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要】自1999年教育部提出《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后,我國公立高校開始擴大招生規(guī)模,改變了以往的精英化教育模式,而擴招在滿足人們群眾對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時,也對教育經費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為解決高校財政性教育經費的長期不足,國家建立了多元化金融體系來為教育融通社會資金,這意味著公立高校在獲得資金運作自主權的同時也承擔著相應的財務風險,為此研究公立高校財務風險控制的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公立高校 財務風險 控制對策
一、公立高校財務風險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導致我國公立高校財務風險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國家教育體制改革下高校的大規(guī)模擴招,這就導致學校在基礎設施、教學設施、師資隊伍、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支出都有所增加,而財政撥款不足導致向銀行借款成為高校緩解經費不足的最佳途徑,這一籌款舉措將為高校將來面臨償還高額銀行貸款利息和貸款額埋下隱患;政府不能賦予高校完全的法人權利,產權不明晰導致高校法人治理結構的不完整,從而出現高校資源使用效率低下及超負荷貸款現象;政府對高校貸款缺乏審查機制,銀行針對該高校的這種盲目貸款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高校財務風險的增大;政府對高校財務的預算軟約束、資金使用監(jiān)管等方面存在不到位的情況,阻礙了學校財務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的正常形成。
(二)內部因素
導致我國公立高校財務風險形成的內部因素主要包括:高校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仍然是財政撥款和事業(yè)收入,其他渠道收入較小,自籌資金能力的不足導致高校面臨著巨大的資金鏈斷裂風險;高校領導在管理的過程中缺乏責任意識與風險防范意識,為追求業(yè)績而在任期內盲目利用銀行貸款,給高校財務危機埋下了隱患;高校財務管理制度實施不到位,包括預算管理實施不到位、財務管理職能落實不到位、經濟責任落實不到位及資產管理不善等;高校內部控制機制不完善,包括沒有構建良好的內部控制環(huán)境、在實現經營目標的過程中沒有對來自內外部的風險進行合理評估、控制活動實施不到位及內部審計監(jiān)督作用不足。
二、公立高校財務風險的控制對策
(一)轉變政府職能,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
我國應借鑒美國公立高校與政府間成功的經驗,將高校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進行分離,形成政府與高校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政府是高校的所有者,享用高校的所有權,是委托方;高校校長或董事會是高校的經營者,擁有高校的經營權,是代理方。政府與高校在高校管理中充當的角色不同,其所發(fā)揮的職能也存在差異,政府是高校的所有者,在高校管理中應該發(fā)揮宏觀管理和監(jiān)督考核的職能,通過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與完善為高校的發(fā)展提供宏觀指導,通過監(jiān)督機制與考核標準的建立與完善對高校經營活動進行規(guī)范與促進,從而減少高校對政府的依賴并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二)完善教育支出評價體系,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實現教育支出評價體系完善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政府財政部門對教育部門進行評價。政府財政部門制定政府的生均成本、毛入學率、財政的教育支出比例、政府的收費政策、教育質量等評價指標體系,并以此為依據對教育部門進行評價,依照相關的評價結果實現財政撥款與教育政策制度。第二,政府教育部門對高校進行評價。教育部門制定生均培養(yǎng)成本、財政撥款額、在校生人數、教學條件、教育質量等指標體系,通過指標體系對學校財政執(zhí)行、教學質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作為學校管理與教育撥款的重要依據。第三,政府財政部門與教育部門共同對高校指出項目進行評價。主要包括評價項目預定目標是否實現,科研項目的完成情況、質量和效益等,最終判定出支出項目的合理性、決策的科學性以及最終效果。
(三)高校要提高自身的辦學實力和籌資能力
1.高校通過提高自身辦學實力增加生源市場競爭力。高校要根據所處環(huán)境、自身條件以及財力情況,實現高校教學研究設備的完善、教學科研人才的引進等工作,通過這些措施樹立高校的特殊學科,吸引生源,同時確保自身能夠從政府、企業(yè)等方面得到更多的經費,實現高?;I資規(guī)模與渠道的不斷拓展與完善。
2.高校要充分利用社會力量進行籌資。現階段,與高校學生規(guī)模相關的財政撥款與事業(yè)收入的增長空間在擴展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高校必須另辟蹊徑,通過社會力量籌資的方式實現自身教育經費的增加。高校應該重視社會籌資的方法與途徑,通過設立專門籌資機構、完善基金運作制度、配備專業(yè)人員等措施促進社會籌資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
3.加強校企合作。高校實現與企業(yè)之間的項目合作,一方面能夠實現高校科研經費的增加與科研條件的改善,另一方面能夠將科研成果在實踐中進行應用,實現科研成果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提高。在校企合作模式中,高校與企業(yè)承擔著不同的職責,高校主要負責科研項目的承接,為企業(yè)提供專業(yè)方面的支持;企業(yè)主要負責科研費用與平臺的提供。此外,高校與企業(yè)之間還可以進行人才的交流,實現雙方共同發(fā)展。
(四)構建健全的高校內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高校內部控制主要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三個方面:第一,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主要的作用是通過部門機構的完善為高校業(yè)務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通過部門工作人員與職位的匹配選擇實現人員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時還要注重人力資源方面人員的選擇、培訓、考核以及晉升機制等方面的完善;實現分級授權審批制度、人員工作紀律、財務制度、業(yè)務流程制度等制度的建立與完善,為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第二,事中控制。包括各組織機構合理分工職能和責任,實施被授予的權力和承擔相應責任;在高校各項活動實施過程中進行審核確認;對信息資料特別是會計信息和有價憑證進行分析和保管。第三,事后控制。包括對高校各項活動的檢查評估、對會計信息的核算以及進行的高校內部和外部審計等。
(五)完善財務治理,落實經濟責任制度
高校在進行財務治理與監(jiān)督的過程中課余采用建立董事會的方式,同時應該注重教代會、校務委員會等部門在財務決策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通過多重的保障措施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高校應該實現多層次經濟責任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通過預算指標制定——任務指標分配——工作開展——結果評價——獎懲措施等流程,實現經濟責任的落實。
三、結論
綜上所述,公立高校財務風險控制是提高自身財務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故本文在分析公立高校財務風險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從內外部著手,針對性提出強化公立高校財務風險控制的對策,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徐國強.我國高校財務管理現狀及應對措施[J].財會研究,2010(24).
[2]翁建鵬.高等院校財務風險管理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1.
[3]黃永林.新中國成立60年高校財務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會計之友,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