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花,周 薇,鐘麗強
(廣州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內科護理學教研室,廣東廣州510180)
電子標準化病人在健康評估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馬春花,周 薇,鐘麗強
(廣州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內科護理學教研室,廣東廣州510180)
目的分析比較學生標準化病人與電子標準化病人在健康評估實踐教學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3~12月,對某護理學院2011級本科1班護理學生在健康評估實踐課教學中采用電子標準化病人與學生標準化病人教學方法,2班學生只采用學生標準化病人教學方法,分析比較2個班學生的學習效果。結果2個班學生技能操作考試成績比較,1班學生的平均得分明顯高于2班,1班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技能操作掌握、知識應用方面得分高于2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在健康評估實踐課教學中應用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系統(tǒng),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革,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學方法; 仿生學; 教育,護理; 電子標準化病人; 健康評估
健康評估在現代護理學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基礎護理向臨床護理過渡的一門重要橋梁課程。它既闡述疾病典型的臨床癥狀、體格檢查方法和技能,還培養(yǎng)學生臨床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臨床護理專業(yè)課程奠定了基礎[1-2]。健康評估課程教學目標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健康評估理論知識,而且對學生實踐技能提出了嚴格要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夠在實際臨床情境中運用健康評估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文獻研究顯示,我國當前健康評估課程實踐教學方法以傳統(tǒng)教學為主,采用教師演示、學生模仿訓練,學生缺乏真實臨床教學情景,導致其在進入臨床工作后不能對患者實施正確軀體與心理社會評估,影響了臨床護理質量[3-4]。電子標準化病人通過利用先進計算機編程技術,將患者的典型臨床體征通過視頻和音頻信號展現在屏幕或模擬人身上,給檢查者視、聽和感覺上的直觀刺激,形象生動,給學習者身臨其境的學習環(huán)境,因而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醫(yī)學教學中[5]。本研究嘗試在健康評估課程實踐教學中引入電子標準化病人對學生開展健康評估技能訓練,并對其效果進行評價。
1.1 研究對象 選取廣州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2011級護理本科1班(40名)和2班(39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于2013年3~12月開展該項研究。根據抽簽法,1班學生在教學中采用學生標準化病人與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方法;2班學生只實施學生標準化病人教學方法。
1.2 方法
1.2.1 教學方法
1.2.1.1 實施原則 參考國內外文獻實施健康評估實踐教學方法,結合本院健康評估課程教學目標,參考臨床護理實踐對護理本科生綜合能力素質的要求,構建了健康評估實踐教學方法體系。健康評估實踐課程內容包括一般檢查、頭頸部檢查、胸部心肺檢查、腹部檢查及神經系統(tǒng)檢查五方面內容。
1.2.1.2 學生標準化病人教學方法 (1)學生扮演標準化病人培訓:在健康評估實踐技能訓練時,由2名學生組成1個練習小組互相給對方進行體格檢查。因此,在授課前對所有上課學生給予了作為被體格檢查者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進行體格檢查配合方法技巧、出現異常體征時患者出現不適癥狀時的軀體行為和心理反應等。(2)教學方法實施:在每一項體格檢查理論授課完畢后,開展學生技能訓練,技能訓練在本院的護理實驗技能中心授課。在技能中心護理實驗室,學生先觀看該項操作的教學錄像,使之對該項技能形成一定印象。錄像放映結束后,授課教師針對操作步驟進行分解教學,逐步講解每一個操作步驟的技能、方法與注意事項。再請1名學生做模擬人,在其軀體上示范該項體格檢查操作。操作結束后,留10 min時間請學生對該操作技能進行提問,教師給予解答或再示范。整個過程約50 min,之后留取約70 min時間請學生互相作為搭檔進行該項技能訓練,教師給予相應指導。距離該節(jié)課結束前10 min時,抽取2名學生進行該項技能考核,教師當場給予打分并給出評價,促進學生進一步掌握該項操作。
1.2.1.3 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方法 1班學生在接受完上述學生標準化病人教學方法后,緊隨著開展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在本院電子標準化模擬實驗室,教師會把每項健康評估技能視、觸、叩、聽診操作在電子標準化病人軀體上示范操作1次。當操作者操作方法、步驟完全正確時,在控制屏幕上會相應給出正確評價,否則,屏幕上會出現預警信號,提示操作者操作不正確,需要改正。例如,在心肺聽診教學時,學生只有把聽診器放置在胸部正確位置才可以聽到正常或異常聲音。利用模擬人可以形象地模擬肺部正常或異常呼吸音、心臟瓣膜雜音、心包或胸膜摩擦感等,使學生能準確掌握正常與異常呼吸音特點、各種心音特點,能區(qū)分二者的異同點。在腹部觸診教學時,肝脾增大、膽囊觸痛、腹部包塊等異常體征在健康模擬人軀體上不能顯示,可借助電子模擬人,讓學生反復、切實體會陽性體征機體臟器表現,進一步掌握正常與異常體征觸診手法、技巧,促進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在每次腹部觸診時,如果手法不正確,電子模擬系統(tǒng)會給出相應提示,糾正學生錯誤,促進改正操作方法技巧。每次電子模擬實驗課教師講授演示約30 min,留給學生約40 min的時間進行反復練習,每次課留取10 min時間抽取2名同學進行考核,教師給出相應評價與指導。
1.2.2 教學效果評價 教學效果評價包括理論考試、技術操作考試與問卷調查。課程結束后2個班學生進行理論考試與技能考核,采用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問卷對其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該問卷為5級評分,包含10個條目,得分越高,說明其學習效果越好。預實驗結果顯示,該問卷的重測信度系數為0.81,提示該問卷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可用于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測評。采用自行編制的教學效果評價問卷對本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態(tài)度、教學質量與教學準備等進行評價,該問卷為5級評分,包括8個條目,并附有3個開放性問題,請學生就教學方法、效果給出意見。預實驗結果顯示,該問卷的內容效度為0.83,提示可以用于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兩樣本獨立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1、2班學生理論成績和技能操作考試成績比較
1、2班學生理論成績比較,1班學生平均得分高于 2班,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班學生技能操作考試成績比較,1班學生平均得分明顯高于2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1、2班學生理論與技能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1、2班學生理論與技能考試成績比較(±s,分)
注:-表示無此項。
班級n 理論考試成績 技能考試成績1 2 t P 40 39 --79.48±11.36 77.65±10.72 1.304 0.157 88.28±10.64 83.31±11.82 2.462 0.043
2.2 學生學習效果比較 1班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技能操作掌握、知識應用等方面得分均高于2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采用教學效果評價問卷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1班學生對教學方法與教學質量的評價得分均高于2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1、2班學生學習效果比較(±s,分)
表2 1、2班學生學習效果比較(±s,分)
條目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促進溝通能力技能操作熟練掌握促進知識應用1班 2班t P 3.40±1.21 4.23±1.17 3.91±0.92 4.15±1.41 4.52±1.29 2.19±0.86 3.39±1.08 3.73±1.01 3.02±1.14 3.16±0.98 2.24 1.99 1.82 -2.16 2.02 0.036 0.049 0.057 0.038 0.043
表3 1、2班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比較(±s,分)
表3 1、2班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比較(±s,分)
條目教學方法教學態(tài)度教學質量教學準備1班 2班t P 4.42±1.18 3.84±1.21 3.96±0.85 4.08±1.09 3.28±1.03 3.46±1.15 3.01±1.02 4.11±1.16 2.13 0.87 1.98 1.21 0.043 0.267 0.049 0.082
隨著我國臨床護理學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對學生畢業(yè)后護理工作勝任能力的要求日益增強,不但要求學生具備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能,更要具備批判性思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健康評估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基礎臨床護理課程,學生具備扎實的健康評估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是將來走向工作崗位的必備條件。目前,健康評估實驗課教學主要采用講授、觀看教學錄像、教師技能示范、學生之間作為合作伙伴相互模擬練習為主要授課方式[3-4]。文獻研究顯示,這樣的教學模式存在諸多缺陷,一些典型異常體征只能是教師口述、學生自己領悟,異常體征技能操作手法、測量方法等學生不能掌握,達不到預期學習效果[5-6]。為此,作者專門在健康評估課程實踐教學中嘗試了課程改革,引入了學生標準模化病人與電子標準化病人開展實踐教學工作。
標準化病人是指接受專門訓練、可以模仿患有某種疾病典型體征的健康人,不僅是模仿一些病史和臨床表現,而且是盡量模仿該疾病所有特征,包括患者特有的態(tài)度、心理、感情等[3,6]。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在授課前專門對學生進行了培訓,教他們如何模擬具有不同臨床疾病患者出現的體征,如何與檢查者配合進行體格檢查。但學生作為標準化病人是健康者,不存在異常體征,所以大多數臨床體征,如心包摩擦感、臟器質地、心臟雜音特點等學習內容學生無法模擬。但電子標準化病人被應用到醫(yī)學教育后,彌補了上述缺陷。
電子標準化病人采用軟件編寫的控制程序,成功地將臨床上多種體征再現在智能患者軀體上,為學生提供一種看得見、聽得見、摸得著、形象生動的學習工具。電子標準化病人每種體征都可以無限重復,促使學生能夠通過不斷練習、比較、記憶,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且設有教師控制臺和學生實驗臺,教師可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靈活地采用全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輔導等多種教學方式,促進教學效果提高[5-8]。本研究結果顯示,1班學生在技能考核得分、學習效果自我評價中技能掌握與知識應用方面得分均明顯優(yōu)于2班學生,2個班學生技能考核成績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學生在技能、知識應用方面的優(yōu)勢充分體現了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方面的效果。這一研究結果與以往文獻報道結果一致[6-8]。在對醫(yī)學生進行診斷學實踐技能訓練時采用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的結果顯示,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體格檢查技能,能夠對正常與異常體征進行區(qū)分,使用的檢查方法、技巧準確,教學效果明顯優(yōu)于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學生[9]。這些結果充分展示了電子標準化病人在對學生技能訓練、知識掌握應用方面的優(yōu)勢,具有一定的教學應用與推廣價值。
文獻復習發(fā)現,醫(yī)學生體格檢查學習中引入電子標準化病人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覺性,提高學習興趣,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具體認識較多的異常體征,促進學生主動去發(fā)現某些異常體征,學生間互相討論、交流學習經驗[9-10]。本研究也顯示了相似結果,1班學生在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知識應用方面優(yōu)于2班學生;1班學生在開放性問題調查時寫到,在學習腹部觸診時電子標準化病人可模擬出腹式呼吸,常見腹部臟器肝臟、膽囊、脾臟病變造成的腹部壓痛、反跳痛等陽性體征,這些意外的收獲總能激發(fā)他們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他們思考出現這些體征的生理病理基礎,經常會提出與這些體征相關的臨床表現、治療等問題與教師討論交流。在教師指導下,他們自己去尋找相關體征的學習資料,促進了對知識的掌握與融會貫通。基于電子標準化病人引入健康評估實驗教學所產生的積極作用,使得1班學生在評價該實驗課的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時優(yōu)于2班學生。這一結果提示,該教學方法可以在健康評估實驗課教學中繼續(xù)深入廣泛地開展。
綜上所述,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系統(tǒng)在現階段護理教學環(huán)境下為健康評估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了一個先進和實用的平臺,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更加充分地利用其優(yōu)勢,積極改善其不利因素,加強護理學生臨床護理綜合技能與批判性思維的訓練,不斷推進健康評估課程體系的建設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促使體格檢查實踐教學產生質的飛躍。
[1]沈暉,陳輝,張瓊玉,等.電子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1):144-145.
[2]楊冬梅,郭毅,薛蓮.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早期臨床”模式的教學質量監(jiān)控學生調查統(tǒng)計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5(2):248-250.
[3]鄭海智,趙拴枝,孟晶瑩,等.教師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技能培訓與考核中的應用探索[J].內蒙古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6(10):915-917.
[4]藍文渠,王愛武,袁衛(wèi)紅.電子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和體會[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3(2):93-94.
[5]劉春斌,王立民,吳瀟蕓.模擬標準化病人在健康評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5(19):138-139.
[6]郭華林.電子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0,2(4):109-111.
[7]賴銘裕,程鵬,林梓,等.心肺腹電子標準化病人應用于臨床醫(yī)學生畢業(yè)實習崗前培訓中的優(yōu)勢探討[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1):27-28.
[8]陳雪香,謝梅芳.健康評估實驗教學改革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4):111-112.
[9]張曉文,冷靜,李軍利.學生標準化病人應用于《診斷學基礎》實踐教學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4):237-238.
[10]趙平,王玲珠,薛芝琴,等.標準化病人及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相結合應用于診斷學教學的體會[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5,23(1):169-172.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8.057
B
1009-5519(2015)18-2859-03
2015-05-25)
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青年專項課題(2013A133)。
馬春花(1978-),女,山西祁縣人,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高等護理教育教學工作;E-mail:mch3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