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威
對一個珍視文物的學者而言,挖掘機向著文物開動的時候,一下一下,都像挖在心里,太痛。柳肅曾為了保護那一段城墻鏖戰(zhàn)數(shù)月,歷盡周折,終歸竹籃打水。
9月29日見到柳肅,霞光映照著岳麓山的香樟老樹,還有他的一頭白發(fā)。
我是從“江東”到“江西”。湘江兩岸,湖南大學在西,萬達廣場在東,從大學出來往北走幾百米,過橘子洲大橋,左拐便是萬達廣場。
柳肅卻再也不愿“左拐”。原本高樓所在的地下,躺著120米的宋代古城墻,因為建設(shè),已被基本摧毀,萬丈高樓平地起。那里就成了他的傷心地。
至今思城墻,不肯過江東。對一個珍視文物的學者而言,挖掘機向著文物開動的時候,一下一下,都像挖在心里,太痛。他曾為了保護那一段城墻鏖戰(zhàn)數(shù)月,歷盡周折,終歸竹籃打水?!罢f是說保存下來23米,但像什么樣子?宋代的磚、元代的石頭和明代包的麻石條,都已經(jīng)沒有了,就剩下一堆土。”
9月20日,他被山東衛(wèi)視“中國師道盛典”評為2015年度中國“十大先生”。
何為“大先生”?柳肅說,沒有想過,但至少要有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吧。
歷史的相遇
“原本它好好地在那里,800多年了。”2012年1月10日,柳肅在工地上看到了那段古城墻。宋元明三代滄桑集于一身,上面還有金兵和蒙古人攻城的痕跡。當時56歲的柳肅,像被穿越歷史的電流擊中。
“非常震撼?!弊鳛楹洗髮W建筑學教授、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委員會委員,他一眼就能看穿這段城墻的價值?!爸髱滋煲恢毕胫燥堃蚕?,睡覺也想。”柳肅和其他專家,都主張“原址保護”,而政府和企業(yè),則傾向于遷移重建。
“那不行,那樣建起來的就是假文物,而且還會誤導后人,讓人們搞不清楚真實的城墻位置?!绷C說。為了讓城墻在原址保留,他寫信給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以及長沙市長。市長那里沒有回音。“以前別的事寫信都有個答復,這次我想他是不好回答吧?!?/p>
萬達方面,幾天后就派了長沙當?shù)氐墓ぷ魅藛T上門拜訪?!八麄冋f聽政府的,政府怎么說,他們就怎么做?!薄皩嶋H上背后是政府聽他們的?!痹捳Z中,他對當前社會的運作邏輯顯已了然。
一番爭持之后,沒有結(jié)果。一個月后的2月9日深夜,柳肅已經(jīng)準備休息,接到了一位政府部門朋友的電話?!斑@個事情你想開一點,沒有辦法的事,市里已經(jīng)決定了?!睕Q定,是指全部遷移重建。
“這是不是最后的決定?”
“是的?!?/p>
說著說著,柳肅已無法自控,聲音哽咽。
這段沉睡地下數(shù)百年的古城墻,驚艷出世之后遇見的不只是以柳肅為代表的知識精英,還有資本與權(quán)力,前者小心翼翼地拿著洛陽鏟,而后者掌握的是挖掘機與公章。
這種相遇的結(jié)果,往往早已注定。
春風斗古城
2012年2月9日深夜,柳肅接完那個讓他顫抖的電話之后寫了一條微博:“我已經(jīng)得到比較可靠的消息,那段城墻看來是保不住了……我在電話里哽咽了?!?/p>
發(fā)完,他睡了,公共輿論卻醒了。次日打開電腦,柳肅說自己被“嚇壞了”,第一次被自媒體的力量震驚?!懊恳粋€小時,就有超過1000條轉(zhuǎn)發(fā)。”
當天上午,他的電話一直滾燙地運轉(zhuǎn),全國的媒體都在找他?!暗搅讼挛?,干脆都不預約了,直接在外面排隊,這家談完,那家進來接著談。我當時也沒想到輿論關(guān)注可能讓事情出現(xiàn)轉(zhuǎn)機,我只是愿意說?!?/p>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2月11日,著名主持人汪涵來電。汪涵說,自己可以做中間人,讓柳肅與市長直接對話。
2月14日下午5時,長沙市博物館。會議室被一張長條桌分為兩邊,那邊坐著市長、管城建的副市長、管文教的副市長、規(guī)劃局局長、文物局局長等七八個領(lǐng)導。“這邊呢,就我,還有兩個網(wǎng)友?!闭f起這個“陣容”,柳肅忍不住一笑。
持續(xù)3個小時的“交流”,更像一場緊張的談判,雙方寸步不讓,一方要全部遷移重建,另一方則要全部原址保留。談到最后都沒有結(jié)果,事情也就沒有結(jié)束。
接下來,柳肅又找到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召開了一個更大規(guī)模的專家論證會,十幾個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胰恐С至C的觀點,長沙市和企業(yè)的態(tài)度才有了一點松動。
最后各讓一步:原址保留一段。
“我要求保留磚石最完整、還有戰(zhàn)爭痕跡的那一段,他們也答應(yīng)了?!蹦菚r接受媒體采訪,柳肅雖是“慘勝”,總歸值得“欣慰”?!暗珱]想到最后做出來是這個結(jié)果?!?/p>
“結(jié)果”,是指只剩下一堆夯土。今年7月份,在山東的講壇上,柳肅感嘆,“對方的力量太強大了”。
基因里的破壞欲
話語與行為上濃郁的書生氣,讓面前這位年將花甲的教授竟顯得十分可愛。盡管一直身處象牙塔中,柳肅常懷天下之憂。已經(jīng)畢業(yè)的學生鄭曉旭說,學生時代柳老師的那一問讓自己記憶深刻:“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沖突的時候,你將如何取舍?”
在柳肅所處的領(lǐng)域,讓他最憂心的就是古建筑的規(guī)?;茐?。柳肅說,我們的民族文化里就有破壞的基因。
“歷史上每一次改朝換代,都要把與前朝政權(quán)有關(guān)的建筑物毀滅殆盡,所以我們往往只能看到最后一個朝代的東西?!绷C說,“現(xiàn)在可以看到明朝的故宮,是因為有一個特殊原因——清朝作為少數(shù)民族,起初文化落后,做不出那么好的宮殿,我們漢族人哪個朝代不是把前朝政權(quán)的東西都毀掉?這就是一種基因,一種破壞欲?!?/p>
“開發(fā)商,真不好怪它?!绷C說,企業(yè)總是追求經(jīng)濟效益的。2012年3月5日,萬達工地復工,當天王健林在全國兩會現(xiàn)場回應(yīng)了記者的問題,他表示,萬達停工幾個月?lián)p失幾千萬元,但“我們說沒有意見,就聽政府的”。
柳肅說,如果企業(yè)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文化,就會知道文物留在那里,是一個可以給自己增光的東西,想要還要不來?!?0年代日資企業(yè)在長沙五一廣場修建平和堂商廈的時候,挖出來一批竹簡,當時這家日資企業(yè)就主動提出來,由他們出錢在原址建一個博物館。”當時政府沒有同意。“但那只是竹簡,移動是沒有問題的,這次是城墻,一動就不是那么回事了?!?/p>
我們怎么了?
“沒有去過歐洲的中國人,總在想象著,歐洲肯定到處高樓參天,事實上,歐洲城市里布滿了老房子?!绷C說,“工業(yè)化進程中,歐洲也經(jīng)歷過一個對古建筑的破壞過程,但沒有我們這么大的規(guī)模。最近100多年,他們基本上是一個原則,就是兩個字:不拆。祖輩流傳的東西,他們都很珍惜?!?/p>
我說:“這么看來,古建筑能不能良好保存,似乎跟產(chǎn)權(quán)歸屬有很大的關(guān)系?”
“沒錯,但這是個二元問題,城市的情況和農(nóng)村的情況還不一樣?!绷C說,“以前長沙有很多老公館,公有化之后就變成了大雜院,住著一些沒有文化的人。他們的想法就是,趕緊拆吧,換給我一套好房子?!?/p>
保護不善本身,成了無法保護的原因。背后隱藏著一個簡單的邏輯居住在古建筑里的人,與古建筑既沒有利益關(guān)系,也沒有歷史感情。
“也有少量公館,產(chǎn)權(quán)還屬于后人,那就保護得比較好。有一個名醫(yī)留下來的老公館,還是他的后人住著,那一片要拆,他就堅持不拆,做了釘子戶。不但我支持他,整個長沙文化界都支持他,最后保留了下來?!绷C說,“但這種情況是少數(shù)?!?/p>
至于農(nóng)村,產(chǎn)權(quán)基本都是私有,但因為文化水平較低,人們似乎再也無法理解古建筑的價值。
社會行動者
柳肅認為,城市古建筑不能得到有效保護,除了經(jīng)濟、政治原因之外,地方官員的“文化水平”也是一個問題?!八麄儫o法認識到古建筑的價值?!?/p>
正因為社會對待古建筑缺乏價值認知,或選擇性失明,柳肅明白僅僅是在公共場合呼吁,或者對著某一方喊話,都不會起太大的作用。只有自己去行動,做一種能把各方訴求統(tǒng)一起來的示范,才能帶動其余。
湖南大學對口支援隆回縣一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那里有一些村子,一村都是美麗的古建筑,這給了他用武之地。
如果這些老建筑被拆掉,新建起來的就是一些“方盒子”,毫無美感可言。“因為錢不夠,瓷磚還只貼了正面,其余三面都裸露著紅磚。里面一樣稱不上是現(xiàn)代生活。”“給他們通電力,通煤氣,通自來水,通排水管……”柳肅說,“拆掉老建筑的目的不就是過上現(xiàn)代生活嗎?在老房子里一樣可以做到。”
在日本,在歐洲,他看到的景象正是,在一個外表古樸的房子里,現(xiàn)代設(shè)施一應(yīng)俱全,古建筑與現(xiàn)代生活和諧相融。人們不以生活在老房子里為恥,“他們還看不起那些住在嶄新別墅里的人,認為那是暴發(fā)戶,沒文化”,“只有貴族才能住在家族流傳的老建筑里”。這種貴族精神,曾經(jīng)在中國社會里廣泛存在,那時的價值體系是士紳階層主導的。
“一個村子,不是只有地主家才雕梁畫棟,家家戶戶都雕梁畫棟啊,為什么?因為審美有一種示范效應(yīng)。當你覺得那樣很美,你就會模仿,就不會去破壞它?!?/p>
現(xiàn)在,柳肅在鄉(xiāng)村考察的時候發(fā)現(xiàn),美麗的古建筑下,“到處雞屎牛糞”,哪個地方壞了,隨便找塊破木板就釘上去?!霸囅?,如果他們的祖先還在,能容忍這種狀況出現(xiàn)嗎?”
失落的信仰
柳肅所樂見的士紳階層主導和教化區(qū)域內(nèi)主流價值的社會結(jié)構(gòu),早已煙消云散,變成了一種“遙想當年”的精英情結(jié)。那么今天,有哪些重要的精神內(nèi)容需要去重建?
這就回到了他的“獲獎”。媒體報道中,他獲得的是“十大先生”中的“克己復禮”獎項。他說,其實沒有“克己復禮”這個獎,只是當時10個老師,3個的主講內(nèi)容歸為“克己復禮”,另外3個歸為“學以致用”,還有4個是“有教無類”。
我說,但也無法回避一個問題,“克己復禮”是要復什么禮?自清末以來,以至“五四”,再到改革開放以前,主流上都認為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性之間存在根本性的抵觸,我們今天是不是要重新去認識和理解這一關(guān)系?
柳肅加快了語速:“孔子主張‘仁義禮智信,哪一個和現(xiàn)代生活有抵觸呢?恰恰相反,每一個都是文明的精華,又是我們當前社會所缺失的?!?/p>
他說,每個民族,總要有點信仰,否則就很危險。“西方、印度、阿拉伯,都是靠信仰來維持社會道德運轉(zhuǎn)。中國人自古缺少宗教感情,崇信的是儒家教化。后來打破了孔儒,普通人的信仰缺失了。那么,我們用什么來重建民族精神?只能重新拾起儒家的倫理規(guī)范,畢竟這是有文化基因的基礎(chǔ)的。”
只不過,要有選擇地繼承。柳肅說,孔子不是全對,但核心沒有錯?,F(xiàn)在社會上不少人包括知識精英,把幾千年的問題全部歸結(jié)到孔子身上,這是個偏見?!傲T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以及后來的禮教,不能算作孔子的責任?!?/p>
“那么,對于未來中國人的精神依歸,儒家到底是其中一個選項,還是唯一選擇?”
柳肅說,目前看來恐怕是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