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平,張 坤,王玉明,田志杰,李敏惠
成都醫(yī)學院:1 基礎醫(yī)學院;2 生物醫(yī)學系;3 科研實驗中心, 成都 610083
《生物化學》試題庫的編錄與應用效果分析
楊 平1,張 坤2,王玉明2,田志杰2,李敏惠3
成都醫(yī)學院:1基礎醫(yī)學院;2生物醫(yī)學系;3科研實驗中心, 成都 610083
目的 建立具有自動組卷功能、題量豐富的《生物化學》題庫系統(tǒng),實現(xiàn)教考分離。方法 依據(jù)教學大綱編錄《生物化學試題庫(V5.0)》系統(tǒng),采用其自動組卷功能對生物技術專業(yè)和醫(yī)學影像專業(yè)學生進行課終考核,應用“正方現(xiàn)代教學管理信息系統(tǒng)”和“試卷分析V1.0系統(tǒng)”以及SPSS軟件對試卷難度、區(qū)分度、信度和效度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結果 與對照組人工組卷考核方式相比,實驗組考試成績呈正態(tài)分布,難度適中,區(qū)分度更好,成績可信、有效。結論 《生物化學試題庫(V5.0)》系統(tǒng)題量豐富,可以用于教考分離,實現(xiàn)考試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生物化學;試題庫;試卷分析
生物化學是一門從分子水平探討生物體分子的具體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與調節(jié)以及遺傳信息傳遞的分子基礎與調控規(guī)律等的基礎生命科學,是現(xiàn)代醫(yī)學教育的主干課程[1-2]。而考試則是檢查生物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評價方式。傳統(tǒng)的人工組卷考試方式無法規(guī)避授課教師主觀因素的干擾[3-4],影響了對教學效果的科學評價?;诖?,成都醫(yī)學院采用商品化通用題庫軟件自主編寫和錄入(以下簡稱編錄)試題,構建了一套生物化學試題庫系統(tǒng)(現(xiàn)已更新至版本V5.0),該系統(tǒng)在進行組卷時,授課教師本人不參與命題,由題庫管理員通過計算機自動成卷模塊進行統(tǒng)一的抽題和組卷,有效實現(xiàn)了教考分離。該文將通過對采用該系統(tǒng)自動組卷實施《生物化學》課終考核的不同專業(yè)考試成績進行綜合分析,為進一步完善該試題庫系統(tǒng)的建設、促進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判斷生物化學考試的整體價值提供重要參考。
1.1 系統(tǒng)簡介
采用商品化通用題庫軟件—“中恒萬維題庫軟
件”(中恒科技)進行題目的編寫和錄入,目前《生物化學試題庫(V5.0)》已成功完成了2萬余條試題編錄量,內容涵蓋《生物化學(第七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 査錫良主編)所有章節(jié),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名詞解釋題、填空題、簡答題和論述題7種題型,試題難度包括“難、中、易”3個層次,并且對于部分容易發(fā)生混淆的試題進行了詳細的注釋。
1.2 特點與優(yōu)勢
該試題庫系統(tǒng)具有簡潔的操作界面,豐富的題型支持,完善的聯(lián)機輔助;可自行設置課程、題型、難度,根據(jù)課程改革和考綱調整隨時調整課程結構;錄入試題時可以實現(xiàn)自動對應更新,并且具有智能化雷同試題檢測功能,保證了題庫的質量;支持試題的批量錄入和維護,可以隨時將試題導出到Word文檔,方便審核和日常應用;支持智能組卷和手工組卷,采用向導模式,可嚴格設置試卷結構,也可按模糊條件組卷,通過組卷策略管理,輕松實現(xiàn)教考分離。
2.1 研究對象
為了提高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選取由同一位教師任課的3個不同專業(yè)的平行班為研究對象(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均相同),實驗組為生物技術本科班(56人)、醫(yī)學影像本科班(112人),對照組為臨床醫(yī)學本科班(164人)。
2.2 組卷和閱卷
實驗組由系統(tǒng)管理員根據(jù)既定授課計劃和教學大綱自動組卷,在對組卷難度參數(shù)進行設置時,將試題的抽選規(guī)則設置為“易∶中∶難=1∶3∶1”,以實驗組09級生物技術班為例,此次自動組卷難度系數(shù)q<0.3的偏難試題有12題,占全卷的19.3%;q值介于0.3~0.7之間的難度適中題有38題,占全卷的61.4%;而q>0.7的偏易題有12題,占全卷的19.3%。對照組由任課教師本人人工組卷,不實施教考分離。
閱卷工作由任課教師和教研組其他教師共同完成,按照題庫系統(tǒng)提供的標準答案和評分標準進行流水作業(yè),由教研室主任和教學秘書完成審核工作。
2.3 試卷分析
采用“正方現(xiàn)代教學管理信息系統(tǒng)”和“試卷分析V1.0系統(tǒng)”進行試卷分析。其余數(shù)據(jù)經(jīng)EpiData軟件錄入,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后期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
3.1 試卷的組成分析
實驗組:自動組卷4套,滿分100分。生物技術專業(yè)A、B試卷(單項選擇題45分、多項選擇題10分、名詞解釋15分、填空題10分和簡答題20分,共62題);醫(yī)學影像專業(yè)A、B試卷(單項選擇題45分、多項選擇題20分、名詞解釋15分、填空題10分和簡答題10分,共66題)。
對照組:人工組卷2套,滿分100分。臨床醫(yī)學合班A、B試卷(單項選擇題30分、填空題30分、判斷題15分、名詞解釋15分和簡答題10分,共67題)。
3.2 試卷的成績分析
所有參試班級均選用A試卷為考試卷,B試卷為補考備選卷。試卷A考試分析總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考試總體情況分析
實驗組整體成績正態(tài)性W檢驗(Shapiro-Wilk test)顯示P>0.05,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對照組W檢驗P>0.05,偏度(Skewness)為-0.631,峰度(Kurtosis)為0.082,整體成績呈負偏態(tài)分布,但程度較小,如圖1所示。
圖1 成績分布直方圖
3.3 試卷的質量分析
3.3.1 難度 實驗組試卷整體難度適中(q值分別為0.658和0.695),難度偏大的試題主要為多項選擇題。對照組試卷整體難度偏低(q值為0.733),除單項選擇題和判斷題難度適中外,其余題型難度均偏低。
3.3.2 區(qū)分度 自動組卷的兩套試卷整體區(qū)分度(δ)分別為0.372和0.346,評價均為較好。而對照組,人工組卷生成的試卷整體區(qū)分度僅為0.169,區(qū)分度較差,特別是單項選擇題、判斷題和名詞解釋的δ值均低于0.19,區(qū)分能力不強。
3.3.3 信度 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兩套試卷的克龍巴赫(Cronbach)信度系數(shù)(γi)分別為0.613和0.605,介于0.40~0.76之間,考試成績可以信賴;而對照組的Cronbach信度0.297,測試結果不可靠。
3.3.4 效度和覆蓋度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試卷完全由計算機軟件進行試題的取舍和成卷,我們只須制定一些組卷規(guī)則(如第一章共有5節(jié),每節(jié)隨機抽取1題,共5題;第二章共有4節(jié),每節(jié)隨機抽取2題,共8題;第三章……)即可,因為試題庫的建設是在既定教材和教學大綱框架內進行的,因此所有被選取的試題都不會超出大綱確定的范圍,并且能夠覆蓋教學大綱所有既定章節(jié),有效規(guī)避了主觀因素的干擾。
考試是教學活動的重要評價環(huán)節(jié),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5-8],由任課教師本人負責命題進行人工組卷工作,將無法規(guī)避教師個人主觀感覺和經(jīng)驗等人為因素的干擾,對于所選題目的標準性、難易程度、考試成績的預期分布等也會欠缺考慮,甚至出現(xiàn)“一道題年年考,一套題隔年考”的不良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人工組卷的生物化學考試結果難以真實反映學生對所學生化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能力,也無法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正確的評價和及時的反饋。試題庫系統(tǒng)的建設是實行教考分離,推動教學管理的科學化、現(xiàn)代化,考試的客觀化和公正化的重要措施[9-10],在進行組卷工作時,任課教師本人可以回避組卷,由題庫管理員按照既定規(guī)則進行計算機自動組卷工作,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又提高了試卷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在該研究中,我們通過試卷難度指標對試卷質量進行評價:實驗組試卷難度適中,且絕大多數(shù)題型的難度系數(shù)均保持在0.4~0.7之間;而人工組卷的對照組試卷難度明顯偏低(q=0.733),尤其是填空題、名詞解釋題和簡答題q值均大于0.7,這說明那些題量少、分值大的試題更加容易受到人為因素干擾,這也是對照組平均分值高于實驗組的主要原因之一。從試卷的區(qū)分度指標評價本輪試卷的質量,我們發(fā)現(xiàn):實驗組區(qū)分度評價為“非常好”的題型包括多項選擇和簡答題,評價為“較好”的有填空和名詞解釋題,無區(qū)分度“較差”的題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單項選擇題抽調規(guī)則時,難度設置為“易∶中∶難=1∶3∶1”, 但考試成績的實際區(qū)分度評價卻僅為“尚可”,這可能與題庫系統(tǒng)中單項選擇題的來源主要為互聯(lián)網(wǎng)、習題集或“保留題”有關,在今后對該題庫系統(tǒng)進行升級和維護時,建議對這些保留題目進行適當修改,加大教師創(chuàng)新題目所占的比重,提高試題庫中單項選擇題的質量。
[1]査錫良.生物化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5
[2]吳清華,馬文麗,朱利娜,等.生物化學在線網(wǎng)絡試題庫和自測教學系統(tǒng)的設計[J].醫(yī)學信息,2009,22(5):587-589
[3]邵穎,賀菊萍,曹澤虹,等.食品工程專業(yè)生物化學課程試題庫建設的探討[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09,8(3):181-182
[4]李紅林,張秀云,楊映雪.生物化學試題庫的建立[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06,21(4):389-390
[5]蔡琳,許能鋒,何保昌,等.《流行病學》試題庫的應用與分析[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3):30-32
[6]李新偉,楊杰,白小嘉,等.我院試題庫建設現(xiàn)狀分析及改進策略[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11,9(2):134-135
[7]梁海麗.基于通用試題庫的智能組卷系統(tǒng)的開發(fā)[J].邢臺學院學報,2011,26(2):165-166
[8]吳潔明,陳佳.基于試卷質量分析的計算機基礎題庫建設實證分析[J].梧州學院學報,2011,21(2):83-86
[9]劉毅,俞國紅.試題庫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9(3):1-4
[10]龍堯,羅清逢,馮冰,等.醫(yī)學院校教研室試題庫的開發(fā)與應用體會[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0,23(3):369-370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utcome of the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Database
YangPing1,ZhangKun2,WangYuming2,TianZhijie2,LiMinhui3
1DepartmentofBasicMedicine;2DepartmentofBiomedicine;3CenterforResearchExperiment,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610083,China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database with automatic test item combination function and rich contents to separate teaching from examination.Methods Based on the teaching syllabus requirements, we constructed the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Database V5.0. End-of-course tests were given to students majoring in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medical imageology. The test difficulty, degree of distinct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with FANGZHENG 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est Paper Analysis System V1.0, and SPSS software.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s manual test item combination assessment, test sco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better normal distribution, proper degree of difficulty, better degree of distinction, and greater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Conclusion The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Database V5.0 is suitable for separ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and can realize the fairness and rationality of tests for its abundant test items.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database; test paper analysis
成都醫(yī)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G201225,JG201218,JG201405,JG201508)
2015-04-28
楊平(1977-),男,遼寧盤錦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和研究工作。
李敏惠(1977-),女,四川簡陽人,碩士,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分子免疫學。 電話:13880431865;E-mail:252710700@qq.com
G434
A
1004-5287(2015)05-0520-03
: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50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