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天蘭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jīng)啟動了十多年,這一次改革對于我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到底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呢?可以肯定的是,近些年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方法在不斷改進,教學質(zhì)量在不斷提高,但尚不能令人滿意,目前主要還存在如下幾個病癥。
一、走向了重視語言知識教學或語言技能訓練的兩個極端
我國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教學過分關(guān)注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后,雖然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仍然過分注重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講解。因為教師擔心學生活動過多占用太多時間,而沒有時間講解語言知識,從而壓縮了語言實踐運用的環(huán)節(jié)。另外,部分教師會留出時間專門開設詞匯課、語法課,復習課中,教師也是專門給學生復習詞匯和語言知識。這就使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走向了語言知識教學的這一極端。
二、初中英語教學演變成了應試技能的訓練,脫離了英語語言教學的本質(zhì)
英語語言教學的本質(zhì)是促進學生掌握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增強世界文化意識,形成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初中英語教學一向注重英語詞匯、語法的傳授,過分關(guān)注學生英語書面語的掌握。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為考而教、為考而練,是多數(shù)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這樣,教出來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有一套完整的初中英語語法體系,大部分學生都是分析英語句子成分和結(jié)構(gòu)的行家,個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應試技巧,令多數(shù)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汗顏。而當學生真正使用英語時,則問題層出不窮,這明顯脫離了英語語言教學的目標和宗旨。
英語教學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善學生表達能力,增強世界文化意識和發(fā)展思維方式方面,起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從根本上脫離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首先,為了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我們教師對每堂課的基本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要有新的定位和認識,摒棄教學為學生高考服務的功利思想,通過各種交流渠道與實踐機會,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價值所在,為促進他們終身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筆者認為,英語語言學習的最大障礙來自于中英文思維習慣的差異和兩種文化差異。因此,我們一方面要使學生拉近對兩種文化認識和理解上的差異。這就要求我們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設計中要體現(xiàn)這種差異的情境,使學生加深對這種差異性的體驗和理解。
三、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依然占主導地位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但是,當我們走進課堂,仍然會發(fā)現(xiàn)很多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依然是傳統(tǒng)模式:先講語音,再講單詞,后講課文,最后講語法。這些語言知識的講解仍然是孤立地進行,而不是在語境中進行。當然,也有部分教師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流于形式,沒有落到實處。許多教師在一些課型,如聽說課與閱讀課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的嘗試,而在語法課、詞匯課、復習課等仍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式的教學方式;在低年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到高年級尤其是畢業(yè)年級則又采取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這勢必又走進了應試教學的誤區(qū)。
因此,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我們需要不斷對現(xiàn)有的教學法進行審視,需要積極進行嘗試與探索,調(diào)整、發(fā)展和豐富現(xiàn)有的初中英語教學方法,找到適合我國國情的外語教學方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