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煥良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qū)金陵寺中學 726013)
高效課堂下的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初探
羅煥良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qū)金陵寺中學 726013)
美術欣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合理使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拓寬美術作品欣賞渠道是上好美術欣賞課的前提。
審美教育;美術欣賞;趣味性;情感性;知識性;直觀性
美術欣賞課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新課程標準下的必修內容,欣賞課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而且能繳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審美觀。但長期以來,在一些學校的美術教學中,只注重學生的美術技能訓練,忽略了對學生藝術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和熏陶,美術欣賞課形同虛設。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就多年的美術教學實踐談一些膚淺的意見,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在欣賞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創(chuàng)設愉快交流的學習氛圍來增強課堂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知識理解和鞏固,提高學習效率。首先要深入挖掘美術作品所具有的強烈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許多藝術作品中包含很多生動的故事。我們在分析講解時,將作品中的故事展現給學生,通過這些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情節(jié),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縮小美術作品與學生之間的時代距離,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如引導學生欣賞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的油畫作品《蒙娜麗莎》時,為了增強課堂效果,教師可以穿插講授一些隱藏在作品背后一系列精彩有趣的故事,引發(fā)學生對作品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從而主動地去探究作品的風格和藝術特色,教學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往往是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產生的。再加上藝術課的自身魅力,定會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對一幅美術作品進行分析,講解情節(jié)時語言要具有感情色彩,對學生具有感染力。在了解畫面后,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中得到啟發(fā),受到教育。另外,欣賞歷史題材的作品時,要將歷史背景及社會環(huán)境交代清楚,有條件的可以利用電教手段,播放相關的歷史性音樂,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fā)揮想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和對美的體驗,同時得到思想教育和審美享受。如,在引導學生欣賞我國四大名窟敦煌莫高窟壁畫時,我首先介紹敦煌壁畫的時代背景和藝術特色,然后讓學生觀看資料片《敦煌壁畫的發(fā)現和流失》,當影片中出現一幅幅精美的壁畫圖片時,同學們的贊嘆聲此起彼伏,當看到壁畫被英美侵略者分批掠奪和流失時,同學們無不為之憤慨,愛國之情砰然迸發(fā)。最后,畫面定格在了莫高窟外景上,帶著深深的思索結束了這節(jié)課。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欣賞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為此,決不能單純進行欣賞,必須了解作品的藝術特色,運用了那些技法,能正確判斷作品的優(yōu)缺點。這樣不僅得到了美的享受,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例如了解一些歷史知識、社會制度、古今風情、民族風俗,以及各歷史時期的審美觀點等知識。在交代作品歷史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的同時,就完成了知識的傳授任務。如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中對各色人等的描繪已成為人們認識宋代社會、風俗、技術、建筑、市場等的第一手資料。所以,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領域會不知不覺的得到不斷的擴充。高爾基說“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這也是新課程教育理念所倡導的。
在步入數字時代的今天,運用多種電教聲訊設備進行教學,以加強視聽直觀效果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成為一種新的綜合性教學形式。在欣賞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絢爛多彩的表現形式,融欣賞、講授、示范為一體,聲畫同步,圖文并茂,使學生脫離了過去欣賞課作品少,內容不豐富,畫面不生動的缺點,增強了課堂趣味性,為學生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藝術欣賞世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使畫面更具有直觀性,更能體會到作品的精彩之處,容易引起學生情感方面的共鳴。如在《西方繪畫賞析》一課的教學中,我在課前將在網上下載、收集的大量資料加以整理,使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直觀的欣賞到大量珍貴的西方繪畫作品。了解不同國家、地區(qū)、民族美術作品的風格及特色。通過賞析幫助學生對西方繪畫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直觀性教學原則的運用,使美術課擺脫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枯燥說教,拓寬了學生視野,提高了課堂效率,從而讓美術欣賞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術欣賞課對于提高學生審美文化素養(yǎng),具有得天獨厚的藝術功能。美術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的藝術表現。美術欣賞必須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藝術的情感相結合,從中享受生活的美和藝術美,從而產生對生活的熱愛。例如我們商洛市作為我國的民間藝術之鄉(xiāng),有著豐富、厚重的文化遺產、古老的民間習俗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給美術教學活動的拓展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商州何氏烙畫和郭氏瀝書是國內獨有的裝飾藝術品種之一,商洛剪紙能手遍布城鄉(xiāng),技藝精湛,現代更是名家輩出。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美術就在我們身邊,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在美術教學中,適當補充鄉(xiāng)土內容,既能充實教材,又能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并激發(fā)起熱愛家鄉(xiāng)之情。
美術欣賞課是學校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這就需要教師具備全面的文化素養(yǎng)。美術教師除了要有較高的美術技能、豐富的專業(yè)知識以外,還要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廣泛的涉獵專業(yè)知識和拓寬知識面。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如果我們教師自身在專業(yè)領域無所作為,那么,怎樣為學生答疑解惑。新課程標準不僅對教師專業(yè)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要求教師的知識面要越來越寬,只有不間斷的鉆研學習才能適應并勝任初中美術教學,才能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知識平臺。這是新課改對教師專業(yè)能力的要求,也是終身教育的根本所在。
總之,要想上好美術欣賞課,需要我們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科學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講究教學的藝術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更多的學生喜歡美術欣賞課,使我們的欣賞課上的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