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嘉
并購、改名、增持、定增、停牌,中國股市在流動性傾盆而入的大潮中啟動了泡沫大躍進的程序,使得任何一個動作都能帶來“漲”。筆者不想討論大盤是否到頂了,或者是否能到1萬點這樣的問題。
筆者關心的是,股市是一群散戶或機構利用各種方法(價值投資、量化分析……),通過各種方式(股息分紅、股價上漲……)來達成一個目的——獲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大家在資本市場上盡其所能地挖掘和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各種優(yōu)勢,從而爭取脫穎而出的機會。
牛市就是幾乎所有股票都在漲,而且超過一年地持續(xù)漲。很多數(shù)據(jù)表明了中國是一個牛短熊長的怪市場。在過去20多年里,中國牛市很少能持續(xù)超過兩年半時間,但是熊市卻經(jīng)常能夠持續(xù)過上四五年的漫長“冬季”。
故此,很多普通投資者們認為在牛市里成功必須做到持有,堅定不移地持有。牛市考驗的就是膽量和耐心,這一點幾乎被視為一種近乎于信仰的能力。而在牛熊轉換階段,投資者需要的是轉換,要么轉換策略,要么轉換頭寸,總之在潮流變化時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要把握住市場的轉換,靠的就是市場敏感度一類的特殊能力。
而在熊市里,大家認為賺錢只有靠炒作個股,但由于熊市本身已經(jīng)證明了股市所吸引的資金是有限的,很難造就出氣候的大潮流,所以只有把資金短時間內集中在很小范圍的一些股票上才能見成效。對普通投資者而言,由于資金和組織能力都受到很大的局限,所以熊市賺錢就只能靠消息了。
從上述邏輯里我們可以看出,大家普遍認定的是股票市場是一個靠資金推動的市場,基本面沒有太大作用。但是,要達到資本升值這個終極目標,市場必須得通過價格變化來反映基本面的變化才可以。所以,資本的世界是三元的,除了貨幣市場和股市,不能忽視實體經(jīng)濟這第三維度。
當實體經(jīng)濟非常好,貨幣市場資金充裕,股市本身可以充分體現(xiàn)前兩者實際情況的時候,市場就是一個完美的牛市。2005—2007年就是這樣的一段好時光。然而隨著之后的經(jīng)濟大幅下滑,市場流動性被接連加息所抽干,股市經(jīng)歷了從6100—1600點的慢刀子割生肉的痛苦。并且在接下來的2009—2014年這5年時間里,實體經(jīng)濟仍未見好轉。
但幾番定向量化寬松卻使貨幣市場狀況有了徹底的改觀,此時的股市并未如人們想象的那樣忠實反映資金面的變化,因為這種定向的貨幣放水并不能驅趕泛濫的流動性進入股市。
因此,自2007年開始的漫長熊市在7年后才走向尾聲,驅動原因是雖然實體經(jīng)濟已經(jīng)爛到了接近底部(差得很難想象還能怎么繼續(xù)超預期地下滑),但貨幣寬松不僅仍在被堅定地執(zhí)行,而且還被有關當局主動疏導到股市中(因為鼓勵全民創(chuàng)業(yè)總不能再用增加固定資產(chǎn)投資和提高債務的老路數(shù)了),從而鑄造了一個今天瘋牛滿地的景象。
在這樣一個持續(xù)了近一年的瘋牛市里,被股市膨脹的高額紅利催紅了眼的人們,不分老中青,更不分男女,紛紛趕去證券公司開戶。從某些角度而言,這種沖動是正確的,因為這個瘋牛市里締造了很多業(yè)績非常爛,但股價漲起來卻很瘋狂的公司。如果不抓緊時間趕上這一波,再等下一個可以抓個爛公司就讓資產(chǎn)翻幾番的機會就不知道得幾年后了。
但問題是,只要抓住這波“機會”就一定能實現(xiàn)資產(chǎn)增值嗎?2007年滬指6000點之前的大牛市給我們提供了研究的范本,當年價格飛漲過的上市公司的短期和長期股價表現(xiàn)。
這些股票都曾在2007年表現(xiàn)突出,除了當年絕對收益在500%以上的,還有實現(xiàn)1000%以上的絕對瘋牛股。可是2008年后,它們的絕對跌幅無一例外都超過了50%,全部超過了2008年悲慘A股的總體跌幅。更觸目驚心的是,這些股票的長期表現(xiàn)無一跑贏大盤。
以史為鑒,假如你持有今天的瘋牛股但未及時脫手,還能否再等上若干年迎來下一個非理性大牛市的時候再度翻身,那可是相當沒譜的。那么,為什么大家要迫切地加入這種刺激而又玩命的游戲呢,難道這是在股市里獲得高收益的唯一方法嗎?
上面這6家公司在2005—2014年近10年時間里,實現(xiàn)了20倍或更高的股價增長,遠遠超過同期A股不到5倍的漲幅。這意味著持有它們就會在持續(xù)10年的時間里,收獲平均每年兩倍增長,復利計算年化收益率高達35%左右的業(yè)績。
但在2007年的瘋牛市里,這6只股票只有3只超越當時全部A股的平均漲幅,不過在隨后的2008年股災中,它們的抗跌性要明顯好于全體。更讓人欣慰的是,經(jīng)過短暫的市場波折,這些公司在2012—2013年大盤萎靡不振,實體經(jīng)濟也缺乏活力的大環(huán)境中,都實現(xiàn)了非常穩(wěn)健的增長。
可以說,上述兩個陣營的股票性格大相徑庭。能讓人持續(xù)長期獲利的絕不是短期股價瘋狂的上市公司股票。這在邏輯上是可以得到清楚解釋的。前者由于公司業(yè)績變現(xiàn)頻頻,所以只有在資金推動的瘋牛市里,它們才可以不顧及公司本身的真實實力而忘乎所以地亂編亂造熱點,從而抓住散戶和游資的眼球。
天下最可怕的就是所有的傻子朝著同一個地方赤裸狂奔。但是這些公司其實并沒有任何可持續(xù)的熱點。他們的騙局早晚被殘酷的現(xiàn)實所戳穿,之后就是默默地殘喘偷生,等待下一個大潮,還不一定能翻身。
而后者是基本面非常扎實的好公司。首先它們的好基本面給予管理層更多主動管理市值的機會,也能更加細致準確地控制市場對公司的期待和評價。同時,它們是具備考慮和實施長期增值戰(zhàn)略的實力選手。只不過有時短期熱點會變成其長期戰(zhàn)略的阻礙,因此有實力有遠見的好公司會選擇放棄那些不可持續(xù)的熱點操作,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高效管理機制下的最佳選擇。
股市給了我們機會,但要想炒股發(fā)財,取得穩(wěn)健的財務收入,就要更加關注那些可持續(xù)獲利的好公司。下次,我們談談怎么尋找這些眼前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