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剛,宋立志,劉佳寶,陶迎新
1遼寧蒲石河抽水蓄能有限公司;2國網(wǎng)東北分部長甸電廠
Alstom頂蓋吊裝方案在蒲石河電站的優(yōu)化實施
潘立剛1,宋立志2,劉佳寶1,陶迎新1
1遼寧蒲石河抽水蓄能有限公司;2國網(wǎng)東北分部長甸電廠
Alstom公司作為蒲石河電站機電設備技術支持方,給出了頂蓋吊裝技術方案。蒲石河電站建設單位以及施工方,對該方案進行了分析論證,結合現(xiàn)場實際狀況,提出了吊裝優(yōu)化方案,優(yōu)化吊裝方法在實際施工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保證了安全性的同時,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施工效率和進度。
蒲石河電站;頂蓋;吊裝;優(yōu)化
蒲石河抽水蓄能電站安裝四臺單機容量為300MW立軸單級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輪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200MW。水泵水輪機由埋入部分(尾水管、蝸殼/座環(huán)、頂蓋、機坑里襯等)、頂蓋、頂蓋、導葉及連臂、水導軸承、主軸密封及檢修密封、接力器、環(huán)形吊車等組成。
(1)廠房布置一臺雙小車橋機,兩個大鉤(300T+300T)與廠房軸線垂直布置;
(2)機坑里襯上口尺寸為φ5800mm,擴散段尺寸為φ6900mm;
(3)頂蓋總重99.5T,最大直徑6530mm,因分瓣頂蓋組裝后尺寸大于機坑里襯上口尺寸,故需分瓣傾斜吊入機坑后進行組裝。
Alstom公司提供的分瓣頂蓋吊裝方法為:第一瓣由橋機雙鉤吊起,通過兩個吊鉤配合將頂蓋傾斜55°,緩慢通過機坑里襯上口沉放到機坑里襯擴散段,此后橋機兩個吊鉤配合將頂蓋調(diào)平,與廠房軸線垂直方向置于座環(huán)上。然后改換為單吊鉤將第一瓣頂蓋旋轉90°置于座環(huán)上,以便為第二瓣頂蓋吊裝騰出空間。此后在第一瓣頂蓋與座環(huán)上安裝第二瓣頂蓋就位臨時支撐。同樣方法將第二瓣頂蓋沿廠房軸線垂直方向置于座環(huán)及第一瓣頂蓋上方。再改為單鉤將第二瓣吊起、拆除并人工搬運臨時支撐后,將第二瓣旋轉90°與第一瓣組合,將組合后的整體頂蓋單鉤吊起并旋轉90°后,沉放到安裝位置。
按照Alstom提供的吊裝方案,在進行頂蓋吊裝時不能一次性將第一瓣頂蓋吊裝就位,而是先把第一瓣頂蓋置于座環(huán)支墩上,再換鉤重新起吊第一瓣頂蓋旋轉90°后吊裝配就位,根據(jù)實際情況此吊裝方案具有重復性,既費時又費力。
在進行第二瓣吊裝時,按Alstom方案需置于第一瓣頂蓋上方支墩,使得第二瓣與座環(huán)間距過大而不安全,而后重復第一瓣吊裝方案。其步驟繁瑣,操作難度較大。
按照Alstom的吊裝方法,兩辦頂蓋吊裝就位需要5天時間。且在第二瓣頂蓋吊入水車室后需要轉向;頂蓋轉向時,因吊裝空間受限而無法使用吊機,需要人工搬運較重的臨時支撐。在狹小的水車室內(nèi)進行頂蓋轉向、人工搬運支撐安全難以得到保證。
由于頂蓋的裝配位置處于+y和-y之間,而橋機的兩個300T吊鉤小車也處于y方向,因此可在吊入機坑前用300T吊鉤對分瓣頂蓋進行換向,已確保分瓣頂蓋吊入機坑后處于裝配位置。根據(jù)實際情況可省卻ALSTOM方案的多余步驟,即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又提高了施工效率。
經(jīng)過施工前現(xiàn)場測量、空間模擬計算,采取了如下頂蓋吊裝優(yōu)化方案:根據(jù)頂蓋實際安裝情況和橋機吊鉤位置,可將第一瓣和第二瓣頂蓋一次性直接吊到裝配位置。即第一瓣頂蓋由橋機雙鉤吊起,通過兩個吊鉤配合將頂蓋傾斜55°,緩慢通過機坑里襯上口沉放到機坑里襯擴散段。利用導葉接力器在機坑里襯上凹陷的狹小空間,將第二瓣吊裝同第一瓣頂蓋吊裝就位后組合。
5.1準備工作:
根據(jù)廠家圖紙選擇好起吊鋼絲繩、吊環(huán),安裝好主吊鉤并檢查確認吊裝工具良好,對橋機進行全面檢查,確保橋機工作狀態(tài)良好。
5.2頂蓋水平起吊:
利用廠家提供的頂蓋起吊工具在橋機兩個300T吊鉤的配合下將頂蓋緩緩吊起至100mm左右進行橋機制動試驗,確認橋機、吊具一切正常后,開動橋機大車、小車,使頂蓋移動至機組正上方。
5.3傾斜頂蓋使其通過機坑里襯上口:
當頂蓋降至第三段機坑里襯上口時,一個300T大鉤緩緩下降、另外一個300T大鉤不動,使得頂蓋慢慢傾斜。當傾斜角度可以通過第三段機坑里襯時,兩個300T大鉤同速下落,使得頂蓋通過機坑里襯。吊入時要注意傾斜角度,同時注意與機坑里襯的間隙。為避免橋機大鉤與機坑里襯相接觸,應加長頂蓋吊裝鋼絲繩。
5.4第一瓣頂蓋就位:
頂蓋通過機坑里襯后利用橋機大鉤調(diào)整頂蓋至水平,移動橋機大車和小車,將頂蓋移至頂蓋裝配工位,然后落至頂蓋支墩上面。第一瓣吊入后,利用橋機將其擺放到位,以不妨礙第二瓣吊入位置為原則,再進行第二瓣吊裝。
5.5第二瓣頂蓋就位及頂蓋組圓:
根據(jù)5.2與5.3施工方法,將頂蓋的第二瓣吊入機坑內(nèi)。利用橋機大鉤調(diào)整頂蓋至水平,移動橋機大車和小車,將頂蓋移至頂蓋裝配工位,使第二瓣落至臨時支撐上以便與第一瓣進行組合。
上述兩個吊裝方法的最大區(qū)別:Alstom的吊裝方法,沒有利用導葉接力器在機坑里襯上凹陷的狹小空間,從而增加了兩次90°轉向及臨時支撐安拆工作。
優(yōu)化吊裝方法在實際施工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贏得了工期,兩辦頂蓋吊裝就位僅需要1.5天時間;確保了狹小空間內(nèi)的大件吊裝、轉向、調(diào)平安全,也避免了人工在狹小空間內(nèi)對頂蓋臨時支撐的搬運。
[1]Alstom頂蓋吊裝技術方案
潘立剛(1972-),男,遼寧蒲石河抽水蓄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電站基建工程管理以及生產(chǎn)運行維護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