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玲,邱慧成
(梁平縣人民醫(yī)院護理部,重慶405200)
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
劉 玲,邱慧成
(梁平縣人民醫(yī)院護理部,重慶405200)
該研究運用特性要因圖,對梁平縣人民醫(yī)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發(fā)生的54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找出跌倒事件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分析發(fā)現(xiàn),跌倒事件的發(fā)生與患者身體狀況、活動目的、住院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和患者對跌倒的重視程度、防范措施落實情況及醫(yī)院管理等多種因素有關,且這些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所以,樹立醫(yī)務人員風險管理意識,完善防跌倒制度、流程、預案及監(jiān)管體系,對患者實施全面、全程、動態(tài)、連續(xù)的安全風險評估,嚴格管理高?;颊?,落實跌倒防范措施,加強患者安全知識宣教,提高防范意識和能力,加強多部門協(xié)作,共同關注患者安全,對防范和減少跌倒事件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住院病人;意外跌倒/預防和控制;護理工作;危險因素
跌倒是指突發(fā)、不自主、非故意的體位改變,倒在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平面[1]?;颊咴谧≡浩陂g發(fā)生跌倒,不僅給患者的身心帶來痛苦,延長住院時間,增加家庭及社會的負擔,還成為醫(yī)療糾紛隱患。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將防范與減少患者跌倒、墜床的意外傷害作為患者十大安全目標之一[2]。如何規(guī)避醫(yī)療護理風險,防范意外事件發(fā)生,成為廣大醫(yī)務工作者關心的熱點。本院編制床位668張,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上報護理不良事件246例,其中跌倒事件54例,占21.95%,是上報比例最多的不良事件。本文運用特性要因圖對這54例跌倒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剖析跌倒事件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探討防范對策,以期減少患者意外傷害,保障患者安全,規(guī)避醫(yī)療風險。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各科室自愿上報的跌倒事件54例,其中男32例(59.26%),女22例(40.74%);年齡24~86歲,平均(62.30±16.14)歲。
1.2 跌倒事件統(tǒng)計結果 患者在住院期間發(fā)生跌倒事件后,責任護士在24 h內通過院內不良事件網(wǎng)絡上報系統(tǒng)上報至護理部,詳細記錄患者一般信息,跌倒時間、地點、具體經過,跌倒前后患者的狀態(tài),傷情,處理流程等,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跌倒患者具體情況見表1。
1.3 原因分析結果 由醫(yī)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組織護理部成員、全院護士長及部分跌倒患者的責任護士召開討論分析會議,對54例跌倒事件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性分析,運用“頭腦風暴法”找出跌倒事件發(fā)生的相關原因,進行歸類、整理,明確從屬關系,分析、選取大要因、中要因、小要因,繪出“特性要因圖”。經討論分析,確定大要因4個(人員、材料、環(huán)境、方法),確定中要因17個,確定小要因30個(一級小要因16個,二級小要因12個,三級小要因2個),從大要因到最后一級小要因共有5層。見圖1。
表1 跌倒患者具體情況(n=54)
圖1 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特性要因圖
2.1 跌倒原因分析
2.1.1 年齡 本組患者平均年齡(62.30±16.14)歲,其中66.67%的患者年齡大于或等于60歲,說明老年人群是發(fā)生跌倒事件最主要的人群。有資料顯示,每年約30%的老年患者跌倒1次或多次,而且跌倒的概率隨著年齡增長而遞增[3]。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控制能力下降,大腦反應遲緩,應變能力差[4],無法準確判斷周圍事物,行動的靈活性、協(xié)調性也下降,容易出現(xiàn)步態(tài)不穩(wěn),導致跌倒發(fā)生。
2.1.2 疾病與藥物 在本組病例中,腦卒中、消化道出血、慢性腎功能不全及COPD患者發(fā)生跌倒的概率較高。這是因為心腦血管、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常因腦血流灌注及氧供應不足引起眩暈、活動耐力及平衡能力下降導致跌倒;消化道出血患者因為貧血導致頭暈、肢體無力而易跌倒;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因為電解質紊亂,出現(xiàn)貧血、乏力而易跌倒。同時,患者服用的降壓藥、降糖藥、鎮(zhèn)靜催眠藥等也可影響患者的意識、精神、視覺、步態(tài)、平衡、血壓、血糖等,導致患者發(fā)生跌倒。
2.1.3 時間、地點與活動目的 本組患者跌倒高發(fā)時段為16:00~20:00,在此時間段,患者各種治療護理基本結束,活動機會和需求增多;其次為00:00~04:00,與患者睡眠不連續(xù),夜間覺醒、夜尿頻次增多等有關[5]。本組病例中,雖然53.7%跌倒事件發(fā)生在病房,24.07%跌倒事件發(fā)生在廁所,但其中55.56%患者下床的目的是上廁所。由于受老齡、疾病、藥物等因素影響,導致患者下床后,在如廁途中發(fā)生跌倒,故入廁這一非疾病因素與跌倒事件的發(fā)生密切相關,這與陳明慧等[6]、王曉媛等[7]研究結果一致。此外,跌倒與住院環(huán)境和設施等也有一定關系,如病房里患者物品放置不規(guī)范,無獨立衛(wèi)生間或坐便器,走廊、廁所無扶手,未配備防跌倒護理護具,衛(wèi)生間地面濕滑,防滑墊老化、翹起,防跌倒標識不醒目等。
2.1.4 護士因素 對54例跌倒事件上報當事人的學歷、工齡進行分析,大專學歷、工作0~3年的護士所負責的患者最容易發(fā)生不良事件;進一步分析原因,與年輕護士缺乏工作經驗,主動服務意識較差,安全風險意識薄弱,不能對高?;颊哌M行正確評估,未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個體化的安全宣教,且宣教頻次少、方法單一,未進行效果評價有關;而高年資護士更多參與患者安全管理,安全防范意識更強,所負責患者發(fā)生跌倒事件較少。
人力資源不足是導致跌倒事件發(fā)生的另一重要因素,因夜間患者治療護理需求較白天減少,夜間護理人員配備相對較少,巡視病房不及時,無法及時了解患者需求及給予相應幫助;部分患者無陪護人員或不忍叫醒陪護,對自身能力評價過高,自行下床,增加了跌倒的風險。
2.1.5 醫(yī)院管理 不良事件監(jiān)管體系不完善、后勤保障機制不健全、上級主管部門督導不足、人員培訓不夠等都增加了患者跌倒的風險。
2.2 防范對策
2.2.1 完善制度、流程、預案 本院護理部認真修訂了防跌倒/墜床管理制度、應急預案、上報流程、督查追蹤流程等,并組織臨床科室及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應急演練,做到人人知曉,人人掌握,以提高醫(yī)務人員防范及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盡可能將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2.2.2 樹立風險管理意識,完善不良事件監(jiān)管體系 各科室高度重視患者安全,將跌倒管理納入高風險管理范圍∶每一位跌倒高危風險的患者,均由責任護士填寫跌倒不良事件預測報告單,24 h內上報護理部,進入不良事件預警系統(tǒng);護士長/質控組長應掌握病區(qū)內所有跌倒高?;颊咔闆r,每天查房并跟蹤檢查各項防范措施落實效果,并向全科人員通報,全員參與管理,做到重點患者重點關注;護理部不定時進行抽查、監(jiān)控、指導,定期對上報的跌倒事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通報全院,對護士進行安全警示教育,以促進風險意識的提高,避免與減少跌倒事件發(fā)生。
2.2.3 全面、全程、動態(tài)、連續(xù)地實施安全風險評估 每一位患者新入院時,均由首診護士使用《患者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記錄單》對患者進行以下幾方面危險因素評估。(1)年齡∶≥65歲或小于9歲;(2)既往史∶既往是否有跌倒、墜床、暈厥、低血壓史;(3)意識狀態(tài)∶是否主觀意識清醒;(4)感覺∶有無頭暈、視覺及聽覺障礙;(5)使用藥物∶鎮(zhèn)靜催眠藥、降壓藥、降糖藥等;(6)排泄情況∶便秘、腹瀉、尿頻等;(7)自理能力∶可否自理。1~10分為低危;>10~20分為中危;>20分為高危。在本組病例中,有7例(占12.96%)低?;颊甙l(fā)生跌倒事件。提示雖然患者在入院初始評估中無跌倒風險或風險很低,但在住院期間因用藥、病情變化、特殊檢查等,跌倒風險可能增加。護士應進行全面、全程、動態(tài)、連續(xù)的再評估[8],動態(tài)調整評估頻次及防范措施,適時評價預防效果,并詳細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上[9]。
2.2.4 嚴格管理高?;颊撸鋵嵉狗婪洞胧?責任護士根據(jù)危險因素評估結果,在高?;颊叽差^懸掛醒目的紅色“高危跌倒”標識,與普通“防跌倒”標識區(qū)分開來[6],以警示醫(yī)生、護士及陪護人員加強對該患者的關注及照護;護士經常巡視病房,尤其應加強跌倒高發(fā)時段對高危人群的巡視,及時關注患者需求,在其活動時給予協(xié)助或提醒;指導患者欲改變體位及活動時,應遵守起床“三部曲”,即“3個半分鐘”∶平臥半分鐘→雙腿下垂半分鐘→站立半分鐘→行走,避免突然改變體位,引起體位性低血壓。針對使用易致跌倒藥物的患者,護士應加強用藥指導,詳細告知服藥注意事項,如服用鎮(zhèn)靜催眠藥時交代患者服藥前排尿,起床時需有人攙扶;服用降壓藥時,要注意臥床休息,在上樓、起身等改變體位的動作時要緩慢,避免腦供血不足引起暈厥;服用降糖藥時,應告知患者正確識別低血糖反應的癥狀及應急方法;使用利尿、導瀉藥的患者需要頻繁上廁所時,指導其盡量在床旁進行,并給予攙扶、幫助。
2.2.5 加強健康宣教,提高陪護人員防范能力 責任護士對患者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后,將可能引起跌倒的危險因素、安全注意事項及防范措施向患者和家屬詳細告知,帶領患者熟悉病區(qū)環(huán)境,教會患者及其家屬采取正確、有效的防范措施,并經常評估宣教效果及落實情況,及時糾正偏差,傾聽患者意見及建議,建立和諧護患關系,共同參與患者安全;本院制作了圖文并茂、簡單易懂的宣傳畫及宣傳手冊,使患者直觀、形象地理解各種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幫助其建立起正確、系統(tǒng)的風險預防知識體系[10],增強患者及陪護人員的防范意識、能力及主動配合的依從性。
2.2.6 改變排班模式,彈性調配護理人力資源 本院為二級甲等醫(yī)院,護士與床位比為0.44∶1,符合等級醫(yī)院評審標準(二級甲等醫(yī)院大于0.4:1),但由于護士輪休、請假、進修等種種原因,護士人力資源相對不足。本院全面實施APN排班模式,每班至少有2名護士,夜間護理人力增強,滿足了患者護理需求。護理部在全院范圍抽調具有較高業(yè)務素質,靈活性、應急性強的年輕護理人員建立護士機動庫[11],由護理部統(tǒng)一培訓、管理、調配,及時替代分娩、辭職人員,增加護理人力資源的配備及優(yōu)化組合,確?;颊甙踩c護理質量。
2.2.7 改善病區(qū)環(huán)境及設施 保持病房、走廊、樓梯、衛(wèi)生間地面清潔、干燥、無障礙物,浴室及衛(wèi)生間地面鋪設防滑地磚,便器旁安裝高度適宜的扶手;提供適合患者體型,尺碼、大小合適的衣服、褲子、鞋子等;對行走不便的患者主動提供手杖、助行器等輔助用具;病房內物品放置整齊、合理,床旁呼叫器、生活用品等放在患者伸手可及的地方,便器倒空置于合適位置;保潔人員清潔地板時應選擇患者及其家屬活動較少的時段,放置防跌倒警示牌,交代患者慢行、使用護具、扶手,并及時將地板拖干。護士還應對病區(qū)環(huán)境加強巡查,如∶照明燈、呼叫器、床檔、床腳剎車、水龍頭、防滑墊等,發(fā)現(xiàn)設備老化、損壞等現(xiàn)象,及時聯(lián)系后勤/設備維護人員,保持病房各項設施功能完好,消除安全隱患。
2.2.8 多部門協(xié)作,共同參與患者安全防護 患者安全防護需要醫(yī)院各個不同部門的人員共同參與,為提高防跌倒安全意識,掌握防范技能,由護理部牽頭,在醫(yī)療、藥劑、設備、總務、支持中心、保潔公司等多部門協(xié)助下,對全院護士、設備維護人員、輸送人員、保潔人員進行培訓。全院職工共樹安全意識,共同參與患者安全防護。
綜上所述,跌倒事件看似偶然事件,實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與患者身體狀況、疾病、藥物、住院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與患者重視程度、防范措施落實情況及醫(yī)院管理等密切相關。醫(yī)務人員應高度重視,樹立風險管理意識,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流程、預案及監(jiān)管體系,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宣教,提高陪護人員安全防范意識及能力,對患者實施全面、全程、動態(tài)、連續(xù)的安全風險評估,制訂個體化護理計劃,切實落實防范措施,加強多部門協(xié)作,防患于未然,將跌倒事件的發(fā)生率及危害降至最低。
[1]黃麗華,李麗娟,黃娟,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預防老年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3)∶100-101.
[2]周君桂,周春蘭,宋惠娟,等.??谱o理小組在預防病人跌倒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11C)∶4209-4211.
[3]劉旭霞,譚連,梁小玲,等.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相關因素及護理進展[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4,13(7)∶74-76.
[4]林文君,鄭春香,吳君芬.品管圈活動對腦卒中患者跌倒事件發(fā)生率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4)∶86-89.
[5]鄧遠岑,彭德清.56例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32)∶98-100.
[6]陳明慧,戴良紅.47例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4,32(2)∶221-223.
[7]王曉媛,侯惠如,楊麗,等.75例老年患者醫(yī)院內跌倒事件的分析與護理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4)∶290-291
[8]王輝,郭麗君,莊利梅,等.住院患者跌倒墜床風險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3,28(9)∶69-70.
[9]李亞玲,廖建敏,彭敏,等.住院患者跌倒的根本原因分析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3)∶1179-1180.
[10]胡道艷,陳玲.患者跌倒原因19例分析及對策[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4,43(21)∶2593-2596.
[11]溫賢秀,敬潔.基于崗位勝任力的機動庫護士培訓大綱的構建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327-33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3.053
:B
:1009-5519(2015)13-2054-04
∶2015-04-05)
∶劉玲(1974-),女,四川南充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E-mail∶2264504489@qq.com。
∶邱慧成(E-mail∶11146971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