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玲
孔子曰: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謀。就是說學習古人留下來的經驗與智慧,而這些東西都是以詩書的形式表達出來的,通過了解學習這些文字便可以漸漸的了解當年他們的境遇心情,從而通達哲理智慧感同身受。我們教育學生讀書,不能讓他們看熱鬧,走過場,一定要讓孩子靜下心來,和作者達到共識,養(yǎng)成這樣的良好習慣。
要給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誦讀習慣,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恭敬心和感恩心。作為指導者,引領者,老師必須親自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閱讀。引領孩子每次閱讀前,(尤其是閱讀古人的文章,現在所說的經典誦讀)一定要注意力集中,心無雜念、身體坐正等等,每次讀完,都應該引領孩子們讀感恩詞,說感恩的話,感恩作者。這樣慢慢堅持,學生的恭敬心便會培養(yǎng)起來了,孩子覺得閱讀文章或誦讀經典就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孩子們的好習慣是需要培養(yǎng)的,尤其是讀書習慣,我剛接的一個新班,這些孩子的各種習慣是很不好的,上課的氣氛非常沉悶,平時見了老師,就跟老鼠見了貓似的。我在開學初用了一周教他們誦讀《老子》的第一章和第四十五章,講解《弟子規(guī)》,教孩子們向老師和長輩行禮問好。自己在教室里,在孩子面前親自示范。第二周,他們的精神面貌就有所改變。他們敢和老師打招呼了,而且還給老師行鞠躬禮,孩子們猛的一下似乎長高了一截。外象上有所改變,但他們的那些小毛病,比如:懶惰不愛寫作業(yè),上課不說話,下課不閉嘴,今天他沒作業(yè),明天你又上課不帶書,還是很頑固的存在著。學生犯這些毛病,老師的批評體罰的作用是短暫的。所以我在那段日子里到校早,上課早。每天早上7:30準時到校和孩子一起搞衛(wèi)生,然后帶孩子集體誦讀《老子》。每到我的課,我總是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先讓學生靜下來,然后誦讀幾分鐘經典。從我進教室到誦讀結束大概七分鐘左右的時間,然后才上課。中午1:50準時進教室,先和孩子們集體誦讀《老子》,之后給他們講一個德育故事。大概兩個月,學生誦讀成了習慣,我也發(fā)現了可以幫我的小班長,以后我不在,或來得稍晚一些都沒關系,小班長可以先主持大家學習。
有一種教育理念——德慧智經典誦讀教育。這種教育最忌諱的就是老師或父母只說不做,老子說:修之身,其德乃真。作為教育者的老師,更應該修身,以身作則。老師如果能夠將學生一視同仁,對學生以禮相待,俯下身來和學生交流,主動向學生行禮問好,和學生一起學習的時候,老師表現出十二分的恭敬,謙虛,學生的自信很快培養(yǎng)起來。
我原來的上課問好似乎流于形式,進了教室,學生問好,我就是一邊手里做著其他的,甚至看都不看學生一眼,隨口說同學們好,請坐下,很平淡。但是自打有了課前誦讀就不一樣了,我走進教室,學生問好:我一定會恭恭敬敬的給學生還以鞠躬禮,認真的問好,這樣一來讓孩子們感覺到他們是被尊重的,我說請坐的時候,學生很自然的說聲謝謝老師,再鞠一躬才肯坐下來。下課了,孩子們說:老師辛苦了,我也同樣說:同學們辛苦了,請坐下。當我說請坐下的時候,孩子們又是鞠躬,又是讓路,又是開門的,我不離開講臺,他們不肯離開座位。
德慧智經典誦讀剛開始的一個月,我進教室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誦讀,給學生一個概念:語文課不誦讀經典,老師是不會上新課的。所以到后來,只要是我的課,我不說上新課,學生很自然的在那里誦讀經典。我覺得誦讀就是給學生清腦靜心的過程,誦讀完了再上課,效果會很好。我覺得經典誦讀可以提高課堂效率。達到事半功倍。
發(fā)揮學生的廣告效應,讓學生把誦讀的聲音帶出教室,帶進家里,鼓勵孩子放心大膽的給其他老師行鞠躬禮問好。
每天早上和中午誦讀完了,我適當抽查幾位同學,看誰背會了那一章,及時表揚獎勵,獎個小星星,獎個小本本啊什么的,或給家長發(fā)個表揚短信,短信中除了表揚孩子,更重要的是要鼓勵家長,讓家長和孩子一起來誦讀。短信內容,要有激勵性。比如:
(1)孩子最近進步很大,要是你能騰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不但可以增進您和孩子間的感情,而且會促使孩子進步更快。
(2)你這家長當得太好了,孩子有你這么優(yōu)秀的父母,是他的福氣,要是你能在閑暇時間和孩子一起學習,估計,你會永遠年輕!
(3)孩子的進步離不開您的幫助,我替孩子感謝您,聽孩子說,您經常陪她一起學習,辛苦您了!
家長見了短信一反思,覺得——唉,這孩子有進步還確實離不開自己的,自己一定要更加努力,多督促孩子在家里誦讀經典。有的還真能陪孩子一起誦讀,讀上幾次,家長覺得自己的確不如孩子,有好幾個家長拖孩子從我這里找書。就這樣,一學期下來,我班70%的孩子背會了《老子》八十一章。學生在家里誦讀,成了家長的德慧智經典誦讀的小推廣者;學生在校園里給老師行鞠躬禮,成了老師的推廣者,《弟子規(guī)》在我校大面積推開,就是因為學生行了鞠躬禮。學生將誦讀熟練的經典帶出教室,在路隊上邊走邊誦讀,讓聽的老師家長很是羨慕。那節(jié)奏,那韻律,有些音樂都趕不上。
另外,放手讓學生自主講故事,做誦讀小主持,從班干部到每個同學,孩子們很是期盼,期盼自己值班的那一天快點到來。有的同學講了故事,還搶著做小主持,故事講完了還要求唱首歌。孩子們講故事,現在都是脫稿的,我的要求是繪聲繪色,你萬一做不到繪聲繪色,你總要把故事能夠復述出來。一方面是培養(yǎng)孩子們自主學習搜集資料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培養(yǎng)和保護孩子們的圖文思維能力,記憶能力。
為了孩子們快速養(yǎng)成良好習慣,除了每天課前中午早上的經典誦讀外,我自作主張把品德課和健康課換成了《弟子規(guī)》課,學習經典的課。現在這些學生不管是禮貌,學習習慣,交流能力都比較好,課堂氣氛活躍了,不寫作業(yè)的基本上沒有了,這學期由原來的考試12個不及格,變成了及格率100%,我沒有做過卷子,也沒有十遍八遍的讓學生寫生字抄課文。而且課上的很快,第十周的時候,我就上完了一學期課本的內容,剩下的時間就是整本書閱讀,誦讀經典等。考試前的日子,我班孩子過得最輕松,很喜歡上語文課,因為在語文課上,他們可以做梅花韻拍操,可以閉目養(yǎng)神,可以看電影,可以講故事,可以唱自己喜歡的歌。每天作業(yè)一點點,有些踏實的孩子還不習慣,喊著讓我多布置作業(yè),讓我給他們買卷子。有時候我的課堂有些失控,想表現的孩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