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鋒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205-02
星新一的科幻小說《喂——出來》自選入人教版語文教材后,無論是課后的提示,還是教參的解析,都將這篇文章的主題僅指向環(huán)境問題。教參中說:“不顧環(huán)境污染,漠視環(huán)境污染,茍且偷生,終要自食其果……破壞大自然必遭大自然的報復。破壞大自然的行為與大自然的報復行為,二者雖相隔一段時間,并非同時發(fā)生,但報應終究會到來……[1]課后題的第二題提出主題的集中意見:1、提出了人類與自身生存環(huán)境的問題。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復雜性。3、闡述了人對大自然的破壞總要遭到大自然的懲罰這一道理。
上述的解析和提示,僅僅是針對對這篇文章“往洞內(nèi)扔各種垃圾”這部分內(nèi)容進行解讀,而非是對全文內(nèi)容進行解讀。這樣解讀顯然是不完整的。
本文前半部分是圍繞著“廟”和“洞”的關系展開,后半部分是圍繞著“人”和“洞”展開,“人”、“廟”、“洞”三者的關系應是探討本文主題的三個要素,而教參的解讀僅僅是圍繞著“人”與“洞”的關系而忽略了“廟”的象征意義。本文對“廟”雖然著墨不多,但恰恰是這著墨不多的“廟”,是解開本文主題的關鍵。
首先我們來看“洞”是怎么來的。文章的開頭是這樣交代的:一陣臺風將一個村莊里的廟連根卷跑了后,出現(xiàn)了一個直徑一米左右,深不可測的洞?!岸础钡奈恢们∏≡凇皬R”的下面?!岸础睘槭裁丛凇皬R”的下面,而不會再其他地方出現(xiàn)?因為“廟”里供奉的是神明,是信仰,是人類的良知。人類的信仰和良知一旦被現(xiàn)代文明摧毀之后,人類的無節(jié)制的欲壑就無限的膨脹(深不可測的“洞”),新的種種問題也就隨之出來,環(huán)境不斷惡化,物種不斷消亡,食品安全日益嚴重……環(huán)境問題僅僅是人類信仰和良知被摧毀之后出現(xiàn)的一個問題之一,而非問題的全部。
了解了“廟”和“洞”的關系之后,再來看“人”與“洞”的關系就好理解了。當一個年輕人正準備往洞內(nèi)扔小石頭的時候,一位膽小怕事的老年人顫顫巍巍地擺著雙手想要勸阻年輕人別這么干。那是因為老一輩人還沒有完全被現(xiàn)代文明所侵蝕,對神明、信仰、良知、自然還存著那一絲敬畏之心。但當以村長為代表的老一輩人們想在洞的原址上再照原來的樣子重建一座廟時,但村民們擋不住商人那高價的商業(yè)誘惑?,F(xiàn)在是個諂媚青年的時代,老人們說話也就無足輕重了。所以這“臺風”能將這“廟”連根拔起。雖然后來易地重建了一座更加出色的“廟”,但這“廟”已不在是原來的“廟”。
政府發(fā)給了營業(yè)執(zhí)照,政府的工作人員將核廢料傾瀉到這個洞里,將那些用不著的機密文件連同保險柜一塊兒扔了進去。做傳染病實驗的動物的尸體和流浪者的尸體統(tǒng)統(tǒng)扔進了這個洞里。政府的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不也是“廟”倒塌之后所產(chǎn)生的嗎?以前某些地方政府不也為了眼前的利益而許可某些單位肆意破壞環(huán)境?,F(xiàn)在政府提倡的綠色GDP不正是對過去的一種糾正嗎?
在信仰、良知缺失的年代,愛情也不再純真了,姑娘們將從前的日記,同以前戀人一起拍的照片統(tǒng)統(tǒng)扔進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開始了新的戀愛。所以也就有了寧愿坐在寶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后笑的人了。
在信仰、良知缺失的年代,代表知識和良知的學者們不禁有些心虛了,在事情還沒弄清楚之前,用不容質(zhì)疑的口氣將事情處理掉?,F(xiàn)在某些學者不也為了某些利益集團而信口雌黃嗎?
警察將沒收來的極其巧妙的假鈔扔進了洞里,犯罪分子將各種犯罪證據(jù)都悄悄地扔進了洞里,這是信仰和良知坍塌之后,無限膨脹的、無節(jié)制的人類的欲壑對黑暗、罪惡的包容。
星新一的作品中常常不提及具體的地點、環(huán)境、年代、事件和人名,剔除了那些可能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漸趨陳舊的因素。甚至連人物的名字也沒有,如本篇中的“年輕人、老人、村長、商人、記者、學者、警察、姑娘們……”。因為星新一不希望讀者僅僅根據(jù)作品主人公的姓名就得到某種印象,而是要使人物“活”起來,以行動顯示出其性格。這樣就能穿越時空和地域,更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象征性[2]。這篇文章大約寫于20世紀中后期,20世紀的中后期日本的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同時環(huán)境等社會問題也層出不窮,如,在1956年確認日本氮肥公司的排污為水俁病病源之后,日本政府毫無作為,以至于該公司肆無忌憚地繼續(xù)排污12年,直到1968年才停止排放污水。2013年10月份才通過《水俁國際法》,將水俁市的污染治理好。東京的電子云霧層也直到2002年得以解決……日本那邊的治理剛有點起色,我們往“洞”扔的東西也都一個個出來了。如霧霾、水資源的污染,土地的污染,物種的滅絕,食品安全……
星新一的作品雖然是以20世紀中后期日本的環(huán)境為背景,但對現(xiàn)在的我們,乃至世界,不仍是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嗎?
早在19世紀,尼采通過一個瘋子說出“上帝死了!上帝真的死了!是我們殺死了他,……你和我,我們都是兇手”[3],從此人類就失去了信仰,失去了約束,變得肆無忌憚,而《喂—出來》中“廟”的倒塌,不正是和尼采的“上帝死了”遙相呼應嗎?上帝死了還有墓穴和墓碑。(尼采還說,教堂不是上帝的墓穴和墓碑[4]),到了20世紀,星新一通過商人的手將上帝的墓穴和墓碑一同拆掉,讓上帝的靈魂都不得安息。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 教師教學用書 語文 八年級 下冊 [M] 2013:131-133
[2]百度百科 星新一 [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OVTObHaT4VrDHTgnnM-4m4W8rkxonG-tlJ-dnstVhqvf-U1w5xPTijSTLfXtSHmBT4Bi23Zz1_mWaeMa7-CP_ 2014-11-25
[3][4]俞吾金.究竟如何理解尼采的話“上帝死了”[J].哲學研究 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