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錢夢龍語文教學思想的內容
錢夢龍語文教育思想的內容主要是指他“三主”的語文教育思想,即“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錢夢龍“三主”的語文教育思想,自上世紀80年代問世起至今,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其中不乏贊成、反對及保持中立的呼聲。
掀開喧囂爭論的面紗,窺視爭論下的深層本質,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結論:人們爭論的焦點,前期主要集中在誰是主體、誰是主導的定位問題上,后期爭論的重心就逐漸轉移到了“訓練為主線”這個問題上。這也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幾十年來語文界對于語文學科性質認識上的演變。錢夢龍“三主”語文教育思想提出的八十年代,正是“工具說”一統(tǒng)天下的時代,加上剛剛恢復的高考具有絕對的權威性,“訓練為主線”自然成為人心所向。而“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則明顯有悖于傳統(tǒng)的“師傳生授”的教學格局,也挑戰(zhàn)了根深蒂固的師生關系中教師的絕對權威,自然飽受非議。而九十年代中后期那場聲勢浩大的批判語文教學人文精神失落的大討論,明顯影響了語文教育的決策層,“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就是妥協(xié)折衷的產(chǎn)物。新課改以來頒布的幾套課程標準也明顯淡化了語文的訓練。這樣一來,“訓練為主線”又成為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而“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則基本符合“以人為本”、“自主、合作、探究”之類的新課改精神,由此爭論熄滅。
那么,錢夢龍“三主”的語文教學思想的內容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和闡釋呢?筆者接下來將具體說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
(一)學生為主體
進行了兩年多的對比教學實驗后,錢夢龍在1981年正式提出了“三主”的教學思想。首先,關于“學生為主體”。他認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不是教師的講深講透,也不在教師對學生的練習作過細的指導。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教師的講課越深透,對練習的指導越具體,學生就會學得越好。但是,錢夢龍通過自己的對比教學實驗發(fā)現(xiàn),結果恰恰與這種見解相反。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但無論這個認識過程如何特殊,學生總是認識的主體,他的認識活動只能通過自己的感知和實踐,在他自己的頭腦里進行,旁人是無法代替的。如果只是聽老師面面俱到地講解,實質上是以老師認識的結果代替了學生認識的過程。學生只是聽了一遍,印象當然不深刻了。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在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爭論中完成的。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印象深刻,而且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鍛煉了思維能力。因此,確認學生是教學過程中認識的主體,這是教學的基本立足點,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
(二)教師為主導
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在于要不要教師主導,而在于教師如何發(fā)揮主導作用?!皩А本褪恰耙騽堇麑А??!皠荨本褪菍W生思維的走勢,即學生的思維動向所呈現(xiàn)的端倪。教師真正著眼于“導”,就是使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認識到課文中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是可以帶動全文的一個“抓手”,這個問題可以作為學生討論的中心話題。因此,“勢”識得比較準,教師的主動性便帶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讓學生盡量想透說透,“導”就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由此可見,在確認“學生為主體”的同時,還必須確認“教師為主導”,教師“導之有方”,學生才會“學之得法”,從而成為真正的“主體”。由此可見,教師正確發(fā)揮“主導”作用是學生是否真正成為“主體”的重要條件。
(三)訓練為主線
學生作為“主體”,教師作為“主導”,兩者在教學中必然構成一個以課文為中介的互動過程,這個過程就是“訓練”?!坝枴笔侵附處煹闹笇?“練”則是學生的實踐。語文教學中的訓練,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讀、寫、聽、說的實踐。一個有效的教學過程,應該始終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因此,作為師生互動形式的“訓練”應該成為貫穿于語文教學全過程的“主線”。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新課改以來人們談論語文教學,大多諱言“訓練”,似乎誰今天再主張訓練,便是保守、落伍。錢夢龍的“以訓練為主線”自然也難逃詬病?!坝柧殹彪y道真的與人文精神水火不容、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嗎?在這種背景下,錢夢龍對“訓練為主線”也進行了再次闡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不是三個命題的靜態(tài)排列,而是對教師學生“互動過程”的一種概括性表述。簡要地說,“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立足點,著眼于學生的“會學”;“教師為主導”是保證學生真正實現(xiàn)其主體地位的必要條件,著眼于教師的“善導”;而學生的“會學”和教師的“善導”又必然匯合于一個綜合的、立體的、科學的訓練過程之中??梢?,“訓練”是學生“會學”和教師“善導”相互作用的必然歸宿。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導讀的過程也就是訓練的過程;高質量的、生動活潑的訓練,是導讀成功的必要條件。因此,正確的“訓練”不但與人文性并不對立,相反,恰恰是正確的“訓練”,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統(tǒng)一成為可能。
二、錢夢龍語文教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從對青年教師成長啟發(fā)的角度
走進錢夢龍先生,通過對其成長歷程和教育思想的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他立足于學科教學,建立了自己的課程觀;反思自己的成長并進行理論概括;穿行在理論與實踐之間,做出創(chuàng)生性的對話。而在我國的語文教育界,乃至整個教育界都存在著一種“輕理論,重方法”的取向,不僅導致廣大教育從業(yè)者對教育教學理論的排斥拒絕,也間接造成他們在方法上的迷茫。葉瀾曾指出,教育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更新再生系統(tǒng),可能是人世間復雜問題之最。其中存在的問題,僅靠簡單的日常經(jīng)驗是難以有效解決的。沒有理論的支持,再好的方法也會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變形、退化,甚至走向相反的一面。錢夢龍曾說“觀念出方法”。如今,再次審視這句話,更能看到它特殊的意義與價值,也就更能理解錢先生告誡青年教師這個觀點的用心良苦。錢先生的經(jīng)歷也從另一個側面告訴我們,一個擁有自己的研究和風格的教學名師,一定是有著自己的理論建樹和教育夢想的反復實踐者,是一個穿行在理論和實踐之間的不倦對話者。
(二)從教育價值觀的角度
從價值觀的視角考察,我們會發(fā)現(xiàn),錢夢龍語文教學思想蘊含著極為深邃的價值內涵。在注重教育的社會功能的上世紀80年代,錢夢龍意識到了教育的人的本位價值,并且圍繞著語文課堂教學對師生地位與性質及其教學活動措施等作出了正確的價值判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價值觀體系。他關注教育中個人價值的地位,確立了以學生為本位的價值主體論。在教學內容上,他重視知識的認知價值和發(fā)展價值,并且達到“不需要教”為目標的價值理想,從而保證了這一價值目標的可行性。從當今素質教育價值觀的角度來看,錢夢龍語文教育價值觀對當今語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是語文教育思想的寶貴資源。
(三)從課程資源開發(fā)的角度
新課標對教師在處理教材上要求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教師要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錢夢龍在很早之前就提倡教師要把教材用活了,不要完全依賴于教學參考書。教參僅僅是一種輔助工具,用得好就是自己的得力助手,用不好反而成為了教學的累贅。錢夢龍的許多教學設計之所以很有新意,是因為他用教參就是為了避開教參所提供的一般性教學思路。
教授語文教材的目的,在于懂得閱讀更多的書,文本應該成為通向課外閱讀的橋梁。新課改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課堂上教師不必拘泥于教參式的標準答案,可以放開手腳,利用多方面的課程資源。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搜集大量的相關資料并將其利用在課堂上;通過網(wǎng)絡社交媒體與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身心發(fā)展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之前通過網(wǎng)絡查詢,在課堂上再進行討論,既增強學生的主動性也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錢夢龍與導讀藝術[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陳琦等.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李維鼎.語文課程初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4]錢夢龍.導讀的藝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蔣星利 ?揚州大學文學院 ?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