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
作文在教學中,是學生語文的素養(yǎng)集中體現(xiàn)。但每次作文課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冒出這樣的一句話來“又要寫作文……”。可想而知,作文成為許多小學生最頭疼的一件事,學生對作文的態(tài)度是厭煩﹑討厭﹑胡編亂造。久而久之,一提起作文就害怕,把寫作文當成是學習中的頭等苦差使,作文能力提高就很困難了。照例說小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可為什么有些學生作文難于起筆,無話可說呢?針對當今作文的這種教學狀況,如何引導學生易于動筆,寫出別具一格的作文呢?現(xiàn)就談談我自己對此所作的初淺的探索。
一、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
“興趣是寫作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學習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逐漸懂得寫作是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需要,是個人發(fā)展的需要。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寫,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學生之所以怕寫作文,是因為沒有東西可寫,這就需要指導學生作文從內容入手。那么,內容從何而來呢?我鼓勵學生每天養(yǎng)成記日記的習慣,把自己一天中聽到﹑看到﹑做到﹑想到的選擇其中有意義的事記下來。因為平時游戲作為小學生主要活動之一,伴隨著他們時時刻刻。在游戲中孩子們的心情是快樂的﹑語言是流暢的,讓他們游戲后把它寫在日記里,就不會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了。寫作文時才會文思泉涌,得心應手。除此之外,不單從學生原有的興趣出發(fā),同時在教學中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讓多媒體進入課堂。相機向學生介紹一些科學知識、有趣的或感人的故事﹑童話等等。讓學生改變過去把作文當成是一個沉重包袱的畏懼情緒,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到了外面世界,從而促進與激發(fā)了學生求知欲﹑好奇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在廣闊的思維空間馳騁,寫出更好的文章。如在寫一篇表揚稿時,因為當時這種體裁是五年級學生是第一次接觸,不知如何入手,于是我把學校班級里有關拾金不昧﹑獻愛心﹑為周邊老人送溫暖﹑無名給學?;ú輼淠緷菜葓雒孀龀烧n件重現(xiàn)在學生面前,同學心中除了敬佩之意,同時表示要寫一份表揚稿來表揚這些好榜樣,那這篇文章讓學生產生了寫作的欲望。作文在一節(jié)課中很容易的解決了。又如學校大隊部組織要給災區(qū)小朋友寫一封信,他們著手寫就不知怎樣動筆,不知到底對災區(qū)小朋友說些什么,我同樣采取了多煤體,把災后的一些圖片與資料放映出來,看完之后除了淚水之外就是一篇篇交上來的優(yōu)秀作文,出乎我意料的竟連平時不寫作文的學生都在這次習作中表達了自己的心痛和愿望。由此看來。興趣對寫作是如此的重要。
二﹑寫作之前,注重培養(yǎng)說話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經提出:“用幾句話說一件事,講個故事,打個電話,傳個通知,說明一幅或一套看過的畫,描述觀察或參觀所見的自然景物或勞動場面,敘述一篇作品內容,介紹一本課外讀物,講述一篇兒童報紙的論文或新聞,直到獨立的發(fā)言﹑演說﹑報告等都可以是口頭作文,并寫下來”。同時,文章應該是在想說是才寫,是心聲的表露,只有當有真情可表﹑有真感可發(fā)時,作文才是需要??梢姡f話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寫作文就是寫話。我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讓學生仿說﹑多說﹑自由說﹑小組說﹑個人說等方式讓學生練習用語言文字來描述情境﹑表達情感。在人教版課本中每單元習作之前有一個“口語交際”,其實安排“口語交際”就是為本單元的習作打基礎。一般情況下“口語交際”與“習作”是密切聯(lián)系的。所以我很重視利用口語交際說的素材為寫打下良好基石。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把自己想說的表達出來,哪怕僅有一句話,每單元的口語交際都能讓學生交流彼此的思想,同時展開討論。對于說的不具體的同學養(yǎng)成一種習慣就是給予補充。從開始不敢說到最后說的滔滔不絕,從作文寫的不具體到最后的具體﹑通順。如人教版第八冊第二單元的習作“童年趣事”。首先我讓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童年都有那些趣事,不到幾分鐘時間,班級里多數(shù)同學都舉起了手,可見學生有話可說,自己有故事可講。這一次采取小組交流,一位同學發(fā)言其他同學認真聽,思考到底有趣在哪里,同時我也參與其中分享他們的趣事,并適當及時給予必要的點評,每人說完之后再提筆寫就比較容易了。讓學生說后再寫,活躍了他們的思維,豐富了他們的想象,在說的過程中,學生既是“演講者”,又是“聽眾”。角色的轉換,讓他們互相溝通,互相啟發(fā)。
三﹑把作文教學滲透到五彩的生活中去
“生活,作文的源泉”。應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實踐中取材。仔細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從而,新的內容就從生活中有了發(fā)現(xiàn),讓學生緊密的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讓作文成為學生自己生活中的需要和快樂,這種生活需要,而不僅僅是一種學科作業(yè),更不是負擔。而應把習作活動滲透,融于學生的生活中去,使他們可以在愉快的心境下去尋找生活中的寫作素材,減輕了作文的壓力,同時,打通作文課和其他學科的通道。創(chuàng)設和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生活與學習空間。通過多種形式的習作深入指導學生的個體生活,增強學生習作的愿望。如在習作“第一次_”,我讓學生在生活中找題目??纯茨愣嫉谝淮巫鲞^什么。最后大部分學生習作的題目都源于生活。有《第一次養(yǎng)蠶》《第一次做飯》《第一次幫別人》……這些文章中的《第一次養(yǎng)蠶》,小作者寫了養(yǎng)蠶的準備﹑過程﹑結果。寫的很詳細。更多的透露出在養(yǎng)蠶的過程中的困難及通過老師幫助而最終解決了,體現(xiàn)了其中的快樂,其實這種快樂來源于對生活的體驗。
四﹑注重大膽的想象,獲取寫作的靈感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社會進步,它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崩蠋熞朴诩ぐl(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大膽﹑無拘無束的想象,并由此進行個性化的語言表達。但我們的學生缺少想象力,寫出來的作文大多雷同,寫出來的作文僅是自己看到的,使讀者覺得文章有骨無肉?!跋胂笫亲魑牡某岚颉薄O胂竽軇?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可以使人浮想聯(lián)翩,使文章更加的充實,主題更加深刻,文章題材更豐富,思路更加廣闊。沒有想象的作文似乎無味。因此在作文訓練中,引導學生大膽的想象,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通過想象使靜物變動變活了,讓學生由眼前的事物聯(lián)想到相關的其他事物,聯(lián)想到事物的昨天,明天或假設事物在某種環(huán)境,條件下的狀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在平時的作文指導中,啟發(fā)學生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多提幾個“這像什么”“看到這些你想到什么”等問題。如在教學人教版第十二冊課文《去太空旅行》,課文要求學生學完課文做畫,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我要求在做畫的基礎上,在學生了解太空的基礎上,寫一篇同類的作文,大膽想象在太空里游的工具及情景、開發(fā)太空建造、怎樣建筑等等。由于想象能力不同,他們描繪的太空世界各式各樣,多姿多彩。使學生把作文很好的完成了。
因此,作文教學不應封閉于課堂上﹑學校內,應該為學生開辟廣闊的學習天地,讓學生的思維空間更加豐富﹑充實,才能更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作文能力,給學生多創(chuàng)造機會,打開學生的心扉,活躍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暢所欲言,自由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