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昕 (河北大學藝術學院2013級音樂舞蹈學碩士研究生 071000)
音樂考古學若干問題論述
王 昕 (河北大學藝術學院2013級音樂舞蹈學碩士研究生 071000)
音樂考古學是根據(jù)人類古代音樂文化生活的歷史遺留,探究人類古代音樂生活面貌以及傳承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門相對獨立學科。此學科既涉及歷史音樂學的內(nèi)容,又是考古學的一個分支,它具有邊緣化多學科屬性,是近些年才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本文通過對比音樂考古學相關文章,提出些許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解讀,以期待對音樂考古學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音樂;考古學;問題;論述
音樂考古學這門學科最早是在近二三十年才被提出來的,中國的音樂考古學研究是介于考古學和音樂學之間的一門新興學科,隨著它們在中國的傳入、發(fā)展、成熟而逐步形成的。最早開設音樂考古學這門課程的是武漢音樂學院,主要強調(diào)對音樂考古學專門化人才專業(yè)素質(zhì)培養(yǎng)。目前,中國藝術研究院、西安音樂學院等各大音樂院校都設有這門課程,培養(yǎng)了一批本科、碩士、博士專業(yè)人才,為我國音樂考古學學科建設添磚加瓦;另外,通過幾十年的努力,相關學科的一些專家學者為音樂考古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形成了具有本學科特色的研究模式,比如田野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對音樂考古學相關資料以及文獻等專門性的整理匯編,以求得對人類古代音樂文化生活的真實還原,這些專家學者為音樂考古學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與西方考古學相比,或是與音樂考古學相比,我們?nèi)匀挥幸恍﹩栴}存在。通過對俞人豪《音樂學概論》這本書歷史音樂學這部分的學習,以及對相關文章的閱讀,筆者有一些對這部分思考想要與大家一起來探討。
學科歸屬是一個學科的分類問題,而對于學科的分類又是由主觀決定的。因此,對于音樂考古學屬于音樂學還是考古學,一直是學者們爭議的焦點。
首先,我們應先從定義上區(qū)分二者。考古學(Archaeology)屬于人文科學的領域,在中國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其他國家多從屬于人類學,也有劃歸藝術史的。其任務在于根據(jù)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物質(zhì)資料,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而音樂學是這樣定義的:音樂學,musicology,是研究音樂的所有理論學科的總稱。音樂學的總?cè)蝿站褪峭高^與音樂有關的各種現(xiàn)象來闡明它們的本質(zhì)及其規(guī)律。通過對這兩大門類學科定義比較來看,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音樂考古學的定義,音樂考古學是根據(jù)古代人類通過各種音樂活動遺留下來的音樂資料,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音樂歷史,進而透過與音樂相關的各種現(xiàn)象來闡明人類古代文化和歷史發(fā)展進程。
其次,從研究目的上來說,所謂交叉學科或是邊緣學科只是稱謂不同罷了,考古學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人類古代社會,但不能全面的去概括人類古代音樂社會生活;而音樂考古學必然要先研究古代的音樂生活,之后,在通過對古代音樂社會的考證來分析古代人類社會的進程,這屬于直接目的和最終目的,兩者必然是不同的。筆者認為,從考古學的研究對象以及研究目的來看,它更側(cè)重于音樂學部分,屬于歷史音樂學的分支學科,是音樂學、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等學科在交叉、融合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邊緣型新興學科。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考古學的方法,當然還是適用于音樂學自身的特定研究方法。
因此,音樂考古學不屬于考古學范疇,它是歷史音樂學的分支學科,而考古學和歷史音樂學又都屬于大歷史學學科的范疇。
在俞人豪的《音樂學概論》中,他提到音樂考古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有關音樂的實物材料,少數(shù)情況下還包括少量的文字材料。而在王耀華的《音樂學概論》中,他認為作為音樂考古學研究的基本對象,田野考古調(diào)查、發(fā)掘獲得的人類古代音樂文化物質(zhì)遺存,既包括物化形態(tài)的遺存本身,還包含遺存所提供的全部信息,尤其是非物質(zhì)形態(tài)的音樂信息。在這里,物化形態(tài)是指一些有關古代人類歷史音樂文化生活的一些實物資料以及圖像資料,而非物質(zhì)形態(tài)的音樂信息是不是包括其中一些口傳心授的樂譜傳承,以及當?shù)乩纤嚾说拿耖g表演,這里存在一個疑問。
關于研究對象的不同看法,分歧主要產(chǎn)生在對于有關古代人類音樂文化的資料記載上。俞人豪認為遠古時期沒有文字記載,而且在進入有文字時期后,由于記錄者知識匱乏以及輾轉(zhuǎn)抄襲的不準確,使得史料文獻不夠直觀、客觀的反映歷史全貌,因此參考音樂考古資料更有價值。筆者認為這個觀點更為客觀,并且對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時期的研究應更為詳實,它決定了音樂的起源問題。比如湖北曾侯乙墓編鐘的出土和測音結(jié)果表明,這套樂器是按純律和三分損益法混合定音的,而過去文獻對于先秦時代的樂律記載只有三分損益法的記錄。從這里就可以看出,發(fā)掘?qū)嵨镔Y料對于考古學研究是多么的重要。
首先,考古學的基本方法是地層學和類型學,考古學的基礎在于田野調(diào)查發(fā)掘工作;第二步是資料的整理分析;第三步是理論研究。現(xiàn)階段的音樂考古研究主要由獲取資料、研究資料和整合資料的綜合性概括與抽象等三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參考王耀華《音樂學概論》)音樂考古學雖然也借助考古學的研究方法,比如田野調(diào)查。但是它有自己的研究特點,比如音響測試、音樂性能、工藝技術、綜合分析等。因此,音樂考古學應該發(fā)展屬于自己的研究方法,以適應對古代音樂社會的研究。
音樂考古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還有許多未知的問題應該得到解決。同時,它也是一門朝陽學科。而現(xiàn)在應該著重關注的是在對這些年來專家學者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形成的具有音樂考古學特色的研究方法的基礎之上進行歸納總結(jié),使之成為一個具有體系結(jié)構的新興領域。
我們學生和學者應該重視對音樂考古學的研究,保持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與世界前沿學術研究保持同步是我們應該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