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賢等
摘 要:2014年在溧陽市開展了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懸浮劑等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試驗。結(jié)果表明,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懸浮復配劑對水稻紋枯病有良好的防效,在每667m2用量為20mL或30mL的條件下,防效與滿穗相當,藥后21d,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懸浮復配劑平均病指防效分別為62.0%和78.9%,且對水稻安全。
關鍵詞:噻呋酰胺·戊唑醇;滿穗(噻呋酰胺);水稻紋枯?。环乐涡Ч?/p>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2-64-02
水稻紋枯病是水稻的常發(fā)性病害之一,常年發(fā)生嚴重,常規(guī)藥劑如井岡霉素、己唑醇等藥效期短,防效并不十分理想,特別是在天氣狀況不佳或田間嚴重發(fā)生的情況下,達不到理想防效。為評價300g/L噻呋·戊唑醇懸浮復配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效,筆者對該藥劑進行了防治紋枯病的田間試驗,以期為該產(chǎn)品的推廣使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懸浮劑(溧陽市中南化工有限公司)、滿穗(日產(chǎn)化學工業(yè)株式會社)。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5個處理,分別為:(1)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懸浮劑20mL/667m2;(2)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懸浮劑30mL/667m2;(3)滿穗20mL/667m2;(4)滿穗30mL/667m2;(5)空白對照(ck),不用藥,噴清水。每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qū)組,每小區(qū)面積66.7m2。
1.3 試驗田概況 試驗設在溧陽市溧城鎮(zhèn)蔣店村一承包戶稻田中進行,種植水稻品種為武運粳24號,2014年6月15日栽插,密度為1.5萬穴/667m2。該試驗田在試驗前一直沒有用藥防治過水稻紋枯病,因此田間發(fā)病較重。
1.4 施藥時間和方法 2014年8月2日上午施藥,此時是分蘗末期(水稻孕穗初期),每667m2用水量40kg,用工農(nóng)-16型背負式噴霧器均勻噴霧。
1.5 調(diào)查方法 各處理每小區(qū)定5點,每點5叢,共25叢。分別于藥后7d(8月9日)、藥后14d(8月16日)、21d定點觀察病情消長,記錄總株數(shù),分級記錄發(fā)病株數(shù),計算株發(fā)病率、病情指數(shù)、病株率防效、病指防效,采用新復極差法測定各處理差異顯著性。分級標準:0級:全株無??;1級:第4片葉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fā)病(以頂葉為第1片葉片);3級:第3片葉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fā)?。?級:第2片葉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fā)??;7級:第1片葉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fā)?。?級:全株發(fā)病,提早枯死。計算公式如下:病指=Σ(各級病株數(shù)×相對級數(shù)值)×100/(調(diào)查總株數(shù)×對照區(qū)藥前病指);病株率防效(%)=(對照區(qū)病株數(shù)-處理區(qū)病株數(shù))×100/對照區(qū)病株數(shù);病指防效(%)=(對照區(qū)病指-處理區(qū)病指)×100/對照區(qū)病指。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比較 由表1可知,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懸浮劑20mL/667m2藥后7d、14d、21d病指防效分別為71.8%、82.7%、62.0%;滿穗20mL/667m2藥后7d、14d、21d病指防效分別為87.0%、90.9%、78.9%。經(jīng)新復極差SSR法顯著性測驗除藥后7d、14d、21d病指防效與滿穗沒有顯著性差異(表2~表4)。
2.2 不同處理對水稻紋枯病的持效期比較 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懸浮劑每667m2用20mL或30mL防治水稻紋枯病,藥后21d病指防效仍控制在60%以上,持效期有20d左右,這與滿穗667m2用20mL或30mL的持效期相仿。
2.3 安全性評價 據(jù)藥后定期觀察,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懸浮劑在破口期每667m2用40mL或60mL處理區(qū)水稻生長正常,因此,該藥劑的使用對水稻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
3 結(jié)論
試驗結(jié)果表明,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懸浮劑對水稻紋枯病有良好的防效,且對水稻生長安全,在水稻生長中期的適宜用量為20mL/667m2,在水稻生長后期的適宜用量30mL/667m2。一般年份在8月初和8月底9月初各用藥一次,即可達到理想的控病效果,但如果9月份中下旬遇到氣溫偏高的年份,在9月中旬前后還必須30mL/667m2再防治一次,以確保水稻免遭紋枯病危害。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