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鋒,趙小劍
(華中農業(yè)大學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430070)
當前,在高校學院的各類學生組織中有大學生黨總支主導的各個學生黨支部、團委及各團支部、學生會部門以及各類社團組織等,這些學生組織呈現(xiàn)一種分散的、孤立的運行狀態(tài),歸結起來就是其凝聚功能沒有得到展現(xiàn)和發(fā)揮。而樞紐型社會組織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業(yè)務指導上能夠起到龍頭聚合作用,在政治引領上能夠起到橋梁紐帶作用,在管理服務上能夠起到集約服務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樞紐型社會組織的主要特性就是聚合功能充分、凝聚性強、協(xié)調功能突出。這種樞紐型組織的特性為我國高校學院大學生黨總支建設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樞紐型社會組織是在同類型社會組織中發(fā)揮橋梁或樞紐作用以及聚集服務功能的聯(lián)合性社會組織[1]。樞紐型社會組織這一概念于2008年9月首次出現(xiàn)在官方文件中[2]。2009年10月30日,北京市社會工作委員會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社會組織改革與發(fā)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構建樞紐型社會組織工作體系的新思路[3]。北京市在《關于構建市級“樞紐型”社會組織工作體系的暫行辦法》中指出,樞紐型社會組織是指由負責社會建設的有關部門認定,在對同類別、同性質、同領域社會組織的發(fā)展、服務、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在業(yè)務上處于龍頭地位、在管理上承擔業(yè)務主管職能的聯(lián)合性社會組織。總而言之,樞紐型社會組織是由政府聯(lián)合有關部門認定的,具有中樞和超然地位的,能夠替代政府和部門組織對其他社會組織進行管理、指導和服務的組織。樞紐型社會組織的出現(xiàn)促進了社會組織的發(fā)展。樞紐型社會組織建設的核心思路就是通過改變治理主體改進治理方式。
一是合法性。相對于一些游離于灰色地帶得不到官方承認的社會組織來講,樞紐型社會組織是在國家法律許可范圍內,通過法定程序獲得法人資格的社會組織,其可以獲得更多的國家政策支持。二是排他性。樞紐型社會組織是政府在不同領域授權成立的管理社會組織的機構,一般來講,一個領域只有一個樞紐型社會組織。如北京市婦女聯(lián)合會專門負責北京地區(qū)婦女兒童領域的社會組織的聯(lián)系、管理和服務工作,這就意味著不能有第二個組織再承擔管理、領導和服務婦女兒童方面的社會組織。三是資源整合性。樞紐型社會組織功能齊全,在領導、管理和服務社會組織的同時,自身也能為社會提供完整的服務。同時,對于未實現(xiàn)某一特定目標的,它能聚合其領域內的相關資源,調動人們的工作積極性以實現(xiàn)該目標。四是典型代表性。樞紐型社會組織在其行業(yè)領域里具有鮮明的代表性特征,并且其服務的領域是寬廣的,而不是專于一隅。例如在文學領域,網(wǎng)絡文學協(xié)會是無法擔此大任而進行有效地領導和管理的,而文聯(lián)更適合擔此重責。
高等學校學院大學生黨總支在創(chuàng)立之初就是一個被賦予重要職責和使命、切實履行學校和學院兩級黨委精神、抓好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并且是一個能夠引領整個學院團學組織和學生社聯(lián)組織不斷發(fā)展的核心組織。然而,它在具體實踐中卻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和偏差,主要表現(xiàn)為:凝聚力不強、引領地位不高、深入學生社團組織不夠和典型示范性欠缺等。
在樞紐型社會組織特征中,資源整合性體現(xiàn)了其組織凝聚力的高度集中,并且能夠有效調動人們工作的積極性。當前大學生黨總支時有出現(xiàn)活動體系吸引力不夠、學生參與支部建設動力不足、學生參與支部活動意識不強的情況。大學生黨支部在活動體系、培訓體系和發(fā)展體系等方面存在許多的缺陷和遺漏,不能廣泛地團結和凝聚廣大黨員和學生群體。
當前不少高校學院大學生黨總支不能有效地指導團委和學生會的工作,甚至還出現(xiàn)學生傾向于參與團學組織活動,而不愿參與大學生黨總支舉辦活動的情況。癥結就在于學院大學生黨總支沒有充分發(fā)揮其樞紐作用,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引領作用,沒有使其成為學生社團組織的中心。
以學院為單位而成立的各類社團形式多樣、數(shù)量繁多。社團是學生根據(jù)愛好、興趣和專業(yè)特點自發(fā)成立的、能夠吸引學生參與的群眾性組織。例如筆者所處的學院(華中農業(yè)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中協(xié)會有將近十個,比如大學生科技協(xié)會、現(xiàn)代農業(yè)生物科普協(xié)會、英語俱樂部等,這些組織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等。但是社團組織畢竟是一個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比較松散和獨立的組織,高校學院大學生黨總支應當深入和滲透到這些社團中并培養(yǎng)大學生黨員,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引導社團組織的管理和發(fā)展。
在樞紐型社會組織特征中,典型示范性是其重要特征,因為典型示范性決定了其首先應當具備自身的專業(yè)性以對相關領域的社會組織進行有效指導。這就決定了學院大學生黨總支應當強化平臺建設,使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等學生群體在這些平臺上能夠有所作為并影響、輻射和指導其他團學和社團組織。
以學院建設黨建基地的方式來凝聚學院各學生組織的力量,整合各級各類學生組織的功能,發(fā)揮大學生黨總支的先進性和指引性作用,切實使各級各類團學組織能夠緊密團結在學院大學生黨總支周圍,服務全院師生,最終實現(xiàn)發(fā)揮學院大學生黨總支在學生群體中樞紐型作用的目標。
如圖1所示,學院大學生黨建教育示范基地建設的具體內容分為四個模塊,但這四個模塊又不是獨立分割的,而是合力協(xié)同的。
圖1 “四位一體”的大學生黨建教育示范基地建設
一是開辦名人黨員教育講壇。主要是依托學校走出去和新出現(xiàn)的典型人物,例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徐本禹、著名的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李昌平、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農民師智敏等,并聯(lián)系校外知名人士,積極邀請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人士參與講壇講學,把講壇變成教育黨員的平臺。依托學生黨建教育示范基地和學院現(xiàn)有資源,打造一個影響面或輻射面廣、具有鮮明特色的黨員教育論壇。
二是成立學生黨員社區(qū)咨詢辦公室。定期邀請學院組織員、學院政工教師、學院各黨支部書記,采用“面對面”的方式為學生、黨員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答疑解惑,為大學生在黨員發(fā)展、學習與科研、現(xiàn)實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幫助。踐行學院“以生為本,全員育人”的宗旨,使學生黨員社區(qū)咨詢辦公室成為一個影響全校學生群體,面向全校學生的、開放的窗口性咨詢辦公室。
三是推進學生黨員志愿服務幫扶工作站和國情、社情理論實踐基地建設。依托學院定點合作服務社區(qū)——洪山養(yǎng)老院,以及后期爭取更多的服務社區(qū)項目,為學生黨員服務社區(qū)、服務社會提供平臺。此外,應探索在鄉(xiāng)村一級組織合作共建黨員國情社情理論與實踐基地,為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了解國情、體察社情、服務基層、增長才干提供平臺。將學院黨員志愿服務幫扶工作站和國情社情理論實踐基地建成一個先進作用突出、黨員群體穩(wěn)固、組織制度健全、運行方式有效、廣泛吸納各類學生群體的具有帶動作用的服務型學生組織。
四是組織特色黨日和紅色電影周活動。在黨員培訓和學習體系中,積極探索新舉措和新模式理應成為其應有之義。例如開辦特色黨日活動,使黨員過好黨的組織生活,這是一種充分發(fā)揮黨員模范作用、發(fā)揮黨支部戰(zhàn)斗堡壘作用的形式。開展紅色電影周活動,定期向黨員群體播放紅色電影,采用觀看視頻的形式加深學生黨員對紅色精神的領會,加強其黨性修養(yǎng)。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踐行“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理念,搭建全員育人平臺,積極創(chuàng)造“接地氣”條件,讓更多的專家、教授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不斷開創(chuàng)師生交流的新途徑和新方式。
華中農業(yè)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大學生黨總支創(chuàng)辦了“教授紅講堂”的黨建活動,其目的在于爭取學院的專家、教授融入大學生黨建活動中,拓展和延伸本科生黨建活動體系,豐富其活動內涵,增強大學生黨總支活動體系的吸引力。首期“教授紅講堂”活動就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fā)教授與學子面對面地談人生、談理想,廣泛吸引了學生參與,深受學生歡迎,在全校范圍內彰顯了該活動體系的影響力。
此外,學院應積極打造和創(chuàng)辦類似“教授午餐會”“教授咨詢室”“專家學子交流室”等會話平臺,使教授和專家走近學生、貼近學生、傾聽學生心聲,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并鼓勵他們積極向上。在做好活動建設的同時還應考慮擴大覆蓋面,將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之外的學生及時吸納進來,不斷擴大大學生黨總支的影響力。
學院大學生黨總支要發(fā)揮其聚合作用并力爭成為樞紐型組織。教授群體不僅能夠搞好科研工作,為學院學科的發(fā)展貢獻力量,而且也能夠做好學生黨員和普通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院大學生黨總支應認清形勢,搭建平臺,創(chuàng)造機會,讓教授專家參與到日常黨員教育和黨建活動中來。
一個樞紐型社會組織的合法性和排他性決定了此類組織必定在制度認同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受到政府的認可。學院大學生黨總支作為高校學院黨委組織的一部分,一定會獲得學校和學院黨委在資源、場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也能夠富有成效地加強組織內部建設和開展活動。
首先,上級黨委組織應當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體系。應當針對學院大學生黨總支的日常工作包括發(fā)展體系、培訓體系和活動體系等制定詳細的制度,并且健全組織架構,從而為樞紐型學院大學生黨總支提供制度支撐。
其次,要調動一切力量積極為學院大學生黨總支建設提供政策扶持和資金、場地支持。學校和學院黨委應積極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和政策環(huán)境,為學院大學生黨總支的發(fā)展提供必要支持,例如財務資金方面、場地空間方面、校外服務基地拓展方面、學校社區(qū)合作共建方面、志愿服務方面等。只有得到良好的外部支持,樞紐型學院大學生黨總支的凝聚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其吸引力和影響力才會不斷得到彰顯。
[1]王鵬.什么是樞紐型社會組織[N].中國青年報,2013-10-28(2).
[2]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社會組織改革與發(fā)展的意見[EB/OL].(2008-09-17)[2015-08-05].http://wenku.baidu.com/link?url=Wc-Nzg96spji2BVl26x9vq78cw6J81_VBBXfJ60p9jlENFJOloa WnKJOhGY82Wu1Cm_H73UUb8t6y3mFAj9sC_zehN85 rBbrShNfN7NTfWa.
[3]北京市社會工作委員會.關于加快推進社會組織改革與發(fā)展的意見[EB/OL].(2008-09-17)[2015-08-05].http://www.bjshjs.gov.cn/78/2009/10/30/3@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