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望山
摘 要:老是年齡的真實,不老是心態(tài)的顯示。人老了,都企盼老有所樂。其實,老有所樂首先得老有所為。有位臺灣詩人說:“看誰老得漂亮。”言下之意就是要老得有精神,有智慧。沒有它,即使衣錦食甘,也會索然無味。
關鍵詞:老有所樂;老齡化
引言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逐步發(fā)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髙,人囗老齡化趨勢發(fā)展較快,老年人越來越多。雖然我囯政府采取多項措施,加大了民生保障工作力度,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等問題逐步得到較好解決。但是,從精神層面上講,由于種種內在或外在環(huán)境因素的限制,老有所樂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能享受到的。對有些老年人來講,老有所樂可能還是一種奢侈生活。許多老年人,特別是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休的老年人,只能是發(fā)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嘆。
如何讓我院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活得越來越快樂。身心愉悅,髙髙興興地安度晚年?我院一批老年人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那就是給老年人一片自己的天空,為老年人多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讓他們老有所為,正所謂:老有所為才能老有所樂。
一個人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過退休生活,是人生的一大轉折。因此退休前要做好退休的準備,特別是思想上的準備,退休后要積極融入社會,找到自己的樂趣。
一是參加一項活動。現(xiàn)在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老年組織,有老年文藝隊、老年秧歌隊、老年騎游隊、老年門球隊、老年書畫等等,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可以報名參加到這些組織中去,尋找老年生活的樂趣,即使一時沒有參加到老年組織中去,也不能在家無所事事,應該參加一項有意義的活動,或者健身鍛煉,或者寫字作畫、修身養(yǎng)心。
二是確立一個目標。家庭生活要有目標,健身要有目標,家庭建設要有目標,甚至走親訪友、旅游等都要有一個目標,辦任何事情都要設想一個目標,有目標比沒有目標好,有目標就要有奮斗,就要動腦,就要為之努力。實現(xiàn)目標對人生就帶來樂趣。
三是結識一些朋友。老年人退下來以后,與原單位的同事,由于年齡差距,真正成為朋友的不多,上班時又由于工作忙,社交不多,因此社會上能夠有共識的、海闊天空聊天的朋友也不多。退休后要盡快在各種老年團體中或者在社區(qū)結識一些老年朋友。因為同齡人在一起又都是退了休的,容易心心相通,對社會問題、家庭問題、其他一系列問題、容易構成共識,說話能說到一起,心中有煩惱事說出來能互相理解,大家在一塊一說一笑,煩惱也就沒有了。
四是學習一點知識。眾所周知,現(xiàn)代社會是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急劇變化的社會,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信息化又跟家庭密切聯(lián)系。我們老年人許多知識都是上世紀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代社會對知識的要求。中央要求建設學習型社會,根據(jù)這個理念我們老年人也要不斷學習,除關心時事、政治以外,還應學習一些新知識,跟上時代的節(jié)拍,老年人還可以根據(jù)老年生活的要求,參加老年大學的學習,學一些生活類的知識,增加老年生活的樂趣。
退休近二十年的饒澤民老師,居家以讀書為事,因履踐中國農業(yè)出版社約稿之承諾,就“扇文化”主題廣搜資料,繼續(xù)深層探索,并前往蘇、杭、滬地走訪博物館,扇莊,扇廠,訪扇訪藝,歷兩三年,數(shù)易稿成書,于2000年3月出書發(fā)行,約26萬字,簽約發(fā)行-萬冊。業(yè)內行家推譽為扇文化領域“填補空白”之作,當年入藏于囯家圖書館。后又在本市各報刊發(fā)表文章數(shù)十篇。2009年起,受邀為市圖書館“漢江講壇”專題主講。講題涉及“2009年大日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節(jié)俗”,“昭明太子一家人”及“迷茫昭明臺”,“穿天節(jié)”,“歷日趣談”等等。
楚天快報報道的“70歲的俏阿姨樂當紅娘牽紅線”的周春芝,她退休后成立了一家民間藝術團-一夕陽紅藝術團,團員近百人,自任團長同時也擔任團里的主持。每天組織他們排練節(jié)目,-旦有文藝演出,他們的節(jié)目經常受到觀眾的好評。她自信快樂感染家人,她的老伴張達武是本單位的-名退休教師,在她的感染下,張達武的晚年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他愛好攝影,每次只要藝術團表演節(jié)目,他就會去現(xiàn)場拍照,為每名團員記錄下精彩的瞬間。她樂觀向上戰(zhàn)勝病魔,2007年春天,她被査出患乳腺癌,積極配合治療,吃了5年抵抗癌細胞的藥物,在做化療期間還去堅持主持節(jié)目,她的生活不僅沒有因患病受到影響,還讓她更加珍惜與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她廣交朋友樂當紅娘,利用自己身邊的資源幫助他人,她也覺得很快樂。
還有一些退休職工,如劉宜憲:愛好戶外活動,太極劍、老年門球,多次參加各類表演和比賽活動。
關愛老人,除了吃穿,還要從“心”入手,做好、做足精神贍養(yǎng)這一門課。如何在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等基礎上,讓其老有所為,從而達到老有所樂,還需要包括政府、社會、家庭在內的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只要我們調適自己的身態(tài)與心態(tài),注重養(yǎng)生與保徤,踐行老有所樂與老有所為,我們就可以自豪而無悔地向世人宣稱:“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參考文獻:
[1]李玲.淺議開展老有所為工作[J].陜西煤炭,2008(05).
[2]洪澤民.用科學發(fā)展觀實現(xiàn)老有所為[J].今日科苑,2006(01).
[3]劉景安.論新形勢下的老有所為[J].勝利油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01).
[4]周濟.老有所為的新奉獻[J].政協(xié)天地,2005(12).
[5]任巨蘭.也談“老有所為”[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4(04).
[6]張惠君.老有所為的基本理論與實踐[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