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454000)
理工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探析
尹興鳳(河南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454000)
心理素質(zhì)教育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越來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方面擔負著重要的責任。理工類院校具有性別比例的特殊性,男女生因心理特質(zhì)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行為特點。從理工科高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現(xiàn)狀出發(fā),探討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方法和手段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改革
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zhì)和心理健康水平,健全大學生的健康人格,以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機遇與挑戰(zhàn),我們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并將其列為一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其開設的目的是保證該課程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和意義;理解心理健康的理論;掌握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和自我調(diào)適的策略。通過學習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評價、控制自我,積極調(diào)節(jié)個人的心理狀況,促進心理健康,增強適應時代和社會發(fā)展變化的能力。理工科院校的學生與其它高校的大學生相比,在性格、學習和生活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應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本文根據(jù)教學實踐,針對如何把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特點,就采用適合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需要的教學方法,加強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效性展開討論。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獨特性
該課程的獨特性決定其教學方法必須改革和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課要注重學生的體驗感受及日常生活中具體的實踐操作。心理健康教育課不是“說教”課,而是學生的自我教育課。目前的心理健康課教學形式單一,授課過程靈活性不足。心理健康教育課應采用體驗式教學法,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二)理工科大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心理需求
楊子萱在2013年的研究中指出:目前理工科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有:適應能力欠佳造成心理不適;學習壓力大造成心理焦慮;人際交往困難造成個體心靈閉鎖。以及情感的困惑和危機;求職與就業(yè)造成的心理壓力等。學生的需求和特點、理工院校性別比例特殊性、現(xiàn)階段男女大學生心理現(xiàn)狀分析都說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
(三)教育者的責任
首先,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認識受教育群體與社會發(fā)展的一體關系,認識并反思高校教育的責任,即應該給社會提供何種適用人才。其次,以批判思考的角度,審視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中的理論與實踐。最后,主動開展行動取向的實地研究,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群體在高校教育中的影響。
(一)完備的師資隊伍建設
一般理工科院校不開設心理方面的專業(yè)課程,導致理工類高校在引進教師的過程中并不重視引進心理學相關專業(yè)教師,大多數(shù)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為兼職教師,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迫在眉睫。另外,心理健康課程不僅要求相關教師具有心理學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求教師能夠熟悉和掌握與心理學相關的其他專業(yè)知識,例如,醫(yī)學及精神病學相關知識。作為心理健康教師,要掌握了解醫(yī)學及精神病學的一些相關知識,以便向學生講解心理健康知識,并能及時辨別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加強理論研究,及時把目前的最新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
(二)課堂教學
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依舊是課堂教學,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堂教學要改變以往死板的填鴨式教育,在運用啟發(fā)式教學的前提下,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將心理實踐與心理體驗融入即時的教學活動中。如在每一個專題適當安排心理活動、心理視頻、心理測驗、問題討論、角色扮演等互動環(huán)節(jié),必要時還要布置課外心理和行為作業(yè)等。課堂教學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識,結合具體的心理活動和親身體驗,讓學生領悟得更加深刻,用一種輕松愉快的方式獲得實際經(jīng)驗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增強本課程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三)案例講授
案例講授作為心理健康教育中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式,可以生動形象地把具體的心理問題再次在學生面前呈現(xiàn),進行現(xiàn)場演示分析和處理。案例講授在具體操作中有兩種方法,一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對案例的現(xiàn)場剖析,讓學生看清教師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幫助學生獲得解決心理問題的基本方法。二是把具體案例交給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心理調(diào)節(jié)方法的學生會通過分析與討論,把這些理論和方法運用到解決具體問題的實際中去。最后,教師再作以點評,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F(xiàn)場分析與討論可以加深學生的體驗和收獲。教師可以挑選大學生生活學習中的典型個案,在課堂上進行案例分析教學,通過大學生身邊的典型案例,進行自我教育。這樣會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四)活動教學
活動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教學方式,與其他課程的教學模式不同,它體現(xiàn)了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重要特色。心理健康的活動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心理活動的過程中,以身臨其境方式感受活動的意義,不僅讓學生在自我的剖析與認識方面,而且在學生的人際交往與溝通中也有很大的幫助。總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模式還有很多種,然而,不管哪種教學方式,都會特別強調(diào)師生互動以及學生在學習中主體性的發(fā)揮。它強調(diào)讓學生在親自參與中獲得親身體驗,以觸及學生心靈的方式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根據(jù)目前理工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點,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育效率,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心理健康知識促進個人身心健康發(fā)展。首先,教師要采取多重互動的教學手段。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互動活動,將不同形式的心理活動引入課堂,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互動參與中獲得啟發(fā)和領悟,以達到增強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目的。其次,教師要充分應用和發(fā)揮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采用多媒體教學,增強課堂視聽效果。課程的有關資料可上傳到網(wǎng)絡,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網(wǎng)上互動,充分利用網(wǎng)絡新媒體,隨時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心理發(fā)展。
[1]劉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6): 126-127.
[2]鐘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體驗式教學的探索[J].梧州學院學報,2007(1):103-106.
[3]鐘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學理論,2013:270-271.
[4]甘映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探討[J].高教論壇,2009(2):93-94.
[5]楊波.理工類院校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新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8):6-7.
[6]潘柳燕,劉惠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初探[J].高教論壇,2007(5):54-56.
[7]夏紀林.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新體系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2): 136-137.
(責編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