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輝
一、做好差異教學的前提——分組、分層
在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學習興趣等方面進行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參考心理教師對學生進行的氣質分析的有關資料,我們將學生進行分組(4人一組)。組員保持相對穩(wěn)定,分好組后所有學科都以這些小組為基本學習單位。分組原則按照小組成員的綜合學習成績,以好—中—中—差呈現(xiàn),并充分考慮學生的氣質、特長及性格特點。盡量做到小組成員之間學習能互補(以總分為基準,特別兼顧語數(shù)英單科互補),性格能相合。設立組長一名。此項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負責完成。小組成員相對穩(wěn)定,以便于學習的展開和評價。
二、關注差異教學的核心——差異目標的分層預設
在備課時,我們依據(jù)各科2011版課程標準及《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yè)質量評價標準》的細則和分類,在充分了解和熟悉學生的基礎上,預先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設置,呈現(xiàn)梯度性,如基礎、中等、提高等,并預設課堂上的分層教學活動安排。這些,都要求落實細化到每個學生個體。課題組專門設計了小班化課堂差異性教學的備課本,一方面對教師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導向指引,一方面也便于定期檢查落實。
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我們充分發(fā)揮了個人的積極能動性,差異教學的意識日益濃厚,能根據(jù)學情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目標分解,提出不同的目標達成度,避免了一刀切。經(jīng)過一年多的實踐,初步形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講,事情可做,人人都有收獲的課堂教學氛圍。
三、把握差異教學的關鍵——教學策略的差異預設及操作
科學恰當?shù)剡M行教學目標的分層設置,只是課堂差異教學中走出的第一步。如何達到預期目標?如何落實?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圍繞目標的設定進行教學策略的差異預設及差異實施,包括課堂上提問、輔導、練習(課內(nèi)、課后)等,均要求分層設計,圍繞各類目標進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需要。
差異課堂教學的實施,由始至終,都貫穿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有時是顯性的,有時又是隱性的。探討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使這種常態(tài)下的互動更富高效,是提高差異目標達成度的關鍵所在。
1. 師生互動策略
師生互動1:課堂提問。差異性提問,是小班課堂差異教學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在差異教學理念的指相下,教師的提問,一改過去的隨意性,針對性強,梯度顯現(xiàn),能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各類不同學習能力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減少分化。
師生互動2:小組討論。老師到各小組廣泛巡查,關注學生的討論,及時加以引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糾錯。這是我們廣泛使用的一種策略。與傳統(tǒng)課上的巡查不一樣,現(xiàn)在我們的思想觀念已經(jīng)改變——心中裝著學生,老師們不再僅僅是檢察官,更多的是守護人的角色,不過分干預學生的活動,給他們充分的討論時間,適時加以引導,讓知識有足夠的時間在他們的心中停留,讓一個個疑問在同學間的討論中慢慢消散。
師生互動:3:小組練習。老師批改A同學,再引導A同學向組員解釋分析有關的知識點,并引導小組之間解決一些他們能力范圍內(nèi)可以解決的問題;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面批或全員批改,以便及時解決學生問題。
師生互動4: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及批改。在課后作業(yè)的布置上,一改以往的一刀切,針對不同層次布置不同的作業(yè),可以布置必做題和選做題。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簡單綜合題,以B層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探索性問題。第二、三層次的題目A層學生要求全做。第三層次為選做題,B、C兩層學生可選做。這樣可使A層學生有練習的機會,B、C兩層學生也有充分發(fā)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而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積極性。
2. 生生互動策略
生生互助1:課前預習。教師布置具體任務,由指定同學組織大家預習,互相督促,作好課前準備。
生生互助2:小組活動。包括小組討論、小組練習、小組互評等。由指定同學組織活動的具體事宜,組內(nèi)互評、互檢、互促,發(fā)揮小組互助合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教師能夠運用平等、尊重、啟發(fā)和耐心守望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溝通,自己去解決相處過程中的問題,讓學生學會共事,學會合作,學會相互欣賞,學會相互支持。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