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出席“上海發(fā)展沙龍”發(fā)表題為《人民幣的國際使用》演講時表示,沒有必要靠人民幣貶值應對經濟下滑;A股市場勢必進一步擴大開放;未來或更多通過公開市場購買國債和其他新型工具投放流動性。近段時間,人民幣貶值的概率十分小。同時,中國金融市場會進一步對外開放,這是歷史的必然。
中國政府及央行為何一再強調不會通過人民幣貶值救經濟?按照易綱的話,無論是一季度外匯占款減少,還是跨境資金流出比以往多,這些都是跨境資金流動的正常狀態(tài),是中國居民、企業(yè)及金融機構針對美元強勢回歸的預期,是其調整和優(yōu)化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愿意持有更多的美元資產,從而造成國際收支上的資金流出。但是,從進出口貿易關系來看,中國的貿易順差仍然很大,因此,中國政府根本不會也不需要因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大而讓人民幣貶值。也就是說,當前中國居民、企業(yè)及金融機構的金融意識與以往完全不同了,其會通過匯率變化來調整及優(yōu)化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這是當前及未來國際跨境資金流量變化的重要因素。不過,這只是一般性的解讀。
其實,央行一再強調人民幣不貶值,最為重要的是人民幣的國際化問題。就如易綱所說,人民幣國際化作為一項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逐漸向前走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存在不小的風險。因為,人民幣國際化不僅增加了中國對世界的責任,也容易把中國的風險暴露在世界面前。因此,保證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是政府逐漸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前提。如果政府為了救經濟而采取貨幣貶值的方式,即人民幣貶值,將使人民幣國際化的風險增加。因此,人民幣不能隨意貶值。易綱的演講向市場透露出一個十分清楚的信息,即盡管人民幣國際化是當前中國的一個發(fā)展戰(zhàn)略,但人民幣國際化推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是突飛猛進,更不會由于短期的因素讓人民幣貶值。
國際上對人民幣的認可程度越高,中國政府越需要保持人民幣的穩(wěn)定。因為只有一種匯率的貨幣,才能保證持有及使用人民幣國家的利益。如果不是這樣,讓人民幣匯率波動巨大,甚至讓人民幣過度貶值,那么持有及使用人民幣的國家的利益就容易受到損害。同時,由于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也是中國風險向世界暴露的過程,這就要求人民幣國際化首先要把中國自身問題處理好、平衡好,否則不僅容易把這些風險暴露于外,而且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嚴重沖擊。因此,人民幣國際化同樣是內外經濟因素的平衡過程。
人民幣不貶值也與中國政府希望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有關,特別是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正在就納入SDR貨幣藍子進入程序性的技術測算,如果人民幣貶值同樣不利于人民幣納入SDR。IMF測算一國貨幣是否可用于廣泛國際支付及主要外匯市場廣泛的交易,主要參考四個量化指標,即全球各國官方外匯儲備所占的比重;全球國際貿易結算中所占的比重;全球國際債券市場所占的比重;全球外匯交易市場所占的比重。2010年IMF檢討人民幣是否可納入SDR時,后兩項指標人民幣遠差于瑞士法郎、澳大利亞元、加元、港幣及瑞典克朗,如果人民幣貶值這種情況則會更嚴重。反過來,如果人民幣不能納入SDR,不僅會影響提升中國經濟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會影響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可使用性。當前人民幣在全球各國持有的外匯儲備之低、國際市場各國銀行持有人民幣外匯資產債務之低都與人民幣沒有納入SDR有關。而這不僅會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會影響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實施。
此外,當前中國居民及企業(yè)之所以能夠紛紛“走出去”,無論是旅游還是持有外國資產,無論是項目投資還是進入外國市場,都與人民幣堅挺不貶值有關。如果人民幣貶值,這股大潮很容易逆轉,因此人民幣還是不貶值為好。
總之,對于中國政府及央行來說,在當前的經濟態(tài)勢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是一個有利的選擇,也是當前整個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的需要。匯率的變化,其實就是國家利益的權衡,如何從國家利益的角度來確定合適的人民幣匯率水平,這應該是央行基本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