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華
一位知名教師執(zhí)教一堂觀摩課,只用了5分鐘就把新課上完,接下來就是大量的例題和練習。因其“題型新,題面廣”,“學生在不斷地動手,課堂有思考點,學生緊跟老師”,聽課的師生都比較滿意。
上述現(xiàn)象的產生并非偶然,有其必然性。一是時代的產物,憑分數(shù)升高中,中考的命題知識點來源于教材,而初中有限的知識點經過這樣的磨練,初中教師可以向學校、家長、社會交一份優(yōu)秀的答卷。學生卻苦了,極度不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二是從教學的過程看,削弱了數(shù)學知識點的產生、發(fā)展過程,過分膨脹其應用的過程,過分強調“框題型、對套路”,企圖強化思維的定勢,結果卻使學生思維陷入單一的狀態(tài)。
新課標明確指出,數(shù)學教學一定要凸顯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觀察、思考、探究、歸納,從而形成知識,并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自然接受知識。因此,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要加強知識探究過程的教學,充分暴露師生的思維過程。
在教學中要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停留在表面上,或只看其最后結果是否正確。要全面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必須了解學生解題時的思考分析過程。如七年級學完“移項”的概念后,教師讓學生解方程X+7=8,學生解得X=1,答案對了,但教師不了解學生是怎樣思考的。于是,教師問這個學生,你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學生說X與7的和等于8,那么加數(shù)X就等于8減去另一個加數(shù)7,所以X=1。結論正確,思維的過程也不錯,但是這種思維卻僅停留在小學認知水平上,沒有真正理解“移項”的意義,思維水平未提高。因而教師應調整教學思路,多把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暴露自己的思維,展現(xiàn)自己的思維,從而關注他們的思維。
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向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思維過程,讓學生通過比較,看到教師思維過程中的失敗,以及怎樣從失敗的困境中掙脫出來的過程。這樣訓練學生的思維,學生可以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注重真實情境的引入。合理的情境會讓學生積極思維,增強學生的悟性,豐富學生的思維。筆者在2個班的教學中設計了對照實驗,A班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側面展開圖形時,制作了課件,通過多媒體生動地展現(xiàn)這兩種立體圖形的側面,而B班則沒有使用多媒體,以講解為主,教學效果明顯不一樣,B班學生答題的正確率明顯低于A班。筆者又在B班引導學生動手進行實物操作,他們的理解障礙很快消除,學生在反思中說實物操作能最清晰地展現(xiàn)知識的發(fā)生過程,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注重知識結構的建立。概念的教學要注重把概念放在更大的框架內考察,公式的教學要注重公式的推導過程,例題的教學要注重題目中的分析思考、方法的多樣化等,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如七年級“描述數(shù)據(jù)”的教學,要教學條形圖、扇形圖、拆線圖,讓學生學會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選用,就要讓學生知道要制作不同統(tǒng)計圖需要的數(shù)據(jù),計算的繁簡,對三種統(tǒng)計圖的優(yōu)缺點了然于心,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具體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對三類統(tǒng)計圖的直觀效果分析討論,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統(tǒng)計圖的認識,達到教學目標,也掌握了研究問題的方法。
(作者單位:云夢縣電教裝備站)
責任編輯 林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