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根據國家教育部的精神,按照甘肅省教育廳下發(fā)的《甘肅省邊遠貧困地區(qū)、邊疆民族地區(qū)和革命老區(qū)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實施辦法》,作為首批支教教師,我奔赴隴南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收獲了一段新鮮而又獨特的體驗和感悟。
“三區(qū)”支教英語校本課情感交流根據國家教育部的精神,按照甘肅省教育廳下發(fā)的《甘肅省邊遠貧困地區(qū)、邊疆民族地區(qū)和革命老區(qū)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實施辦法》,2014年3月15日,在蘭州市教育局領導的“護送”下,我們首批“三區(qū)”支教教師,來到震后的隴南支教,看到接待我們的當地領導及同行,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們的熱情和對我們的歡迎。心里暗暗下定決心,一定不辜負蘭州市教育局和蘭州市第八中學對我的期望,擔當好今后的支教工作。
第二天,按照武都區(qū)城關中學的安排我擔任八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通過教學工作的逐步開展,我才知道山區(qū)孩子的求知欲望是多么的強烈,學習是多么的刻苦。盡管學校規(guī)定的到校時間是早上7點,但大多數孩子6點半就已經來學校了。無論老師在或不在教室,班干部都會檢查作業(yè),抽查背誦,組織同學們早讀。山區(qū)的教師工作量大,特別辛苦。早上7點之前就來到學校,進行日常事務的安排、檢查。每個班至少有六十多人,最多的班級接近八十人。教室里擠得滿滿的,有一些學生三個人坐兩張桌子。
當我走進課堂,面對著這些淳樸的孩子們,面對一雙雙充滿好奇、渴望知識的眼睛,內心的一種情愫不禁被喚醒,急切地想把我所擁有的一切知識的種子撒播到這片美麗的土地上!
在英語教學中,我按照開設校本課的嘗試,把音樂與英語在課堂中加以融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校領導的支持下,我在九月底組織了學校首次“英語歌曲大賽”活動,營造了校園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英語教學工作。《隴南日報》還以“為孩子們打開興趣之門”為題做了報道。
比賽結束后,同學們紛紛給我寫信談自己的感受。其中,有個女孩這樣寫道:“親愛的張老師,參加這次比賽,一路走來,我經歷了許多,收獲了許多,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直到那一天您給我驗收節(jié)目,夸獎了我,讓我頓時信心倍增,有了更多的動力,在這段時間,因為這個活動,我付出了許多時間,精力。雖說時間總是很緊,但我仍然覺得在初三還能參加這樣一個活動,做這些也許我以后都不可能再去做的事真的太幸運了,若干年后回憶起這段日子,該是一種怎樣幸福的感覺啊。同時,我真的想對您表示由衷的感謝,您的到來,讓我接觸到了不一樣的英語,對英語有了新的認知,可以說也改變了我的生活。在這次比賽中,我下定決心要背水一戰(zhàn)展現出最完美的自己,雖然只得了優(yōu)秀獎,但我一點也不難過,對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并且我也收獲了父母、老師及同學對我的認可,我想這就足夠了。不管以后還會不會有這樣的活動,但有了這一次的經歷,在以后的生活中我都會永遠保持對英語,音樂的熱愛和信仰,我想,它們會成為我生活中的精神支柱,時刻激勵我前行。”
還有兩個男孩子,根據自身的特點組成了一個RAP組合,進入決賽后,由于心理壓力太大,好幾次想放棄比賽。我問明原因,耐心細致地做通他們的思想工作,并鼓勵他們扎扎實實地準備,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最后他們竟然獲得了一等獎。兩個人特別激動,在信中寫道:“在剛剛結束的我校英語歌曲比賽中,我和何健同學的組合MGK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在此我代表我們組合表達我們對學校及老師們的感激之情。首先,我很感謝學校舉辦這英語歌曲比賽。眾所周知,英語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英語好不好也成為個人素質高低的必備條件,如何培養(yǎng)青少年學習英語的興趣,帶領他們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huán)境,已經成為提升英語整體水平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為什么在同樣的教室里學習,學生英語成績會有巨大的差距?專家解釋,主要是沒有正確掌握英語學習的方法。這次我校舉辦英語歌曲比賽,就是利用音樂這種同學們喜愛的形式,將唱歌與學習英語結合起來,融實用性和趣味性于一體,不僅能讓我們在歌聲中培養(yǎng)自信,而且還可以激發(fā)我們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使我們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娛樂。另外,我還要感謝培育我們的張老師,因為有了您的辛勤付出和支持鼓勵,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收獲。這次英語歌唱比賽也讓我們體會到了音樂帶給我們的快樂,在掌聲響起的一剎那,我們兩人連日來辛苦訓練的疲憊都消除了,因為只要能帶給大家快樂,一切都是值得的?!?/p>
到城關中學除了上好自己的課,按照學校的要求做好觀摩課之外,我還主動聽各科老師的課。這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因為每位教師的課堂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值得我們分享的優(yōu)點和深思的缺憾。我想,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盡量學習別人的長處并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來,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曾經有老師這樣說過:“每一節(jié)公開課都是一種有缺憾的美?!钡拇_,雖然我們在備課時考慮的很充分,可課堂是活的,每個學生是活的,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思考方式是不同的,接受能力也是有差異的。在我看來,一個成功的教師不僅能夠完成自己預設的教學流程,達到教學目的,更應該根據活的課堂以及突發(fā)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城關中學的老師講課各有特色,在這當中,語文錢程霞老師給七年級同學上的一堂《安塞腰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課鈴響后,錢老師沒有刻意的導入,設置情境,而是告訴同學們:“咱們接著早讀的內容繼續(xù)?!币痪錁銓嵉脑捳Z,使同學們明白了接下來的內容?!罢埓蠹曳纸M閱讀,尋找課文中的美點,使用‘某某美,你看(聽)……的句式說出來?!狈纸M討論后,錢老師請同學分別作答。當他答對時,她微笑著投以贊許的目光,同學們掌聲祝賀。當他沒有回答完整或不太正確時,她并沒有否定,而是問其他同學:“大家覺得怎么樣?能不能再補充一下?”補充完之后,她再問這個同學:“你覺得呢?自己的回答是對的,還是同學們補充之后更好呢?”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充分體現了錢老師對每個學生個體的尊重,同時對別的同學進行了啟發(fā)式的教學。
在整堂課當中,這種啟發(fā)和循循善誘的教學貫穿始終。同時,錢老師生動而豐富的面部表情,抑揚頓挫的聲調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情不自禁地被這種氛圍感動,仿佛又回到了中學時代。我想:錢老師本身就是一種美,她沒有用嚴厲的語言和表情來控制學生,而是用自身散發(fā)的人格魅力來吸引學生,課堂不再是枯燥無味的問答,而是激情澎湃的參與。同學們不是為了讀課文而讀課文,而是迫不及待地在老師的分析講解當中各抒己見,并且興奮地要大聲讀出《安塞腰鼓》的美。這,難道不是老師的偉大所在嗎?
隴南地處山區(qū),而文章的作者所表現出的西北漢子的陽剛之美,他們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他們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在錢老師的講解下從書本中躍然而出,和山區(qū)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以及山區(qū)教師為了教育奉獻一切,大愛無私的精神融匯在一起,深深地震撼了我!
參考文獻:
[1]付宜紅,孫筱.懂一點新課程實施中的ABC.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