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2015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將迎來她的65周年華誕。65年來,人教版中小學教材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孩子們,成為幾代人心中的青春回憶。除中小學教材之外,人教社還出版過一大批彪炳共和國史冊的圖書。
《出版人》與人教社共同策劃推出“人教經(jīng)典”欄目,梳理、評點65年來,那些人教社的經(jīng)典出版物、經(jīng)典形象,一起回望那如火如荼的歷史歲月。
近日,網(wǎng)上盛傳《新華字典》將改變成電影的消息。電影導演協(xié)會會長李少紅表示,《新華字典》是惠及幾輩人的工具書,如果改編得當,借經(jīng)典的名聲拉動票房無可厚非。編劇李瀟覺得,《新華字典》是好IP(知識產(chǎn)權(quán))。無論電影是否能成功改編、從什么角度進行改編,作為一部影響了幾代人的工具書,《新華字典》有段不為多數(shù)人所知的歷史一定不能被遺忘。
《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部字典,也是我國首部完全以白話釋義和舉例的字典。它由當時的新華辭書社(后劃歸人民教育出版社)組織編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編纂、修訂先后歷時數(shù)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出版兩個版次,直到1957年轉(zhuǎn)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如今,《新華字典》共出版13個版次,發(fā)行幾億冊,成為辭書經(jīng)典。
人教社此后又編寫出版了《新編小學生字典》等經(jīng)典辭書,開創(chuàng)了了我國學生辭書的新紀元。從《新華字典》到《新編小學生字典》,風雨六十余年,這其中人教社一直秉承的編輯“厚德啟智、編書育人,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提供優(yōu)質(zhì)的服務”的理念不曾改變,歷久而彌新。
炮火中誕生的《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是新中國第一部面向大眾的白話語文工具書,完全用白話解釋字詞并建立義項之間的聯(lián)系?,F(xiàn)任人教社辭書編輯室主任的謝仁友對民國時期的字典以及《新華字典》的產(chǎn)生過程和流變有著深入的研究。他說,新中國成立之前,作為官編辭書,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編纂的《國音字典》《國音常用字匯》《國語辭典》都是用半文言或淺近文言編纂的;在民間,也編寫過有些學生字典、小朋友詞典等辭書,“但所用語言都不是完全白話”。
新中國成立后,翻身做主人的工人、農(nóng)民占據(jù)人口的大部分比例,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學習文化知識的熱情高漲,迫切需要一部新穎、鮮活、簡單實用的辭書作為日常學習的“無聲老師”。但一部好字典,離不開一個優(yōu)秀的編寫團隊,更離不開一個優(yōu)秀的主編。1950年8月,新華辭書社成立,在葉圣陶的建議下,國學大師魏建功辭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的職務,擔任新華辭書社社長,魏建功后來被人稱為“《新華字典》之父”。魏建功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第一任系主任,在他的主持下,北大中文系成立了古典文獻專業(yè),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魏建功文字、音韻、訓詁、文獻樣樣精通,而且對辭書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和深入的研究,是新華辭書社社長的不二人選。就在北平解放前夕,魏建功曾與他北京大學的同事們周祖謨、吳曉玲、張克強、金克木幾位語言文字學家聚集一起,共同商討如何編寫一部字典。金克木在多年之后回憶說,“我們在魏家的大廳屋中草擬新字典的構(gòu)想……城外傳來的炮聲仿佛給我們打擊節(jié)拍。我們當時想不到所擬字典的前途,但有一個信念:中國的未來系于兒童和文盲,危險在于無知。語言文字是普及教育的工具。字典是語言文字的工具。我們不會別的,只能咬文嚼字。談論字典等于談論中國的前途。炮聲使我們的信心增長?!?/p>
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新華辭書社被納入人教社,成為人教社的辭書編輯室,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編纂《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的編纂花費了葉圣陶、魏建功等人大量的精力。據(jù)統(tǒng)計,1950年至1953年的葉圣陶日記中,有128天是關(guān)于《新華字典》編纂的。對于身兼數(shù)個要職的葉老來說,在這本小小的字典上花費如此大心力,可謂重視。作為主編的魏建功,無論是字典的編寫細則還是字典中的每一個字,都浸透著他深厚的功底。在編纂中,他們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出版時間一再后延。1953年12月,編寫歷時三年多的《新華字典》終于付梓,日后影響幾代人的小字典宣告誕生。
人教社先后出版有兩個版本的《新華字典》,分別是1953年10月的第1版和1954年8月的第2版。第2版是部首檢字本,大大方便了方言區(qū)讀者的使用。
人教社辦公室副主任吳海濤撰文稱,《新華字典》比較真實地反映了漢語言鮮活的狀態(tài),能夠讓廣大民眾攜至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實用、親切?!霸趪窕A(chǔ)教育未能普及、文盲半文盲數(shù)量巨大的過去數(shù)十年里,一部《新華字典》無異于一所沒有圍墻的學校。它為這個民族整體素質(zhì)的提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p>
一脈傳承,人教學生辭書成品牌
因為出版社的專業(yè)分工,《新華字典》后來轉(zhuǎn)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如今,《新華字典》共計出版發(fā)行13版,累計發(fā)行幾億冊,成為陪伴億萬中國民眾學習的工具書。沒有了《新華字典》,人教社的辭書編纂傳統(tǒng)并未中斷。
1979年6月,在全國政協(xié)五屆二次會議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時任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校長的霍懋征,聯(lián)合部分政協(xié)委員提議編寫一本適合小學生使用的字典。在此之前,霍懋征曾多次提到,應該編一本適合小學生用的字典。而在當時的辭書市場上,人們能看到的只有《新華字典》和剛剛面世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通用的工具書,沒有專為孩子們編的字典。這個全國政協(xié)提案轉(zhuǎn)教育部,教育部指示由人教社來承擔這項任務。為此,人教社成立了專門的小學生字典編寫組。社長兼總編輯葉立群直接領(lǐng)導并擔任主編,同時成立了編委會,制訂字典的編輯方針、原則、規(guī)劃等,編委會由當時主管各個學科的副總編和一些科室主任組成,包括劉國正、劉默耕、陳俠、陳爾壽、張志公、蘇壽桐等各學科的知名專家。
劉永讓參與編纂了前三版的《新編小學生字典》,也是這三個版本字典的責任編輯。據(jù)她回憶:當時沒有電腦,所以只能用“笨”辦法來選字,他們以小學語文教材為主,兼顧小學數(shù)學、常識、英語、品德與生活、歷史、地理等教材,并對發(fā)行量較大的《中國少年報》等兒童讀物的用字情況作了統(tǒng)計,篩選出字頭和詞目,不收小學生很難用到的生僻字。最終,第1版《新編小學生字典》選出學生閱讀和寫作需要的常用字4260個,次常用字2310個。其中次常用字包括一些罕用字和淺近的文言用字等。在做編排和設計上,也照顧到了小學生的學習實際需要。
《新編小學生字典》繼承和發(fā)揚了《新華字典》第1版的許多優(yōu)點。與《新華字典》第1版一樣,《新編小學生字典》也配有豐富的照片或手繪插圖,插圖內(nèi)容有跟字頭或詞目相關(guān)的一些動物、植物、歷史古跡、珍貴文物等。在第1版字典中,直接參與手繪插圖設計的就有繪圖科的5位同志,包括李惠喬、蔣德舜等。整個字典的插圖達到500余幅。豐富、科學、精美的插圖給學生辭書的詞語解釋降低了難度,并增強了可讀性。比如“日晷”,只解釋為“古代根據(jù)日影測定時刻的儀器”很難理解,字典配上日晷的真實照片,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考慮到小學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要,《新編小學生字典》的解釋力求與小學生“零距離”。字頭統(tǒng)一采用手寫體的楷體,與小學教材一致,并便于學生摹寫。為幫助小學生學習語文,提高語文水平,在字頭釋義之外,字典還設置了許多學習板塊,如“筆畫數(shù)”、“部首”、“筆順”、“詞語苑”、“小知識”等等?!氨纫槐取薄北容^一組組易錯易混字的字音、字形,“辨析”用來幫助學生區(qū)別同義詞、近義詞,“小知識”講述漢字背后的語言學知識和文化意義,正序詞、逆序詞則幫助同學們更有效地積累詞語,并有利于同學們寫作文時選擇優(yōu)美貼切的詞語。
學生辭書不同于通用型辭書,編者組成不光須有辭書專家,還得有教材專家和優(yōu)秀教師的參與。從這個方面來說,既有優(yōu)良的辭書編纂傳統(tǒng)又是中小學教材權(quán)威出版機構(gòu)的人教社,具備編纂學生辭書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1983年成立的課程教材研究所,為人教社研發(fā)適切學生需要的系列學生辭書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據(jù)悉,1983年1月誕生以來,《新編小學生字典》已經(jīng)出版4版,累計發(fā)行量達6000萬冊,目前第5版正在修訂之中。除榮獲全國優(yōu)秀暢銷書獎、全國教育圖書一等獎外,《新編小學生字典》還榮獲首屆中國辭書獎和第四屆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獲得辭書界最高榮譽的小學生字典。
除了《新編小學生字典》,人教社還編寫出版了《新編學生字典》《文言文學習字典》《成語速查詞典》《現(xiàn)代漢語小語典》《漢語熟語小詞典》《錯別字辨析小詞典》《學生成語辨析詞典》等重要學生辭書,并得到了市場和讀者的認可。據(jù)悉,今年該社還將推出《漢字源流精解字典》《新編學生成語詞典》《學生古漢語詞典》等多個重頭產(chǎn)品。“人教社學生辭書系列”正在形成品牌,人教社已經(jīng)成為我國學生工具書編寫出版的重鎮(zhèn)。傳承了60多年的人教辭書,正在煥發(fā)出勃勃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