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葉青
一、考查詩歌文體常識以及詩文典故等常見文化文學現(xiàn)象。
示例:
(1)這首詩題名“春感”,實際是因我國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感而作,寫出這個節(jié)日的名稱及詞中暗指這個節(jié)日的景物。(2)“不羨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課本那首詩中的詩句?
二、考查一字或一詞語在語境中的意思及特定含義。
示例:
(1)簡析“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中“住”的含義。(菩薩蠻.北固題壁)(2)詞中的“兩種”指的是______,“一家”指的是_______。(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三、考查詩歌的煉字,考查不同詞性的“字”在詩文中的屬性作用。因而要選取經典試題,羅列重要“字”在文中的主要作用。
示例:
(1)“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中“入”字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落日悵望》)(2)有人說“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兩句詩中的“咽”和“冷”字用得妙,請你說說其妙在何處。(《過香積寺》)
四、考查詩歌中一句或一聯(lián)在文中的意義理解、深層含義、品鑒賞析三個等次。
示例(1):考一句意思的理解
“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這一首聯(lián)的意思。(《喜見外弟又言別》)示例(2):考一句深層意義理解
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lián)“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的理解。(《聽蜀僧睿彈琴》)
五、考查對詩歌局部或整體內容的理解和概括整合。
示例:
(1)詞中上片寫了哪些“風塵惡”的景象?(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2)本詞上下片各寫了什么,請簡要概括。(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六、考查詩歌局部或整體的篇章結構安排。
示例:
(1)這首詞的開篇有何特點?(《蝶戀花 出塞》)(2)說說這首詩的思路脈絡 (《春日憶李白》)
七、考查詩歌的各種“象”。詩歌的“象”可分為 “景象”“物象”“人象”。寫“景象”的詩歌要么局部寫景,要么整體寫景。據(jù)此可在意象、景象(圖景)、意境、情感、寫景手法和作用上命題。寫“物象”的詩歌即為詠物詩,可針對物象特點、寫物寄托(志)、描摹物象手法命題。寫“人象”可圍繞人物形象、刻畫手法、情感寄托等方面命題。
以詩歌“景象”舉隅。
示例(1):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考景象畫面、情感)
示例(2):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問題:試從一個或兩個角度賞析這首詩。(考情與景的鑒賞)
八、考查詩歌的“情”。詩歌的“情”可從字詞、句、篇中溢出,考“情”可考查情感內涵。情感內涵可以是一種情,可有幾種復雜的情,也可有感情的前后變化??煽疾榍楦斜憩F(xiàn)手法。
示例:
(1)詩的后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軍城早秋》)(2)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減字木蘭花》)(3)《滿江紅 登黃鶴樓有感》的開頭寫作者登黃鶴樓遙望中原,結尾說“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變化?
九、考查詩歌的主旨
示例:
(1)簡要分析兩首元曲的思想感情。(《越調 小桃紅》 楊果 《越調 平湖樂》王惲)(2)這首詞的主題是什么?有人說作者的內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說作者的內心是溫暖的,你認為呢? ( 《長相思》 李煜)
十、考查詩歌的藝術手法。藝術手法可作一個從小到大的梳理劃分??芍劬植炕蛘w來考查手法。
示例:
(1)“河洛腥膻無際”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念奴嬌·登多景樓》)(2)本詩用了哪種描寫方式?有何作用?(《鳥鳴澗》 王維 )
十一、考查詩歌的風格和語言特點
示例:
(1)梁啟超評價這首詞說:“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蹦阃膺@種說法嗎?說說理由。 (《漁家傲》 李清照)(2)這首詩的語言表達有怎樣的特點? (《雜詩》 王維)
十二、考查詩歌的鑒賞與評價。
示例:
(1)《宋詩鈔》中說唐庚的詩“芒焰在簡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蘊藏著激烈情感,試結合本詩作簡要分析。( 《醉眠》 )(2)《唐宋詩醇》稱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樸,不假妝點,自具蒼老之致,七絕中之近古者。”你認為這樣的評價合理嗎?為什么?
十三、考兩首詩異同點的比較與鑒賞
示例:
(1) 請分別賞析兩首詩結句的表達效果。(《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訪隱者不遇成二絕(其二)》(2)兩首詩在抒發(fā)送別之情的同時,還表達了什么共同的情感?(《峽口送友人》《送蜀客》)
綜上梳理羅列了詩歌常考的十三種基本題型,詩歌考查題型基本盡入彀中。針對考題,再引領學生思考研究應答程理。這樣就可以條分縷析、綱舉目張地織就一張詩歌鑒賞題的知識網絡圖譜,有了這樣的詩歌考題寶典,可據(jù)此再精選經典例題強化訓練,就能化被動大量題海戰(zhàn)為主動精品出擊戰(zhàn),復習頭緒清晰,高效減負,成果不言而喻。淺見陋識,就教于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