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世振 吳振凱 李莉
成人教育與校本教材相結合、與主題系列相結合、與人生規(guī)劃結合、與實踐活動結合、與班級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的五項結合模式是我校落實德育教育工程,開展德育教育實踐的五種研究與探索的德育教育模式,其目的,在強化與拓展學校德育教育研究的深度與廣度的基礎上,把握教育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這樣一個原則,為學生的成人成長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
“實踐體驗與理論感悟相結合”的成長模式創(chuàng)設,是我們開展步入社會實踐提升,推進成人教育特色創(chuàng)設“五結合”德育實踐的第四步戰(zhàn)略設想,即:要求學生首先在參與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家務體驗等實際生活時,從生活的層面感性體悟人生成長的表層意義;其次,要求學生通過家務勞動記錄、學生社區(qū)服務活動記錄、社會實踐活動記錄等案例的撰寫,從社會發(fā)展的層面理性挖掘人生成長的本質內涵,從而在成人成長的過程中對自己的目標定位、人生規(guī)劃、職業(yè)定向的把握,更確切、更適宜、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這樣做:一是對高中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包括智能、道德品質、情感、身體素質和勞動技能等的發(fā)展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促進了高中學生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品質的提升;二是可以有效地發(fā)揮學生投身社會,直面生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學生個體的充分發(fā)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機會,創(chuàng)造了條件;三是改變了學生的自我服務觀念,使每位學生在心里都能認識到開展社會性的自我服務實踐勞動,不單單是為自己服務,它也包括為自己所在的集體服務,為所居住的社區(qū)服務,為國家服務,加強了學生的自我服務意識。
下面以六個表格、六項活動就我們“五結合”德育實踐中的第四步謀劃思路,即:步入社會實踐提升的“實踐體驗與理論感悟相結合”的開展情況作一個簡單的說明。
一、六表格反思理性提升
案例六: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庇H身體驗社會實踐能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才干,培養(yǎng)能力,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jīng)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
調查報告包括:活動主題、活動時間、地點、參與人員、活動內容、活動表現(xiàn)、體會收獲等。
上述理性反思內容填寫都是立足在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家務體驗等實際生活的感性體悟層面上,然后通過學生從社會發(fā)展的層面理性挖掘所撰寫出來的,這些經(jīng)過實踐而篩檢出來的書面文字的體會與感悟,對學生在成人成長過程中的個性發(fā)展的目標定位、人生規(guī)劃、職業(yè)定向的把握更確切、更適宜、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六活動驅動感性體悟
我們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始終注意教育者不要隨意代替被教育者進行價值選擇,始終強調以“多一把尺子評價學生,就會多一批好學生”的德育工作思路。讓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到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之中,豐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內涵,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讓學生在成功中得到滿足,在滿足中得到愉悅,在愉悅中陶冶情操,促使學生形成良好個性。
1. 自治管理,能力提升前提
讓學生歷經(jīng)“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心路歷程,進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級管理模式,每年度高一入學前,我們都會在開學強化整頓紀律的基礎上,強調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自律和他律的結合這樣一個理念,為了使我們強調的這一理念能富有實效地落實到具體的德育實踐工作中,新入一中剛剛一學期的高一學年開展學生自治周活動。也就是說,從開始到結束的整整一周的訓練時間內,班主任老師不進班級,一切事務都由學生自己來管理,形成人人在學習,天天在努力,事事有人管,處處為班級的良好氛圍。
2.成人教育,注重過程培養(yǎng)
在成人意識的培養(yǎng)上,我們由過去簡單的成人禮發(fā)展成今天的成人培養(yǎng)的一個過程,其目的就是在于告知我們的學生,成人并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經(jīng)歷、一種提升、一種發(fā)展和成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須要注意的就是在責任與義務付出的同時,珍愛他人,也要珍愛自己,為了使學生將這一種理念牢牢地植深于自己腦中,配合我們進行的“合格一中人,優(yōu)秀中國人”的培養(yǎng)目標,我們開展了“感恩”“誠信”“節(jié)儉”“習慣”等成人、成長的教育,在成人教育的具體實施操作的過程中,我們將成人、成長的教育內容劃分為三個階段,共計18個環(huán)節(jié):
(1)邁入青春門教育系列環(huán)節(jié)。①中學生致“青春暢想”;②家長致“青春寄語”;③學生處致“青春導航”;④優(yōu)秀學生致“青春感言”;⑤校領導致“青春致詞”;⑥中學生集體呼號“青春誓言”。
(2)16歲成人中轉站主題教育。①頒發(fā)居民身份證;②法律知識解讀;③家長老師寄語;④團組織提希望;⑤學生代表感言。
(3)18歲啟航新人生主題教育。①升國旗;②唱國歌;③成人心聲;④父母寄語;⑤老師勉勵;⑥贈送成人紀念物;⑦成人宣誓儀式。
3.堅持軍訓,強化自信提升
每屆新生入學,我們都要請雞西市軍分區(qū)教官對學生隊列進行基礎動作的訓練,同時進行軍訓訓練后的會操表演,通過軍訓,學生普遍增強了體制,磨練了意志,鍛煉了抗挫品質,培養(yǎng)了團結協(xié)作精神。幾天的軍訓,時間雖然不長,但效果很好。歸結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收獲:第一,熟悉了學校的新環(huán)境,明確了學校的新要求,適應了新的生活;第二,學生與教官、老師之間的感情與友誼大大地加深;第三,為日后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競技體育,拼搏造就自強
學校的體育節(jié)和田徑運動會,是一次盛大的群眾性的體育集會,這一系列的體育盛會,不僅挖掘了學校體育競賽人才,培養(yǎng)了學生體育鍛煉習慣,而且通過運動場上運動員發(fā)揮個人特色,展示體育才能等,豐富了校園文化,強化提升了班級的凝聚力,真正收到了展示體育活動的良好效果。
5.祭奠英烈,感動伴隨成長
通過“五四”青年節(jié),組織學生徒步參觀烈士陵園,培養(yǎng)教育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高一、高二學年的所有學生祭掃烈士墓,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來回徒步到烈士陵園,參加了瞻仰、祭掃、宣誓等系列教育活動,不僅強化了學生對今天生活的熱愛與珍惜,而且使他們在體味今日生活來之不易的過程中,樹立了認真學習、勤奮學習的思想,從而為今后的成長做好人生的積淀。
6.“三規(guī)”推進,習慣成就素養(yǎng)
“日常規(guī)”“周常規(guī)”“月常規(guī)”方案的實施,不僅僅是簡單地對學生行為的一種約束,它更應是對學生終生成長的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奠基,如“日常規(guī)”中的“參與一次家務勞動”是對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感恩之心的一種強化;“展示一回軍人的威武”“維護一份課間寧靜”是對學生自律自控的一種高標準要求;“化解一起矛盾糾紛”是培養(yǎng)提升學生良好人生交際能力不可或缺的途徑。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學生樹立這樣一個理念:好習慣的形成,從本質上說,不是習慣的矯正, 而是每個學生習慣在集體中的交融和凝聚 。通過近三年的實踐運作,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逐漸好轉,從開始的不適應到能自覺遵守,盡管其中經(jīng)歷了很多困難,但最終還是收到了預期的實效。
“六表格”“六活動”所構成的步入社會實踐提升的德育教育的謀劃思路,不僅讓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家務體驗等實際生活過程中,從生活的層面感性體悟到了人生成長的表層意義,而且讓學生通過家務勞動記錄、學生社區(qū)服務活動記錄、社會實踐活動記錄等案例的撰寫,從社會發(fā)展的層面理性地挖掘到了人生成長的本質內涵,這一從量到質的變化,對學生“學會生活、自理自律,學會服務,樂于助人”的品質素養(yǎng)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