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萍,劉靜魁,景其強,曾先文,羅華鳳,何曉琴
(攀鋼集團總醫(yī)院心胸外科,四川攀枝花617023)
老年重癥心臟瓣膜置換術的體外循環(huán)管理分析
李金萍,劉靜魁,景其強,曾先文,羅華鳳,何曉琴
(攀鋼集團總醫(yī)院心胸外科,四川攀枝花617023)
目的探討對老年重癥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體外循環(huán)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行老年重癥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41例采用體外循環(huán)進行管理,記錄患者術中的體外循環(huán)時間、主動脈阻斷時間、中心靜脈壓、轉流中動脈壓、血清鉀、尿量及死亡情況,將患者在手術前后的血氣指標[pH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檢測情況進行對比。結果術中體外循環(huán)時間為80~230 min,平均(136.4±72.8)min;主動脈阻斷時間45~170min,平均(105.7±61.2)min;中心靜脈壓0.0~7.2cmH2O(1cmH2O=0.098 kPa),平均(3.8±3.4)mmHg;轉流中動脈壓55~75 mm Hg,平均(64.5±11.1)mm Hg;血清鉀3.8~5.1 mmol/L,平均(4.5±0.7)mmol/L;尿量250~750 mL,平均(500.0±150.0)mL。患者術后的pH值、PaO2和PaCO2分別為(7.4±0.1)、(163.8±42.3)mm Hg和(41.5±1.7)mm Hg,明顯優(yōu)于術前的(6.3±0.4)、(50.6±7.1)mm Hg及(85.2±6.8)mm Hg,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癥心臟瓣膜置換術管理要求嚴格,良好的管理可以降低患者臟器受損的程度并提高手術成功率。
體外循環(huán); 危重?。?心臟瓣膜; 監(jiān)測,手術中; 老年人; 管理分析; 重癥心臟瓣膜置換術
心臟瓣膜置換術簡稱換瓣,已被臨床上廣泛應用于治療心臟瓣膜病。體外循環(huán)管理方法合理、有效,對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預防術后并發(fā)癥均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1]。因此,對本院41例老年重癥心臟瓣膜置換術進行體外循環(huán)管理,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本院共接收的心臟病患者41例為臨床研究對象?;颊吣挲g65~82歲,平均(70.3±11.8)歲;體質量 36~64 kg,平均(50.2±13.7)kg;體表面積1.2~1.7 m2,平均(1.4±0.3)m2;其中女23例,男18例;心功能分級:Ⅲ級29例(70.73%),Ⅳ級12例(29.27%);心胸比均在0.62~0.83;主動脈瓣病變5例,聯(lián)合瓣膜病變11例,二尖瓣病變25例;其中伴肝大6例,伴三尖瓣關閉不全4例,伴心房顫動5例。
1.2 方法
1.2.1 管理方法 (1)設備選用及預沖藥物:41例患者均選用常規(guī)體外循環(huán)的方法進行體外循環(huán)管理,設備選用:史托克Ⅲ型體外循環(huán)機、膜肺優(yōu)斯特拉7800型膜式氧合器、優(yōu)斯特拉血液濃縮器。將乳酸鈉林格液作為晶體,琥珀酰明膠(血定安)作為膠體,晶膠比為0.4∶1~0.6∶1。(2)建立體外循環(huán):41例患者均采用中度血液稀釋,保證稀釋后的血細胞比容在22%~25%,患者在轉前機器管道中加入肝素4 000 U,當體外循環(huán)建立成功后,待患者血壓平穩(wěn)時加入25%硫酸鎂10 mL,復溫后再加入25%硫酸鎂10 mL,再主動脈開放,心臟復搏后5~10 min加入10%的葡萄糖酸鈣20 mL。(3)靜脈引流:針對雙瓣置換或二尖瓣置換者,可從右心房及右心耳中分別插入2根引流管,在升主動脈時插入動脈供血管;針對僅做主動脈置換的患者,可經右房引流出1根引流管;主動脈關閉不全者需在轉流前插入左心引流管[2]。(4)體外循環(huán)建立后:當患者的體表與血流降溫至鼻咽溫度(32~34℃)時即可阻斷升主動脈,并在主動脈根部灌注比例為4∶1的停搏液,即15~20 mL/kg溫氧合血與20 mmol/L混合高鉀,繼續(xù)降鼻咽溫至28~30℃。在主動脈阻斷后約30min繼續(xù)灌注劑量為首次一半的停搏液[3]。在手術操作完成后可慢慢復溫,當血壓穩(wěn)定在50~75 mm Hg(1 mm Hg=0.133 kPa),鼻咽溫在37℃且肛溫高于35℃時可逐漸停機。
1.2.2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術中的體外循環(huán)時間、主動脈阻斷時間、中心靜脈壓、轉流中動脈壓、血清鉀、尿量及死亡情況并進行記錄,將患者在手術前后的血氣指標[pH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情況進行對比[4]。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手術指標情況 術中體外循環(huán)時間為80~230 min,平均(136.4±72.8)min;主動脈阻斷時間45~170 min,平均(105.7±61.2)min;中心靜脈壓 0.0~7.2 cm H2O(1 cm H2O=0.098 kPa),平均(3.8±3.4)cm H2O;轉流中動脈壓55~75 mm Hg,平均(64.5±11.1)mm Hg;血清鉀3.8~5.1 mmol/L,平均(4.5±0.7)mmol/L;尿量250~750 mL,平均(500.0±150.0)mL。
2.2 患者手術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患者術后的pH值、PaO2與PaCO2明顯優(yōu)于術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手術前、后血氣指標比較(±s)
表1 患者手術前、后血氣指標比較(±s)
注:與手術前比較,aP<0.05。
心臟瓣膜置換術是利用生物組織或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瓣膜,其血流動力學特征良好,發(fā)生血栓的情況較低,因此,其對體外循環(huán)管理提出的要求也比較嚴格,良好的體外循環(huán)管理更能保護患者的心肌能力,并使手術順利進行[5-6]。
在選擇預沖液時要遵守“先晶后膠,少晶多膠”的原則;在灌注過程中密切觀察動脈壓的變化,當血壓過高或過低時,可給予麻醉或加入收縮血管藥等處理;在體外循環(huán)管理中應加強對心肌的保護,可以加入10%葡萄糖酸鈣增強心肌收縮能力,分批次加入停搏液可以有效地保護心肌不受損害;主動脈關閉不全者需在轉流前插入左心引流管,并保證左心引流良好,以保護心肌功能防止心臟過度膨脹且有利于手術操作;當患者的鼻咽溫度在37℃且肛溫高于35℃時可逐漸停機[7-8]。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術中體外循環(huán)時間為80~230 min,主動脈阻斷時間45~170 min,中心靜脈壓0.0~7.2 cm H2O,轉流中平均動脈壓(64.5±11.1)mm Hg,血清鉀3.8~5.1 mmol/L,尿量250~750mL;患者術后的pH值、PaO2與PaCO明顯優(yōu)于術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重癥心臟瓣膜置換術管理要求嚴格,良好的體外循環(huán)管理可以降低患者臟器受損的程度并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1]宋宏宇.重癥心臟瓣膜置換術70例的體外循環(huán)管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670.
[2]郝曉蘇.重癥心臟瓣膜置換術體外循環(huán)管理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5):139.
[3]徐華,劉四華,翁浩,等.重癥心臟瓣膜置換術體外循環(huán)管理[J].鄖陽醫(yī)學院學報,2009,28(6):598-599.
[4]遠征,龔慶成,田國剛,等.重癥心臟瓣膜置換術的體外循環(huán)管理[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9,9(7):1280-1281.
[5]耿素娟,陰穎,宋磊軍,等.重癥心臟瓣膜置換術體外循環(huán)管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2,6(1):54-55.
[6]劉衛(wèi)萍.108例心臟瓣膜置換術的體外循環(huán)管理體會[J].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4,34(7):883-885.
[7]張欣妹.79例重癥心臟瓣膜置換術中的體外循環(huán)管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36):69-70.
[8]李振華.重癥心臟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換術中體外循環(huán)管理[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2,29(3):298-299.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9.027
B
1009-5519(2015)19-2961-02
2015-07-21)
李金萍(1972-),女,山西芮城人,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心胸外科體外循環(huán)及心臟術后監(jiān)護工作;E-mail:lizhengxing112233@163.com。