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兵
【摘 要】 創(chuàng)新,是時代進步和新事物誕生的不竭源泉。教學活動同樣如此,只有創(chuàng)新,教學的生命才會充滿活力,就如“反?!钡呐e動往往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一樣。
【關 鍵 詞】 語文課堂;煥發(fā);生命力
教育實踐中,教師的教學往往偏重對知識的“傳遞”,而忽視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從認識事物的那一天起,孩子們便以驚奇的目光來打量世界。入學后,隨著時間的流逝,會發(fā)現部分孩子的想象之花逐漸枯萎,學習中未知的領域不再使他們感到好奇。過分依賴老師給出現成的謎底致使學習變得索然無味。長期下來,學生把教師能變成了“神”,創(chuàng)新思維對于學生來說,是“迷”,學生只依賴于老師所勾畫出來的內容,能背下來就是乖學生,往往用考試來衡量學生。那么,教師要如何改變上述現狀,課堂教學中該如何做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四點入手:
一、教師應激發(fā)自身學習熱情
沒有教師充分準備的教學活動,是盲目的。在平時,我們應不斷吸收相關教研成果,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以指導我們科學教學。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教育飛速發(fā)展,各種教育思想和教學理論層出不窮,令人應接不暇,其中不乏科學性、指導性極強的思想理論。我們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不斷學習這些思想理論,以武裝自己的頭腦。正如朱熹所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以源源不斷的科學理論為指導,才能為我們教學活動的不斷創(chuàng)新打下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從而保證教學創(chuàng)新的非盲目性。
如在教授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的《“偃旗息鼓”和“圓滿結束”》一文時,我便以廣州市現代教育科研中心主任謝國生老師的“啟發(fā)研究型教學法” 中一些思想(其核心原則是“激發(fā)機制”“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遷移”等)來指導教學。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這一堂富有創(chuàng)新的公開課上得較為成功,得到聽課的領導和老師們充分肯定,獲得課堂競賽的一等獎。
二、課前充分準備
授課前充分備好教材和學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正像《孫子兵法》中說的那樣,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要想把一堂課上得富有創(chuàng)意,必須充分考慮自己和學生,讓學生與老師默契配合很重要。要達到這一默契,教師不能干偷懶活,首先,應充分備好所授內容,用敏銳眼光去挖掘教材中蘊藏創(chuàng)新契機的“點”;其次,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感悟水平,問題的設置要能激活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其對問題的解答產生躍躍欲試的心理,有跳一跳才夠得著,一點破又茅塞頓開的感受,即問題的設置應恰到好處。學生若能長期保持在這樣的狀態(tài)中,定能培養(yǎng)出一個思維活躍,想象豐富的創(chuàng)造型群體。
如在教授《“偃旗息鼓”和“圓滿結束”》一文時,我便充分準備,挖掘出文中蘊藏創(chuàng)新契機一個點:那就是不迷信語言學家這一權威,不動聲色地在黑板上將原文題“偃旗息鼓”和“圓滿結束”,改寫成“‘偃旗息鼓=‘圓滿結束?”,變并列短語為帶疑問的等式。改寫之后,同學們情緒激動、竊竊私語,都在追問:課文的標題為何改成了這般模樣;老師的這一改動在暗示著什么?這就大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望,為教學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設計作了鋪墊。
三、教學敢于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教學的生命才會充滿活力,就如“反常”的舉動往往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一樣,教學活動同樣如此??梢韵胂螅簩W生送走一屆又一屆,教案寫了一遍又一遍,可內容卻重復了一次再一次,教師興致勃勃地當“傳遞”,學生硬頭皮接受,那將是何等尷尬的局面。過分迷信教材、教參的結果,勢必導致教師成為“傳聲筒”“搬運工”,教的使勁忙碌,學的心煩意亂,那還談得上什么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有挑戰(zhàn)權威的精神,以突破出點新東西,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這正如趙翼所說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詩文貴在創(chuàng)新,教學也應如此。
如在教授《“偃旗息鼓”和“圓滿結(下轉33頁)(上接31頁)束”》一文時,我便挑戰(zhàn)性地提問,讓正滿懷期待心情的同學們比較改后文題與原文題的優(yōu)劣時,同學們思維活躍、各抒己見:有的認為原題好,理由是作者想以兩個成語不能混用來批評當時不當的文風;但更多的同學則認為改后文題好,理由是它除了能體現持相反意見同學的意思外,還有設下懸念、吸引讀者的優(yōu)點。當我提示這是一篇新聞短評時,有幾位同學便想得更遠了,認為新聞的標題就應該像這樣做得標新立異,才能收到馬上引起讀者關注,要弄個水落石出的效果,以實現作者寫作新聞的目的。就這樣,同學們肯定了這一創(chuàng)意的價值。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創(chuàng)新,居然收到如此好的效果,極大地啟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他們嘗到了創(chuàng)新的甜頭,為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創(chuàng)新,起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四、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留給學生思維的凈土
沒有創(chuàng)新思維,一切偉大的發(fā)現便不會誕生,人類的文明也將停滯不前。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除自我教學的創(chuàng)新外,更應鼓勵學生去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常給他們留下一個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教學中面對學生的異議,也應放下面子,大膽假設、求證,然后再下結論,不能不屑一顧,不加推敲而一棍子將其打死,否則,這將極大地挫傷學生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況且,即使是最正統(tǒng)的教科書,也難免有疏漏甚至錯亂的地方,或許就正好被學生發(fā)現了,也不是不可能的。在我的實際教學中,語文教材中的一些疏漏之處,便不時會被學生發(fā)現,就是最好的例證。所以,我們應開辟一片適宜創(chuàng)新思維生長的土壤。這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十分必要。
總之,教師思想觀念的更新,已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們不能墨守成規(guī)、裹足不前,我們只有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導者,才不致被時代的潮流所淘汰。
【參考文獻】
[1] 熊大冶. 語文課堂教學藝術[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2] 段昌平. 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研究[M].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3] 白立軍. 創(chuàng)設情境為語文課堂注入新的活力[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