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
寫下“心病”這個題目,想起張恨水1927年寫的一首《蝶戀花》:
“休言心病詩能藥,歲歲今朝最是心情惡。一自牡丹開又落,便將近日思量著。
一年一度花前酌,芍藥開時歲歲都如昨。訂個今朝明歲約,相逢莫是還飄泊?!?/p>
點點離人淚,借芍藥抒懷。這種“心病”,詩不能藥,膏丹丸散也不管用,詩人對人生際遇很無奈。
林妹妹聽說寶玉定親了,病倒數(shù)日,奄奄一息,垂斃殆近,“花魂鳥魂總難留, 鳥自無言花自羞。愿儂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fēng)流?!币粫r間“顏色如雪,并無一點血色,神氣昏沉,氣息微細(xì),半日又咳了一陣,丫頭遞了痰盂,吐出都是痰中帶血的?!闭垇硗踽t(yī)生,診了脈,說:“尚不妨事。這是郁氣傷肝,肝不藏血,所以神氣不定。如今要用斂陰止血的藥,方可望好。”王大夫是對事不對人,哪知黛玉數(shù)年來的一塊心??!倒是賈母說得實在:“我看這孩子的病,不是我咒她,只怕難好?!?/p>
“死后元知萬事空”,但秦始皇怕“萬事空”,遂打發(fā)人滿天下找“不死藥”。但“不死藥”哪里有呢?終于還是死在了巡游的途中。這塊“心病”,終是成空。
偶然和幾位朋友談到“心藥”,說到一企業(yè)老板有運動型心臟病,到外地開會,從醫(yī)藥代表那兒買回一箱子速效救心丸,他用不了那么多,就分給了職工、離退休者,作為“福利”。老板可能是好意,希望大家都有一個健康的心臟。
但好心臟,并不等于“良心”。
朋友由此扯到一些社會中的“良心病”,覺得非治不可。倘病入膏肓,神仙也回天乏術(shù)。
一曰“貪心”。一個人心理正常,應(yīng)是“足欲而無他求”,而貪得無厭的人,是無足欲的,即令給他高位加高薪,他照樣貪污腐敗,蓋欲壑難填也。
二曰“禍心”。有的人,一輩子附勢趨炎,善落井下石,損人告密,唯恐天下不亂,以亂中漁利。
三曰“疑心”。心如深井,杯弓蛇影,“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人家回頭看他一眼,他說此人心懷鬼胎,疑懼之心下,眼中從無好人。
四曰“機(jī)心”。投機(jī)取巧,善于鉆營,察言觀色,觀風(fēng)起錨。對上司投其所好,但無一句真言。百心難事一主,千面難見真容。
這四種“良心病”,《鍾馗平鬼傳》有一個病理分析,堪稱大手筆也:“大凡人鬼之分,只在方寸之間。方寸正的,鬼可為神,方寸不正的,人即為鬼?!标P(guān)鍵在這個“方寸”上。“心不正則眸子眊”,看人帶偏見,見人說鬼話,整個兒人格也就變態(tài)。閻君曾經(jīng)對上任的鍾馗說:“此等難治之鬼,倒是陽間為多,為鬼為蜮,包藏禍心,每個單位都有。曾派鬼卒稽查,大都是習(xí)染成性之鬼,你看著辦吧!”這意思說得夠明白:不用等其報到,就可以上“難治之鬼花名冊”,由鍾馗處置。
宋朝陸游,是個很有抱負(fù)的詩人,以抗金復(fù)國為己任,無奈請纓無路,仕途不順,又屢遭貶黜,晚年退居山陰,有志難伸。因以《訴衷情》一表衷腸:
“當(dāng)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p>
壯志未酬,心病纏身,即令死了,也是“鬼可為神”。當(dāng)年如能披甲上陣,率兵北上,氣吞萬里如虎,“心病”也許也早好了。但這樣的仁人志士,卻偏偏找不到“速效”的“心藥”,陡然鬢先秋,淚空流。而這“藥”就在宋孝宗的抽屜里,卻偏偏不給他。
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yī)。但上述貪、禍、疑、機(jī)四種“心病”,為鬼為蜮,害莫大焉,其心似鐵,心藥難醫(yī)。必以如爐國法,鍛之煉之,令邪不壓正,始正氣浩然。
若鍾馗為“官”一任,厲行驅(qū)鬼之志,亦應(yīng)名垂竹帛,萬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