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江三中 喬毅君
教學內(nèi)容教師活動電子書包平臺應用學生活動設計意圖what do different p e o p l e do?1、利用電子書包平臺推送練習2、實時查看學生完成練習情況,對個性錯誤給與適當提醒,并記錄下有價值的課堂生成性信息。3、呈現(xiàn)相異構想,引導全班共同釋疑?!?推送”功能:1、教師推送練習;2、教師“原地 巡視”。3、呈現(xiàn)相異構想,全班共同釋疑。1、討論并完成pad上的推送練習;2、看屏幕上教師呈現(xiàn)的學生作答,思考,指出其錯誤并解釋原因。1、利用此微技術,更加快捷省力地幫助師生實現(xiàn)個別解疑和小組解疑高效學習方式;2、讓教師更加清晰準確地判斷哪些學生自己能學會以及學生群體的認知難點,從而更明確地引導和幫助學生解疑。
后茶館教學的六點基本假設告訴我們,任何學生,學習任何知識之前,頭腦里都不是“空”的,都有他們原有的知識、經(jīng)歷。而且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對于這節(jié)課來說,本課重難點要讓學生掌握各個職業(yè)所做工作的表達。學生對于職業(yè)早已不陌生,每個學生的腦海里都不是空的,都知道怎么說,差異就是有的知道全一些,有的知道少一些,或能表達準確,或表達不清楚。推送練習可以是全班推送,也可以是小組推送,我采取了小組推送。即5~6個學生完成并提交一個pad。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共同釋疑的高效學習方式。當然每個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種非同步學習,各個小組討論的內(nèi)容、達成度,相異構想等都不會完全相同。教師此時就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負責篩選和記錄。在學生討論并答題至提交的過程中,不斷利用電腦終端實時查看學生答題情況,個性錯誤給與及時提醒,同時記錄下一些共性的,有價值的,和本課教學目標有相當關系的生成性問題,根據(jù)“學生先解疑,教師后解疑”教學策略,利用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大組(全班)合作學習,讓全體同學參與解答和歸納。
綜述,相比較傳統(tǒng)的教室中“滿場奔走”以求了解學生的習得情況和發(fā)現(xiàn)學生的相異構想,利用電子書包的推送功能更方便,快捷,明了。不僅幫助老師省時省力,同時更好地服務于師生,讓教師能更好地貫徹后茶館教學的兩個基本特征:一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講。二是關注“相異構想”的發(fā)現(xiàn)與解決。
第二步:學生屏幕上將出現(xiàn)教師推送的題目,點擊圖片編輯,即可答題。
同時,教師可以通過3種途徑來實時查看學生做題情況。
第一,在電腦點擊已發(fā)布任務下的學生名字進行實時查看(一次查看一個學生)。
第二,利用已發(fā)布任務下的“作答對比”進行實時查看。
3. 利用課堂投影功能進行實時查看。
第三,學生作答完成后提交。教師根據(jù)右下方完成度自行判斷是否停止答題,進行后續(xù)的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
第一,教師別讓自己“無所事事”。
第二,教師別讓學生“無所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