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教師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由于更新慢、地域性弱等問題,會存在一些不足,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擺脫教材的束縛,加入一些新的材料,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尤其是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小學數(shù)學,就地取材是科學的選擇。
關鍵詞:教材;補充;變化;調整
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jù),不是教學的全部。教材又由于某些局限性,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弊端。作為數(shù)學教師,不能死守著教材不放,而是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變化,以便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引入生活材料,豐富教材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而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是比較熟悉的知識。很多教材中的事例是學生未曾經歷過的,對這些材料的感知度不是很強,從而對了解和學習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擾。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大膽引入學生生活中可以感知的材料,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數(shù)學,這樣就會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也能夠讓學生感知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比如,在低年級教學中,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摘蘋果等經歷,在剛剛體驗到新鮮以后,對這樣的事例就沒有了興趣。如果能夠換成在學校周圍乘船的事例來講授,學生的積極性會被調動起來,極強的畫面感讓學生興趣十足。
二、走進生活,變化課程的節(jié)奏
書本是書本,生活是生活。很多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出現(xiàn)了這一種趨向,這就是因為教材中的事例與生活相去甚遠造成的,因此,在講授課程的時候,教師要對教授的方式和內容等進行變化,以吸引學生。
教材中的知識安排按部就班,沒有太大的變化,這樣學生就會認為學習是枯燥的事情。我們應讓學生走進生活,生活是豐富的、變化的,會讓學生有不一樣的感受,擺脫教材,適當?shù)刈兓?。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法寶。
三、調整教材的順序,讓教學與生活同步
在教學的安排上,教材中每個知識的順序都是單一的,綜合性不足。教師可以在實際的教學中加以調整,調整材料,也可以調整順序,讓學生容易接受。
比如說在低年級階段,加減法是作為兩個知識點存在的,但是在講授的過程中,我設置了去商店買東西的場景。大部分的學生都有購物的經歷,對于錢的計算都有掌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將加減作為一個知識點來講授。買鉛筆、橡皮、筆記本等文具一共花了多少錢是加法,應該找回多少錢是減法。這樣的講授順序更符合學生的真實經歷,學生更容易接受。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jù),不是教學的全部。教師是知識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中要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不可讓教材成為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