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艷
品管圈在降低腎穿刺術后尿潴留發(fā)生率中的應用
徐艷
【摘要】目的 探討品管圈(QCC)活動在降低腎穿刺術后尿潴留發(fā)生率中的實施體會,從而提高健康教育知曉率、降低術后并發(fā)癥、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提升優(yōu)質護理。方法 成立品管圈,按品管圈活動的步驟實施各項措施,調查現(xiàn)狀并確定活動方案。結果 推行品管圈活動能降低腎穿刺術后尿潴留的發(fā)生率,由原來22%降至11%。結論 品管圈活動提高了科室的護理質量,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品管圈;腎穿刺;尿潴留;健康宣教
Objective To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s well as to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awareness and improve patients’satisfact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was perform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kidney puncture. Methods We set up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and implemented various measure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and determined activity pla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Results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renal puncture from 22% to 11%. Conclus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nursing department,increase the department cohesion,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s,Kidney puncture,Urinary retention, Health education
本院在2014年8月~2015年2月開展以降低腎穿刺術后尿潴留發(fā)生率為主題的QCC活動,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9月1日~9月30日60例腎穿刺患者作為對照組(活動前),有23例腎穿刺術后發(fā)生尿潴留,原因包括:術前未進行排尿訓練有8人,術后制動因素有6人,環(huán)境因素5人,術后疼痛的有2人,術后飲水量少有1人,相關知識缺乏有1人。選擇11月1日~11月31日88例為實驗組(活動后),共16例發(fā)生尿潴留,其中術前未進行排尿訓練有7人,術后制動因素有6人,環(huán)境因素2人,術后疼痛有1人,術后飲水量少有0人,相關知識缺乏的有0人。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組 QCC小組成員共11人,圈名為平安圈,片區(qū)護士長任輔導員。輔導員負責對整個品管圈活動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投票選舉圈長,圈長負責對活動進行統(tǒng)一管理和統(tǒng)籌安排。通過腦力激蕩法收集本科目前存在并需要解決的問題。最后確定活動主題為降低腎穿刺術后尿潴留的發(fā)生率。
1.2.2 現(xiàn)狀調查及目標 設定對2014年9~10月腎穿刺患者為目標。根據(jù)查檢數(shù)據(jù)表明,術前未進行排尿訓練、術后制動、環(huán)境因素、術后疼痛、術后飲水量少、相關知識缺乏是造成腎穿刺術后尿潴留行留置導尿的原因;根據(jù)80/20法則,最主要原因為術前未進行排尿訓練和術后制動,因此本圈將改善重點定為“術前未進行排尿訓練”“術后制動”及“環(huán)境因素”。目標值設定:改善前尿潴留為37.4次/(百人?月),設定目標值≈17.9次/(百人?月)。設定理由:依據(jù)選題中的圈能力得分,本題的圈能力應為71%(評價后的分數(shù)是3.55分,占總分5分的71%),但因考慮本圈為第一圈,如目標值設定太高,完成困難,會打消圈員積極性嗎,考慮到實際情況,故將圈能力設定為60%。目標值=現(xiàn)況值-改善值=現(xiàn)況值-(現(xiàn)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 =37.4-(37.4×87%×60%)。目標值=17.9人/(百人?月),改善幅度=52.2%。
1.2.3 原因分析 QCC小組開會討論從主觀,客觀,自身,患者等多方面分析。見圖1。
1.2.4 對策擬定 根據(jù)上述原因分析提出對策。見圖2。
1.2.5 實施與檢討 2014年9月~10月按照對策逐步進行實施,每項對策均由小組指定一人負責加強監(jiān)督評價,要求每項對策實施前由負責人對對策實施的具體內容進行培訓和告知科內每位護士。小組會議時及時匯報進展情況:經過1.5個月的實施與檢討最終確定對策為有效對策,隨之對全科護理人員進行此五項對策的強化訓練使之養(yǎng)成習慣[1]。
1.3 評價方法
比較實施QCC前2014年9月和實施后2014年11月腎穿刺患者尿潴留的發(fā)生率。
實施前發(fā)生尿潴留23例,發(fā)生率37.4%,實施后發(fā)生尿潴留16例,發(fā)生率為18.0%,2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F(xiàn)isher’s exact test )。實施品管圈后,目標達成率為99.4%,進步率為52.0%。見表1、表2。
圖1 腎穿刺術后尿潴留的原因
目前還沒有相關文獻對運用品管圈降低腎穿刺術后尿潴留發(fā)生率的報道。此次品管圈的活動,11名圈員的6個方面能力得到成長,包括解決問題能力、責任感、溝通配合、凝聚力等[2],提升了圈員主動參與管理的意識,強化了護士工作的責任感,提高了護士工作積極性,增強了護士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彼此共同幫助獲得提高,既充分發(fā)揮了圈員的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積極性,同時提高了團隊的凝聚力[4]。激發(fā)了我們的潛能、增加了團隊凝聚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5]。此次品管圈活動不僅使腎穿刺術后尿潴留的發(fā)生率得到改善[6],也使得相關科室在解決術后尿潴留問題得到借鑒與幫助,我們品管圈全體成員,真誠希望我們的成果,包括其中的研究思路能在臨床得到更廣泛的推廣與運用[7-8]。
表1 QCC實施前后尿潴留發(fā)生的因素對比[n]
表2 QCC活動前后腎穿刺術后尿潴留發(fā)生率對比
圖2 降低術后尿潴留的對策
參考文獻
[1] 王秀芳. 品管圈活動對住院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 全科護理,2011,9(12):1089-1090.
[2] 管利. 品管圈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21):243-244.
[3] 張菊芳,賈麗華,方向華,等. 品管圈活動在縮短送手術病人時間中的應用[J]. 護士進修雜志,2013,28(4):315-316.
[4] 朱惠明. 腎穿刺活檢術后尿潴留原因分析與臨床護理觀察[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2(8):37-38.
[5] 張穎. 護理干預對行腎穿刺活檢術患者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3):25.
[6] 周飛宇,陳麗娜,劉紅珍,等. 腎穿刺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J]. 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8,7(3):20-22.
[7] 林蓉. 51例患者腎臟穿刺活檢術的護理體會[J]. 四川醫(yī)學,2013,34(1):182-183.
[8] 姚登云,金莉,鄭昌志,等. 200例腎穿刺活檢術的護理體會[J].黔南民族醫(yī)專學報,2010,23(1):42-43.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Renal Puncture
XU Ya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Kunming 650034,China
【Abstract】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5)32-0256-03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32.185
作者單位:650034 昆明,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腎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