相當的班級進行對比。
首先進行小組分配,將全班分為6個學習小組,并且每組綜合能力相當、強弱搭配,由語文成績比較好的擔任組長,負責分配任務和協(xié)調工作,讓每位同學都能履行自己的職責。本文在采用學生自主性學習時,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特別引用了小組合作模式,從而讓學生合作來彌補自主性學習的不足,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
第二,教師在按照教學大綱組織教學時,將課堂講授和自主學習相結合,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主要包括課前預習、課中討論和課后作業(yè),學生完成作業(yè)可以通過自主完成并小組討論,然后由小組代表作陳述發(fā)言,最后由語文教師陳述總結。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字詞的掌握,可以就某個問題在課堂上討論,并鼓勵學生利用自己自主學習的知識進行解答。由于是小組合作模式,所以可以經過小組討論后再在班級上發(fā)言,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課后作業(yè)是考察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主要包括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兩個部分,在口語表達上學生可以通過各種表演方式展示自己自主學習的成果,而書面作業(yè)則需要學生之間互相合作完成。
第三步是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價,這也是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形式,學習成績評價應該包括期末測試、自主學習成果和合作學習成果三個部分,并且整個評價過程要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的部分過程中。
最后從本學期結束后發(fā)現(xiàn),實驗班的學生學業(yè)成績與其他班相比,進步效果更為顯著,并且大多數同學都很認可這種自主性學習模式,他們認為自主性學習有助于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與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相比,自主學習更能夠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具有更大的新穎性。另外一方面,學生自主性學習時還大量引用了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成績中等偏下的同學認為這種自主性學習能夠讓他們在課堂上更好地學習,能夠對所學內容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并且綜合評價的設置也比較合理科學,并不會因為一兩次失誤而造成平時努力的白費。通過期末成績顯示,本班的總體語文成績都略高于其他班,特別是在語文主觀題方面的得分率更高,說明自主性學習在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參考文獻
[1]熊川武,江玲. 論學生自主性[J]. 教育研究,2013,12:25-31.
[2]黃景. 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師和學習者自主性研究[J]. 課程.教材.教法,2007,08:77-81.
[3]宋潤霞,曾倫武. 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與學生自主性能力培養(yǎng)[J]. 高等農業(yè)教育,2004,05:17-19.
作者簡介:任棟,男,1984年生,內蒙古呼和浩特人,中教二級,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育。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